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赏析 > 历代诗词绝句赏析 > 郎士元《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苏轼在其《东坡志林》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对王维山水诗、画的最恰切评价。诗中所谓的“画”,实际上就是诗的形象性。对此,并非王维一人能为,而是所有诗歌都具有形象性,只是形象的鲜明程度不同而已。

郎士元的七绝《柏林寺南望》是一首形象鲜明的很有特色的山水诗,其画意不亚于“摩诘之诗”。“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他仅用了28个字,便勾画出了一幅云蒸霞蔚、泉鸣林幽的青山绿水图。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这开头两句,诗人用平淡无华的词语,描述了并非奇特的事物,表现了淡泊生活和淳朴山水的自然美。两句诗虽只用了不施重彩的白描,也已组成了一幅清晰的图画。画中的“溪”、“精舍”、“钟”、“舟”、“微径”、松林都历历在目。这些形象组成了一面巨大的屏风,耸立在读者的面前。两句诗之后,语气稍有停顿,给人留下遐想的余地:那“深松”、寺后又是什么呢?这正是下两句诗要着意刻画和描绘的图景。

诗人登上柏林寺,凭栏远望,别有洞天。此时“霁色初开,湿云未敛,东南数峰,已从云隙参差而出,苍润欲滴。”(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诗人将这些壮丽景色,用“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两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读着这后两句诗,真比展“秋山晚霁图”还要心旷神怡。郎士元《柏林寺南望》“诗中有画”,这后两句诗便是画中之画。这幅画是立体的,是瞬息万变的:雨后,白云飘浮着,游动着,使青山变成各种各样的形态,呈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使人目不暇接,想象无穷。这时,云山时而清晰,时而朦胧,时而幽暗,时而明朗。加上钟声远韵,小溪近流,置身其境,怎不令人羽化而登仙呢。

郎士元这首诗,不但所写景物令人陶醉,其表现手法也技高一筹。诗人先用青松组成一道厚厚的屏墙,使人无法看到松林“高墙”后面的东西。但是,诗人却给读者留下了“钟声”和“小径”两条进入美妙境界的线索,只要读者循着钟声,沿着小径攀缘而上,就可以到达理想境界,看到壮丽的水光山色。这便是“曲径通幽”法。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郎士元《柏林寺南望》” 的相关文章

魏野《寻隐者不遇》7个月前 (10-06)
曹邺《老圃堂》7个月前 (10-06)
李商隐《代赠二首》7个月前 (10-06)
杜牧《读韩杜集》7个月前 (10-06)
许浑《谢亭送别》7个月前 (10-06)
李华《春行寄兴》7个月前 (10-06)
白居易《寒闺怨》7个月前 (10-06)
韩愈《题楚昭王庙》7个月前 (10-06)
无名氏《送别诗》7个月前 (10-06)
杜甫《八阵图》7个月前 (10-06)
高适《别董大》7个月前 (10-06)
薛道衡《人日思归》7个月前 (10-06)
高适《营州歌》7个月前 (10-06)
赵翼《论诗》7个月前 (10-06)
邓肃《花石诗四首》7个月前 (10-06)
陆游《示儿》7个月前 (10-06)
祖咏《终南望余雪》7个月前 (10-06)
苏轼《虔州八境图》7个月前 (10-06)
苏轼《望海楼晚景》7个月前 (10-06)
吴隐之《酌贪泉诗》7个月前 (10-06)
唐彦谦《文惠宫人》7个月前 (10-06)
王安石《夜直》7个月前 (10-06)
张乔《宴边将》7个月前 (10-06)
韩氏《题红叶》7个月前 (10-06)
施肩吾《幼女词》7个月前 (10-06)
张籍《法雄寺东楼》7个月前 (10-06)
孟云卿《寒食》7个月前 (10-06)
韦应物《登楼》7个月前 (10-06)
龚自珍《漫感》7个月前 (10-07)
于谦《石灰吟》7个月前 (10-07)
何景明《竹枝词》7个月前 (10-07)
汪藻《即事》7个月前 (10-07)
王禹偁《泛吴淞江》7个月前 (10-07)
司马扎《宫怨》7个月前 (10-07)
张仲素《春闺思》7个月前 (10-07)
杜牧《兰溪》7个月前 (10-07)
张籍《泾州塞》7个月前 (10-07)
薛涛《筹边楼》7个月前 (10-07)
李益《从军北征》7个月前 (10-07)
皇甫冉《送王司直》7个月前 (10-07)
刘方平《春怨》7个月前 (10-07)
张问陶《阳湖道中》7个月前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