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古籍名句

《古籍名句》

    收录163464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陶靖节“归去来辞”) 回去吧!故乡的田园即将荒芜,我为什么还不回去? 陶渊明因为家贫,无以为生,出任彭泽令;只做了八十多天,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屈膝于乡里小儿,于是毅然决然辞官归返田园,终生不仕,享受潇洒自如的田园生活。 归去来辞全文如下: 归去...

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韩文公“送孟东野序”) 上天选择最擅长发声的东西,借他来发声。就好像春天的鸟鸣,夏天的雷声,秋天的虫叫,冬天的风声。 换言之,人声的精华是语言,文辞又是语言的精华,所以当不得已时,人会发出怨声。...

蜀山兀,阿房出。

(杜牧之“阿房宫赋”) “兀”指山秃。“阿房”是秦始皇所建宫名。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伐尽蜀山的树木,建造了宏传的阿房宫。为建此宫,蜀山树木被砍尽,变成秃山。以衬托出阿房宫工程之艰钜,可想见阿房的宏伟壮观。...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苏东坡“前赤壁赋”) 逝去的像流水一般,旧的流水逝去,新的流水继起,江水永远在流着。光阴如同流水一般递嬗消逝,只不过每个时代的人物不同罢了。但光阴的本身始终没有变化。...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

(韩文公“送李愿归盘谷序”) 与其现在被人称赞,不如以后不被人毁谤。活着时的荣耀,只是一时的虚名。宁可享受后人称道,留名青史,若无法予后人好名声,至少不要遗臭名于后世,为后世唾弃。韩愈送李愿归隐盘谷,引用李愿的话。...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东坡“前赤壁赋”) 在无垠的水流上泛舟,自己的胸怀也变得非常宽阔。小舟乘风行于虚无之间,不知将停留在那里。心飘飘然浮荡起来,能把一切尘俗事都抛诸脑后,使自己迎风卓立,栩栩然欲凌风仙去。 泛舟赤壁下,见风月江山的飘逸,忘却一切尘虑。...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苏东坡“前赤壁赋”) 天地间的东西,都有它的主人。如果不是我所有的,即使一丝一毫,也不敢取得。只有江上的清风,入耳便成美妙的音乐;江上的明月,入目便成引人入胜的景色。 惟有大自然的一切,可依你任意采撷,切莫辜负大自然的赐予,要尽情去享用它。它...

物不得其平则鸣。

(韩文公“送孟东野序”) 万物如果得不到平衡,就会发出声音来。就好像草木本无声,风摇动它,发出声音;水经过燃烧,才会沸腾;金石经过敲打才有响声。 换言之,人碰到不合理的事,才会发言;因为悲伤,才会哭泣。所以人处逆境时,每每会牢骚满腹。...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杜牧之“阿房宫赋”) 一个人的心理,就是千万人的心理。秦王喜欢奢华,百姓也希望自家幸福美满。为何秦王为了一己的享受,而役使天下苍生营建阿房宫,疲弊百姓? 正如俗语所说“将心比心”。...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苏东坡“前赤壁赋”) 洞箫的余音,回荡悠扬,丝丝缭绕不...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武侯“前出师表”)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初年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是东汉末年颓败的原因。 诸葛亮引用历史的例子,劝勉后主能任用贤臣,远离小人,广开言路,扩大见闻,蜀汉才有兴隆之望。...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文公“师说”) 老师以传道授业为要务,年龄的大...

为臣死忠,为子死孝。

(李泰伯“袁州州学记”) 天下大治,要以礼乐薰陶百姓。一旦到了危急关头,做臣子的才会尽忠,做子孙的才会尽孝,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受过礼教薰陶,才能了解忠孝大节,才能置生死于度外,以求尽忠尽孝。...

教道之结人心如此。

(李泰伯“袁州州学记”) 以儒道为根本,教化百姓;是结合民心,统一国家最好的办法。李观(泰伯)引用西汉武帝独尊儒术,东汉光武帝重视学术,谘访贤人,而天下大治为例,说明学术对教化人心的重要。...

