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赏析 > 历代诗词绝句赏析 > 王建《江陵使至汝州》

王建《江陵使至汝州》

王建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这首诗当是诗人出使江陵,归途中到达汝州时所作。“江陵”,郡名,其址在今湖北江陵县;“汝州”,今河南临汝县。

首句写到江陵路途的高远。“巴路”,指从江陵来的水路;因为江陵靠近巴蜀,上通三峡,所以称其为“巴路”。诗人巧妙运用了一个反观镜头,用“在云间”三字形象描述了此次出使江陵路途的遥远、高陡和艰难,从而反衬出了回乡的心切。

次句通过此次出使时间长久的描写,表现了急欲回家的心情。诗人在“离家”和“还(家)”两个端点各竖立了一块界碑:第一块界碑是“寒食”,第二块界碑是“麦熟”。“寒食”,节气名,在农历清明节前一或二日。从第一块界碑到第二块界碑,小麦经历了从生长、拔节到扬花、灌浆、成熟的漫长过程,出现了质的巨大变化。面对自然界的巨变,不能不触发诗人关于人世、家庭变化的思考;而随着这种“思考”的加剧,其归家的心情无疑将变得愈加迫切而不可忍耐。

假如说,一、二句基本属于“回顾”,那么三、四句则可以算是“前瞻”了。

第三句诗人以其画家的敏锐,及时捕捉并且为我们绘制了一幅日暮远山图:“日暮”既表明了时间,也是画面气氛的必要点示;“数峰”,这是画面的主体,属于远距离聚焦;“青似染”,这是远山留给归人的“色泽”,神秘而动人。

末句写到达汝州,这是对第三句的必要补充说明。表面看来,这句诗用语极其平淡,如细加推敲,则不难发现其平淡语气掩盖下内心的激动。诗叙其远山即“汝州山”,为什么偏要说是“商人说”?当然,一方面商人老于行旅,熟悉各处地理;另方面,我们也不难想见,一定是诗人回家心切,每走一地,都要扳指头计算余下的里程,因此当其猛然看到远山横黛,便会禁不住向过路商人打问,由此才引出商人的回答。这个细节看似随手拈来,其实却颇费斟酌,包含着诗人的惨淡经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王建《江陵使至汝州》” 的相关文章

白居易《魏王堤》7个月前 (10-06)
李商隐《北齐二首》7个月前 (10-06)
杜牧《读韩杜集》7个月前 (10-06)
白居易《寒闺怨》7个月前 (10-06)
白居易《华州西》7个月前 (10-06)
韩愈《题临泷寺》7个月前 (10-06)
白居易《建昌江》7个月前 (10-06)
杜甫《八阵图》7个月前 (10-06)
杜甫·《赠花卿》7个月前 (10-06)
杜甫《赠李白》7个月前 (10-06)
薛道衡《人日思归》7个月前 (10-06)
高适《营州歌》7个月前 (10-06)
杜甫《三绝句》7个月前 (10-06)
姜夔《绿萼梅》7个月前 (10-06)
吴伟业《采石矶》7个月前 (10-06)
王维《相思》7个月前 (10-06)
苏轼《望海楼晚景》7个月前 (10-06)
荆叔《题慈恩塔》7个月前 (10-06)
钱珝《未展芭蕉》7个月前 (10-06)
唐彦谦《文惠宫人》7个月前 (10-06)
张籍《秋思》7个月前 (10-06)
杜牧《途中一绝》7个月前 (10-06)
张籍《法雄寺东楼》7个月前 (10-06)
柳淡《征人怨》7个月前 (10-06)
孟云卿《寒食》7个月前 (10-06)
窦牟《奉诚园闻笛》7个月前 (10-06)
戴叔伦《过三闾庙》7个月前 (10-06)
卢纶《山店》7个月前 (10-06)
韦应物《登楼》7个月前 (10-06)
龚自珍《漫感》7个月前 (10-07)
李白《秋下荆门》7个月前 (10-07)
塞尔赫《白芍药》7个月前 (10-07)
黄景仁《别老母》7个月前 (10-07)
于谦《石灰吟》7个月前 (10-07)
汤显祖《冯头滩》7个月前 (10-07)
王禹偁《泛吴淞江》7个月前 (10-07)
高蟾《金陵晚望》7个月前 (10-07)
郑谷《席上贻歌者》7个月前 (10-07)
张仲素《春闺思》7个月前 (10-07)
张籍《泾州塞》7个月前 (10-07)
杜牧《金谷园》7个月前 (10-07)
薛涛《筹边楼》7个月前 (10-07)
刘方平《春雪》7个月前 (10-07)
裴迪《华子岗》7个月前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