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赏析 > 历代诗词绝句赏析 > 夏完淳《绝句四首(选一)》

夏完淳《绝句四首(选一)》

夏完淳

扁舟明月两峰间,千顷芦花人未还。

缥缈苍茫不可接,白云空翠洞庭山。

清朝顺治元年(1644),南京失陷之后,年仅十五岁的夏完淳投入抗清斗争,并担任了抗清军的军事参谋。顺治三年,抗清军兵败,退往浙江嘉善。在败退中,夏完淳与大队失散,流落于民间。《绝句》四首,就是他流离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首诗写他潜回太湖,寻觅失散的战友,抒发了兵败后的沉重心情,也反映了他不畏强暴,坚持斗争的精神。

“扁舟”二句:诗人在秋天里一个月光凄清的夜晚,驾一叶扁舟,驶过夹岸耸峙的胥山、香山,由胥口进入太湖,穿行于一望无际的芦苇荡中,期望能寻见失散的战友。但是,除了千顷芦花之外,并没有战友的踪影。两峰,指太湖边的胥山和香山。千顷芦花,疑即抗清军出没的长白荡。芦花,芦苇花,秋天开放。人,兵败后失散的战友。

“缥缈”二句:洞庭山麓,白云飘荡,烟霭茫茫,缥缈峰高耸入云,无法接近。缥缈,缥缈峰,洞庭西山的最高峰。洞庭山,耸立于太湖中的岛山,分为东西二山,抗清军在这里誓师起兵。

诗人悄悄地驶入太湖,不是去观赏湖中夜景,不是去寻幽,而是为了寻觅失散的战友,以便能重整旗鼓,继续进行抗清斗争。而当置身在当年经常出没的千顷芦苇荡,面对当年誓师起兵的洞庭山,却看不到失散战友的踪影,其心情的沉重是不难想见的。战友们战斗在哪里?什么时候才能与他们取得联系?抗清斗争的前途如何?国家的命运能否挽救?……

诗中没有直接抒写情感,可那山峰之间凄清的月光、无际而又无人的芦苇荡、白云雾霭笼罩的洞庭山、高不可接的缥缈峰,已经分明流露出了诗人那极其沉重的心情。借景抒情,是这首诗的鲜明特色。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夏完淳《绝句四首(选一)》” 的相关文章

魏野《寻隐者不遇》7个月前 (10-06)
子兰《长安早秋》7个月前 (10-06)
韦庄《金陵图》7个月前 (10-06)
李商隐《代赠二首》7个月前 (10-06)
李涉《润州听暮角》7个月前 (10-06)
贾岛《寻隐者不遇》7个月前 (10-06)
李华《春行寄兴》7个月前 (10-06)
白居易《寒闺怨》7个月前 (10-06)
白居易《华州西》7个月前 (10-06)
李约《观祈雨》7个月前 (10-06)
李白《苏台览古》7个月前 (10-06)
杜甫《赠李白》7个月前 (10-06)
高适《别董大》7个月前 (10-06)
杜甫《三绝句》7个月前 (10-06)
吴伟业《采石矶》7个月前 (10-06)
王维《杂诗三首》7个月前 (10-06)
狄归昌《题马嵬驿》7个月前 (10-06)
徐凝《忆扬州》7个月前 (10-06)
裴潾《白牡丹》7个月前 (10-06)
杜甫《漫成一绝》7个月前 (10-06)
孟云卿《寒食》7个月前 (10-06)
戴叔伦《过三闾庙》7个月前 (10-06)
卢纶《山店》7个月前 (10-06)
王勃《蜀中九日》7个月前 (10-06)
韦应物《登楼》7个月前 (10-06)
龚自珍《漫感》7个月前 (10-07)
塞尔赫《白芍药》7个月前 (10-07)
戴复古《怀家三首》7个月前 (10-07)
何景明《竹枝词》7个月前 (10-07)
汪藻《即事》7个月前 (10-07)
王安石《北山》7个月前 (10-07)
王禹偁《泛吴淞江》7个月前 (10-07)
张文姬《溪口云》7个月前 (10-07)
杜牧《兰溪》7个月前 (10-07)
杨敬之《赠项斯》7个月前 (10-07)
郭震《米囊花》7个月前 (10-07)
李端《拜新月》7个月前 (10-07)
刘方平《春雪》7个月前 (10-07)
李益《从军北征》7个月前 (10-07)
裴迪《华子岗》7个月前 (10-07)
李益《塞下曲》7个月前 (10-07)
岑参《春梦》7个月前 (10-07)
皇甫冉《送王司直》7个月前 (10-07)
刘方平《春怨》7个月前 (10-07)
蒲松龄《采莲曲》7个月前 (10-07)
黄景仁《少年行》7个月前 (10-07)
戴复古《江村晚眺》7个月前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