神尧以一旅取天下,后世子孙不能以天下取河北。

(欧阳修“读李翔文”) “神尧”是唐高祖年号。唐朝开国,高祖以五百人之众,因势利导,竟能取得天下。到了穆宗二年,拥有天下之势,竟不能固守河北之地,一直到唐灭亡,都还没能收回。 欧阳修虽是称赞李翔,却是以李翔为引子,感慨宋代外患频仍,忠臣不能安...

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

(苏东坡“三椎堂铭”) 恶势力因作恶的人多而胜过天理,可是天理恒常仍能胜过人事,福善而祸恶。 苏东坡引用申包胥的话,说明天道恒定,善有善报。...

山高水长。

(范文正公“严先生祠堂记”) 形容严子陵的清风亮节,绵延不绝,与山水并垂千古。德性有如山一般高耸,有如水一般长流不息。 现在常引用“山高水长”形容贤者德操之卓尔不群。...

使贪夫廉,懦夫立。

(范文正公“严先生祠堂记”) 贤士的高风亮节,能使贪婪的人清廉,懦弱的人自立。对于教化的功劳不...

势不同而理同。

(柳柳州“送薛存义之任序”) 时势虽然不同,但处事的道理是不会变的。 这是柳宗元送薛存义上任所说的话,希望薛存义不要因环境改变处事态度。...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韩文公“师说”) 我求师问道是要探求德业之奥妙。只要他是达道贤哲,无关乎他年岁之长幼?出生在我之前的人,理解事理,固然比我早,我必须跟他学习,生于我后的人,如果比我通晓事理,我也要向他求教。只问求学,不管尊卑长幼;只要比我渊博,我就该向他学习...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文公“杂说下”) 不管在那个时代,都有日行千里的名驹,但像伯乐那样能识马的人,却非常少有。有人站在千里马前面,却说:“天下找不到好马。”,难道天下真没好马吗?只不过是他不识马而已。 韩愈感叹有才华的英雄豪杰不受重视,而人们却常叹“人间独少并...

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

(韩文公“获麟解”) “麟是麒麟,相传像鹿而较大,是一种灵兽。麒麟出现,征兆圣人在位。因此可知麒麟非常被人珍视。而麒麟之被人珍视,是因为它的德行,而不是因为它的形态优美。 韩愈以麒麟自比,慨叹生不逢时,不受重用。...

士穷乃见节义。

(韩文公“柳子厚墓志铭”) 仁义之士的志节,只有在情势困窘的时候才可看出来。小人在危急时,表露出的是丑陋的一面,不能再掩饰平日所矫饰的伪善。 柳完元屡遭左迁。有一次,同朝刘禹锡,陈言直谏,忤逆皇上,被眨放播州。满朝文武没人敢为他求情,只有柳宗...

圣人无常师。

(韩文公“师说”) 圣人不固着于一师。孔子就曾就教于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但他们的贤明远不及孔子。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并非样样都比学生好。只不过因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罢了。 正如“论语”子贡所说:“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韩文公“杂说下”) 世间有了识马的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若无伯乐,千里马终将落入粗隶下卒中为苦役。与常马共死于槽枥之间。 韩愈以马做比喻,说明英雄豪杰,一定要遇到赏识他的人,予以重用和权力,才能施展他的才华。否则,英雄豪杰也将被埋没,老死而...

鸡鸣狗吠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王荆公“读孟尝君传”) 鸡鸣狗盗之徒出入其门,所以真正的贤士便不愿投效他了。 孟尝君的食客中,有能学鸡鸣的;孟尝君曾借鸡鸣之助脱险。 王安石读了史记孟尝君传后,有感而发,给予孟尝君新的评价,说明孟尝君君不能得到真正的贤士。...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文正公“岳阳楼记”) 仁者的胸怀异于常情。常人有悲喜,仁者却不因环境显达而高兴,也不因屡遭逆境而悲伤。 仁人养心,不因身外富贵而喜悦动心,也不以自身挫折而颓废失意。所忧虑的是民生的疾苦,国家的安危。...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文正公“岳阳楼记”) “庙堂”指朝廷。仁者在朝廷作官,高高在上时,所忧虑的是人民的生活疾苦,恐怕自己不能去照顾扶助他们。当闲身在野,不得于时的时度,则怀忧虑国君的施政得失,恐怕自己离君左右,不能尽匡救的力量。...

弱之肉,强之食。

(韩文公“送浮屠文畅师序”) 动物中,柔弱者的肉将为强悍禽兽的食物。就是说弱者被强者所征服。正符合达尔文的进化论“优胜劣败”。 是成语“弱肉强食”的由来。...

相尚以道。

(范文正公“严先生祠堂记”) 君子相交,彼此平素以道德礼节相勖励。 范仲淹称扬严光的高风亮节。严光,字子陵,是汉光武帝的朋友,彼此以道义相交。光武登帝位,要对他谏议大夫,他不接受,跑到富春山隐居垂钓去了。...

闻命而奔走者,好利者也。直己而行道者,好义者也。

(韩文公“上张仆射书”) 听到长上的指示,不问是非,便马上奉行而奔走的,是趋炎附势的好利小人。反之,能坚守自己的立场,若长上指示有不对的地方,要加以劝谏,才是明辩是非的好义君子。 能判别是非、直行己道、不迫于威势,才是真正的好义者。...

(书曰)纣有臣亿万,惟忆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欧阳修“明党论”) 殷商时,纣王暴虐无道,臣民虽有亿万之多,民心也分散为亿万个。周武王推行仁政,虽然臣民只有三千多,但却能团结一心。所以周武王才能伐纣灭商。 这句话出自“书经”。...

以煦煦为仁,子子为义。

(韩文公“原道”) “煦煦”指小恩惠。“孑孑”指小善行。是说器识狭小的人,常把施小惠看作仁,行小善也当作义;这都误解仁义的涵义。...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

(韩文公“原道”) 博爱就叫做“仁”。做事合宜叫做“义”。有德性的君子行仁义,能以爱心为治道之本。且能顺应时宜,做最适当的处理。 韩愈作“原道”,是要探寻儒家学术的根源,以正人心,对教化影响至为重大。...

赏罚者,天下之公也。

(苏老泉“春秋论”) 赏罚是天下公众的事情,不可仅凭个人喜恶来判定。...

此膝一屈,不可复伸。

(胡澹庵“上高宗封事”) 一个人一旦弯屈了自己的膝盖,就无法再伸直,将永远屈膝于人。北宋钦、徽二帝及大臣都被金人俘虏,南宋高宗想与金人议和,胡澹庵不赞成,认为应整顿王师北伐金人,不应苟安南方。如果一旦议和,北宋大好疆土,将永无规复之望。可惜南...

(特)以快一时之论,而不自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苏东坡“荀卿论”) 只为逞一时之快,而放言奢论,没想到轻率放言所酿成的灾祸,竟如此严重。说话可以不谨慎吗? 这篇文章是苏东坡对荀子的评论。谓其不屑于古圣先贤,把圣王视为伪善。...

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韩文公“原毁”) 治事修明,毁谤亦随之而来;德高望重,就会有人恶意中伤。世俗小人,总喜欢忌害贤人,以谗言侮蔑为乐事,因为自己没有才干的缘故。 就是俗语所说“树大招风”的意思。...

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

(苏老泉“管仲论”) 国家因为重用了一个贤人而兴起。当失去贤人时,奸佞必然随之而来,国家也就趋于衰亡了。这是苏洵惋惜管仲的去世,造成齐国的衰败混乱。...

卷舒不随乎时。

(韩文公“与于襄阳书”) “卷舒”是卷缩或舒展,指进退。大丈夫出处进退,要依照自己的心意,不要随着时尚趋向而变更。 不要随俗浮沉,要以自己的心志为方向。...

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苏东坡“潮州韩文公庙碑”) 君子仁人对于天意所趋的事情,能很顺利的完成。然而对于他人故意制造的困扰,竟无法疏解。 这是苏东坡感慨韩愈屡处逆境所说的话。...

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

(苏东坡“潮州韩文公庙碑”) 不因还活着而备受重视,也不因死亡而为世所遣忘。这是苏东坡称赞韩愈精神历久而弥新,不因生死而有所改变,永远是百代宗师,永远为天下法则。...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苏东坡“潮州韩文公庙碑”) 一个普通的人,能成为百代的宗师。一句至论名言,为天下世人之所法。这种贤人的出现关系国家盛衰,何其重要! 苏东坡为韩愈做庙碑,推崇备至,如庙碑中所说“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已成千古定论,使韩愈的盛名,得以不朽。...

急则败矣。

(柳子厚“桐叶对弟辩”) 周成王拿梧桐叶戏封小弟唐叔,周公看见,认为君无戏言,于是封弟于唐。柳宗元觉得周公此事处理不得当,应以正道教导成王,慢慢的劝导,不该在他说错话之后,还替他掩饰、放纵;意即周公处事太过急切。 不管什么事,操之过急,一定会失...

天之所以与我者,岂偶然哉。

(苏老泉“上田枢密书”) 上天赋予我的,纯非出自偶然。而是因为我自己有真正的才学,高尚的品德。正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一个人的成功绝非偶然,成功须经由努力,不是侥幸可以得到的。...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

(苏东坡“范增论”) 凡物必定自己先腐败,然后才会生出百虫。汉高祖用陈平计策,离间楚国君臣,使项羽起疑心范增私通汉朝,因而削弱范增的权力。结果范增大怒辞去,还没走到彭城,背上疽发死亡。比喻人必先有疑心,才会受离间的谗言的影响。...

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

(苏老泉“管仲论”) 事情的成功,并非成于成功的那一天。一定是有缘由的。事情的失败也是如此,祸根早已种之于先了。说明齐桓公成霸业,是因为鲍叔牙推荐管仲。威王时国家丧乱,虽是因为竖刁、易牙、开方三个小人,如果管仲在病危时能请威王杀此三人,则齐国...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韩文公“原毁”) 古时君子责备自己严格且周密,对待别人非常宽大而且简约。即所谓“严以责己,宽以待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文公“师说”) 为人师长、有三大使命;就是传授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导成就事业的知识、解答立身处事各方面的疑难。 “师”的责任是重大的,韩文公作“师说”阐明学必有师,及尊师重道的道理。...

天不容伪。

(苏东坡“潮州韩公文庙碑”) 天道和人事有别,人事尽可以欺世盗名,而天道则绝不允许一丝虚伪存在。 苏东坡说明韩愈的精诚能拨开衡山的云,却不能挽回宪宗对他的疑惑。能驯服凶猛的鳄鱼(韩愈作祭鳄鱼文,鳄鱼为之西迁) ,却无法防止皇甫枻,李逢吉对他的诽谤...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人生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归返守道的地方,但是,最初却要从能否得到衣食的问题作为考虑。所以要努力耕种,不忘衣食。...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陶潜“咏荆轲”) 如今,那个人虽然已经湮没不在了,但是,他的良好风范却流传千古,余情永在。...

寸心无远近,边地有风霜。

(王融“萧谘议西上夜集”) 今日一别,虽然相隔遥远,但是,我们相知相许的心却没有远近的区别,始终是如一的。只是,你现在要去的却没有远近的区别,始终是如一的。只是,你现在要去的地方,可能是一个偏僻的边区,那儿常有暴风、严霜,所以,请你要多多保重...

辛苦无此比,常有好容颜。

(陶潜“拟古”) 我的生活虽然贫困辛苦至无法形容的地步,但是,不管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下,我却始终保持一切处之泰然的态度,所以,能常保好容颜,身虽困而道却亨通。...

年丰廉让多,步薄礼节少。

(梁武帝“藉田”) 每遇丰收之年,由于人民的生活很宽裕富足,所以,自然能够保有廉洁或互相谦让的美德;但是,一到凶年,生活极为困苦,彼此间的礼节自然也变少了。...

文章轨范

《文章轨范》是南宋忠臣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先生)所编撰。 本书收录文章轨范,做为“科学”考试的参考书籍。谢枋得根据“文学起始大胆,结尾小心”为原则,把文章分为显隐两类。 《文章轨范》包括韩愈(退之)、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老泉)、苏轼(东坡)等唐...

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

(大羲公主“书屏风诗”) 人间万事的兴盛衰败,就像从早晨到日暮,或从日暮到早晨一样,瞬间就变迁交替了。而人生也像飘浮在海上的藻草般,总是无依无靠地随波逐流着。...

堤溃自蚁穴。

(应璩“杂诗”) 无论多么大的堤防,也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蚂蚁洞而崩溃。所以,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也应当谨慎处理。...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淮南民歌) 小小一尺长的布尚且可以缝制成衣来穿着;虽仅一斗的粟米,也可煮来一起吃。凡是亲兄弟就应该像这样彼此互相帮助,而不可以如水火般地不相容。 这是人民有感于汉文帝舍弃自己的亲弟弟,慨叹唱出的歌谣。...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陶潜“杂诗”) 人生就像摘去果实后所剩下的无根的蒂一样;也像马路上的尘埃,被风吹来吹去,飘飘然地到处纷飞。终究是不能永久活下去的。 “蒂”即“蒂”字,是果实与枝茎相连处。...

特立而独行。

(韩文公“与于襄阳书”) 坚持自己的原则,只要自己认为对的,即使没人赞同,也要单独实行,不要被世俗所左右。 这是韩愈称赞于襄阳志行高洁,卓越不群的话。...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陶潜“乞食”) 古时韩信得志后,仍然不忘以千金报答当初曾救济过他的洗衣老妇赐食的恩惠。你现在救助我的恩惠也像昔日洗衣婆救助韩信一样。而我虽然也满怀感激心意,但是,却很惭愧没有像韩信那样的才能,所以,终生不得志,今生也恐怕无法报答你的恩情,只...

宁知霜雪后,独见松竹心。

(江淹“效阮公诗”) 严冬时节,降遇一场浓霜大雪后,大地万物除了松竹以外,都被冻死了。而人在乱世中,也多半无法把持自己的情操,如果有那种能够始终不变,如松竹常绿一样地永远持有高尚节操的人,真是难能可贵,少之又少。...

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

(阮籍“咏怀”) 燕子和麻雀都是小而无用的鸟;黄鹄是天鹅白鸟,品种高贵。与燕子麻雀一起飞翔,远比尾随黄鹄鸟而飞更好呢! 作者因自认非冲天之质,所以只能相随燕雀,而无法和黄鹄并举。隐含鄙视之意而吟出此诗句。...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陶潜“归田园居”) 人生如幻梦般,刚一出现,却又瞬间消失无踪,结果一无所留地幻灭了。...

量力而任之,度才而处之。

(韩文公“上张仆射书”) 用人的秘诀,必须考量他的能力而后任用。审度他的才干,让他处于最恰当的职位。这是韩愈求事于张仆射的话,可说是不卑不亢。...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武帝“短歌行”) 现在不妨尽情地开怀畅饮、愉快地高歌吧!因为谁能预料人生能活到几岁呢? 还是及时行乐吧!这是一代英雄魏武帝曹操于打胜仗后,洋洋得意时所唱的歌。...

下流不可处,君子慎厥初。

(应璩“百一诗”) 一个人不可自居于下流,对于任何事的起步,都要特别谨慎考虑,小心慎重自己最初的态度,以免一失足就后悔莫及了。因为一旦陷入卑劣低下而被讥为无赖时,则一切的坏事发生后,所有的嫌疑都会加在他的身上。所以,君子要慎其初啊!...

寒暑有往来,功名安可留?

(江淹“效阮公诗”) 寒冷过后有暑热,接着暑热而来的又是寒冷季节,这是自然变化的常理。同理,若想将人世间虚幻的功名,永远占为己有,也是不可能的事。...

结交莫羞贫,羞贫友不成。

(汉古诗) 与人相交为友,千万别为自己的贫困穷苦而觉羞耻,因贫而耻于交友,就不会发生友情,因为真正的友情是心与心的相知相许,而不是钱财所能论定的。...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窦玄妻“古怨歌”) 一般人总是喜欢穿着新衣;殊不知,新衣虽然好,但是,人却是故旧的人才好! 此二句是描写一个遭人背弃的女子的慨叹!...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 过于清的水,是任何一条鱼都不愿栖息的;同理,一个对任何细微的事情都要明察秋毫的人,也一定不能容众,其周围的人才将因不乐为其所用而求他去。...

宾有礼,主则择之。

(左传) 宴会中,来客都会表现谦让上席或争末席的礼仪,因而发生席次无法决定的现象,此时,主人翁应该出面负责决定,才算尽到主人的情谊,而使宾客尽欢而去。...

得新捐故,后必寒。

(衣铭) 一切都喜欢追求新的,而将旧有的全部丢弃,这种喜新厌旧的作法,虽可满足一时的好恶,但是,到后来却要过着孤寒寂寞的生活!...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六韬) 世上的人都争先恐后地追求有利于自己的任何事物;又世上无论何人,都喜欢集中在有利可图的地方。人都是为了利益而有所行动! “攘攘”即纷乱,人聚集很多的样子。 “熙熙”是欢喜、和乐貌。...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西门行) 人的一生虽然不可能都活到一百岁,但是,却要时时忧虑,烦恼千年以后的事。...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史记) 即言无论做任何事,应当果断而不果断时,反而会受其害而生祸乱。...

欢乐极兮,哀情多。

(武帝“秋风辞”) 一个人欢乐到达极点、快活过度时,往往会乐极生悲、发生不幸,反而感觉无限哀愁。 这是平定天下,得意一世的汉武帝于行幸河东,游船于河上时,为人生祸福无常,物极必哀,乐极生悲而作的感慨诗句。 (参考)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

与其溺于人也,宁溺于渊。

(盥盘铭) 溺死于深水中固然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但是还可以游水求救;而一般人往往由于过分信任一个人,以致对他疏于戒备之心,此时,将会遭到更大的灾祸,而无法自救了。 (参考)与其溺于人也,宁溺于渊。溺于渊,犹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秦嘉“留郡赠妇诗”) 人的一生就像朝露一样,当晨曦初照,刹那就会消失无踪;而且在世间活着的短暂时间内,却也要饱受忧患,遭遇到各种挫折、困难。 “屯”“蹇”均易经卦名,乃困难之意。 此二句是感叹人主短暂即逝的诗句。...

踬马破车,恶妇破家。

(易纬引古语) 以跛脚的马拉车子,可能会因而弄坏车子;而品行恶劣的妻子,也会破坏一个美满的家庭。...

帝力于我何有哉。

(击壤歌) 万民之上的天子,虽有极大的权势,但那些毕竟只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权力,对升斗小民而言,更是鞭长莫及,无法起太大的作用! 此为帝尧之世,天下太平,百姓无事,有老人击壤而赞颂当时无为政治之歌。 (参考)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

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

(琴歌) 人世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能得到新的知心朋友;而最令人悲伤的事,莫过于要与亲人好友生离死别。...

人莫踬于山而质于垤。

(尧戒) 人虽然不会被高大的山所阻碍颠仆,但是,却可能被一个小小的蚁蛭(蚂蚁窝、小土堆)所绊倒! 此句乃告诫人们,平常对大问题固然要注意,但也不能疏忽小事,以免遭到失败的后果。 此为大圣人忧勤惕励之语。 (参考)战战栗栗,日谨(慎)一日。人莫踬于山而踬...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卓文君“白头吟”) 男儿相交为友,首重意气投合,且感情发自内心;何必要用金钱来论定交情的深浅呢? “钱刀”是如刀形之货币。...

墙有耳,伏寇在侧。

(管子) 围墙篱笆的隐蔽处,可能有人耳在窃听着;敌人也像伏兵一样,总是潜伏在我们四周。所以,我们的言行举止都要处处谨慎小心,千万不能有一点点的疏忽。...

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左传引逸诗) 要等待黄河的浊水澄清,是多么不可能的事!因为我们究竟能活到几岁呢?所以,应该把握宝贵的光阴,及时努力才对!...

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国语) 如果能够联合很多人的心,大家同心协力,就可像筑成一座坚固的城墙一样,国家也会富强;又很多人的造谣风评,众口一词,却带有足以熔化黄金的可怕力量。 “众心成城”比喻同心协力;“众口铄金”比喻谣言之多,足以变乱是非。...

行必履正,无怀侥幸。

(书履) 一个人的行为一定要走正道,按部就班地行事,无论何事都不要存着侥幸的心理。...

恭则寿。

(带铭) 人体虽有各种养生法,但是,对于任何大小事情,都能恭恭敬敬地小心注意,才是期求长生的最好方法。...

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火攻篇) 已灭亡的国家不可能再兴复,已死的人不可能再生还,一个国家的毁灭,每因为颓势已成而不可挽救。个人亦复如此,当发现自己面对死亡时,就该急流勇退,否则愈陷愈深,不可收拾,须知人死后是不能复生的。...

战胜易,守胜难。

(图国) 要打胜仗是很容易的事,但要想保守胜利的成果是很难的。因为必须使军队有条不紊,共同一致的协力才行。...

吴子

《吴子》一书是后世学者,把战国时代吴起的思想整理编纂而成。吴起出生在魏,从小就立志到鲁国去和曾子学习儒学。他曾下决心,如果学未有成,就绝不回故乡,所以母亲去世,他也没有回去服丧;所以讲求孝道的曾子乃弃绝排除他。到了后来,吴起因研究兵法而被鲁...

道者所以反本复始。

(图国) 战争之道即所谓军队之道,可是最后还是要根据人的本性和人的最初本意来作战。这里所谓人的根本就是义、谋、礼、仁四字。 (对考)……。义者所以行事立功,谋者所以违害就利,要者所以保业守成。若行不合道,举不合义,而处大居贵,患必及之。是以圣人...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康衢谣) 人民在不知不觉中,总习惯地顺从天帝所决定下来的法则,而不会昧着良心做违法的事。 “康衢”即大路。尧治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治与不治,乃微服游于康衢,本诗即于康衢所闻之歌谣。 (参考)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三军之灾,生于孤疑。

(治兵) 全军最大的灾祸,往往发生在不知进退的时候。因此凡是决定采取行动之役,一定要勇往直前,确实去做才好。...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火攻篇) 君王不可因一己的愤怒而兴兵,将领不可因一时的恼恨而作战。 在行动之前,先客观的洞察利弊,再因势利导付之行动,因一时的喜怒,左右战阵,必然得不尝失,所以战争切忌感情用事。为人处世也是一样,应减少主观的看法,多加客观研判。...

兵名又有五。一曰义兵,二曰强兵,三曰刚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

(图国) 开战的名目有:义兵、强兵、刚兵、暴兵、逆兵等五种。进一步的说法是:禁止别国的暴戾,解救别国的动乱而战者,就是义兵。靠着本国的优势而外征他国者,就是强兵。如果动怒而引起军事行动者,叫做刚兵。放弃礼节,只为求利而战者,叫做暴兵。国力混乱...

有不占而避之者六。

(料敌) 虽然不需占卜以断吉凶,但能够避免战争的情况有六种: 一、敌人的土地广大,人民众多而且国力富足时。 二、敌人的领导者受护百姓,而且恩泽广布时。 三、敌人纪律严明,信赏必罚得宜时。 四、敌人任用贤者,而且又具备许多有才之士时。 五、敌人的军...

用兵必须审敌虚实,而趋其危。

(料敌) 作战用兵的时候,必须仔细探察敌人的各种虚实情况之后,首先攻击他们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