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古籍名句

《古籍名句》

    收录163464

大人无己。

(外篇 秋水) 圣德之人,有感于天地而顺应时变,一切放任无为,顺物的自然本性而行,不拘泥自己的成见。 “大人”就是有德行的伟人。...

使天下兼忘我难。

(外篇 天运) 要使天下的人能忘记自己的存在,但自己却无法忘记天下。这也是老庄的思想。 “兼”就是天下与我的意思。...

寿陵余子。

(外篇 秋水) 想学到别人的长处,不但没学成,反而连自己的长处也抛弃,那是愚蠢的人。 “寿陵”是燕国的一个城名。“余子”是还未达到壮年服役的年轻人。 (参照下则“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

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

(外篇 秋水) 想要学别国的人走路姿势,不但没有学成,连自己原来走路的方法都忘掉了。这就是说,学别人的长处,不仅没学成,反而忘掉了自己的长处。 从前,住在燕都寿陵地方,有一个还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经过遥远的路途到赵国首教邯郸去。因为邯郸是当时天...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外篇 至乐) 在真正快乐中的人,自己是不会感觉到快乐的。获得了真正的名誉,自己同样也不会感觉到。 我们处事要虚心,不要对高兴或快乐的事太过重视。能够达到那样安静的境界,才算是真已达到了快乐的境地,名誉之于人,也是如此,才能算是最尊贵的。...

西施病心而膑其里。

(外篇 天运) 以美艳出名的西施,因为心病的痛苦,经常皱着眉头,使她更增为柔媚,所以乡里的人看了,更加爱重。可是丑陋的东施,回到故乡也模仿她,把手指放在胸前,皱起眉头,乡里的人都因之而退避三舍。 这是比喻说,不自量其才器,徒然模仿别人,一定会得...

贤士尚志。(圣人贵精)

(外篇 刻意) 贤人君子,高尚自己的志节,不屈于世俗,像许由一辈的人就是如此。...

仁义,先王之蘧庐也。

(外篇 天运) 仁义,就好像古时候圣王出门时,所住的旅馆一样,是暂时而非永久的道。 儒家认为仁义之道,是永远可通行的。可是,依老庄来看,仁义只不过是临时的住处,不是经常能通用的东西。因为老庄认为唯有自然才是永恒的,出诸人为,都不能永恒。 “蘧肤...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

(外篇 秋水) 在很狭窄的井中生长的青蛙,不足以语大海之大。因为它一直困处在很小的水井中,无从知道大海之大。 所以,见识浅陋的人,对他说天地间的大道理,是无法了解的。 “井龟”就是住在水井的青蛙。...

(变化齐一),不主故常。

(外篇 天运) 处理事情的时候,不要拘泥于常例,要因机而变,才能因应事理之推移。 “故常”是和往常一样,就是常例的意思。...

识其一,不知其二。

(外篇 天地) 只知道事情的一面,而不知事情的另一面,这就是知识不够完全,自然会产生以偏概全的弊害。 “识其一”是说只知向古人学习,固执不移。“不知其二”是说不能顺应时代变迁而适宜变化。亦食古不化之意。...

尊卑先后,天地之行也。

(外篇 天道) 地位有尊卑高低之分,事物有先后之别,这是天地自然运行的常理。 “天地之行”是指春夏先,秋冬后,四时有序的运行。 天地虽大,事物均有尊卑;何况乎人伦!所以圣人观察四时自然运行,而方君臣大义,正父子伦常。...

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外篇 天地) 圣人于生死事能通达变化,所以能享天年,而过着自适的生活。即使如此,仍有厌浊世而想离尘寰而仙去,乘白云往帝乡的想法。帝乡就是理想之乡。(这是在华地守封缰的封人,所说的话)。...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外篇 天地) 为了方便而制成机械,因而产生了使用机械的工作。机械是一种开关枢键,所以从事这种工作时,不知不觉反而为机械操纵。因此又产生出机变之心。所以,有机关之器,必有机动之事,有机动之事,必有机变之心。 这就是说,机械的发达虽是值得欣喜,可...

忘亲易,使亲忘我难。

(外篇 天运) 父母对儿女的顾念,远比儿女对父母的情要深挚得多。所以说,人忘其亲,事之偶有,而使亲忘其子,则为情之所难。天道是如此赋予人性的。...

视乎冥冥,听乎无听。

(外篇 天地) 大道是至深又玄,无声无形的。所以圣人凝寂。要看无形的东西,要听无声的声音,这是修道最重要的事。...

天尊地卑,神明之位也。

(外篇 天道) 天高高在上,非常尊贵。虽处低下,这是因为自然律所定的位置,不容变易,故曰神明之位。...

击鼓而求亡子焉。

(外篇 天道) 击着鼓而去找寻离家的儿子,这样的话,小孩就会因害怕而继续逃跑,更加找不到了。 孔子勉励自己,推行仁义,以教化天下白姓,有如击鼓寻找离失的儿子,鼓声愈大,小孩逃得愈远。仁义难彰而去道弥远,是说教化不以其道,则永远无法显扬。...

不荣通,不丑穷。

(外篇 天地) 虽然荣达显贵,可是都不把这地位当作荣耀。虽然困穷,也不把困穷的境遇看作是耻辱。 一个达道的人,生死都可忘怀,更何况是荣达与困穷呢?所以人虽富贵荣达,也不认为荣显,虽然是贫贱穷困,也不以为耻辱。...

犹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轶。

(外篇 天地) 螳螂盛怒中就不禁挥着双臂,向车辙抵抗。如此以小抗大,如何能有功效呢? “轶”通辙,音辙,就是车辙的意思。 “螳臂当车。”源出于此。...

爱人利物之谓仁。

(外篇 天地) 除了爱人以外,还要施万物以利泽,这种爱就像下雨一般,心无偏执,德泽广被,爱惜万物的生机,就是仁。...

雁行避影。

(外篇 天道) 晚辈和长辈在一起走路时,要像雁的飞行一样,雁飞斜向,侧身以避影。不但不能飞到长辈前面去,也不能遮住长辈的影子。应该缓缓的跟在后面,小心谨慎,这是晚辈和长辈一起走路时应遵行的礼貌。...

上如标枝,民如野鹿。

(外篇 天地) 居于上位的君王,内心恬淡,虚心放怀,就好像树上伸出的树枝一样,虽然高高在上,也无心炫其尊荣,与民争利。另一方面,老百姓居于下位就好像在草原上游玩的野鹿一样,一点也没有抱不平的怨言,悠哉游哉的生活着。这是因为在上位的人下严厉细苛...

三军五兵之运,德之末也。

(外篇 天道) 轻率的调动三军而妄用干戈,就是道德的没落。圣明之世,为使四方百姓,安居乐业,必须止武事而修治文治。只有在道德衰微国家动乱的时候,才能用武事以弥平祸乱。 “五兵”是一弓、二殳、三矛、四戈、五戟。“运”是调动军队的意思。...

以敬孝易,以爱孝难。

(外篇 天运) 敬和爱都是孝顺父母的要义。而以恭敬作为孝顺父母的基础,是较为明显而容易实行的。若用真的情爱来孝顺父母,则较不易做到。因为,以爱为孝敬父母的基础,先必出自于诚,有诚,才能养志而格天。 因为恭敬的行动只是外在的表现,而情爱必须本于内...

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

(外篇 天地) 一般人的幸福是长寿、富有、和多男子,这也是人最喜欢的东西。...

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

(外篇 天道) 圣人的心就好像明镜止水那样的不易动...

所贵道者书也。

(外篇 天运) 想要学习道理,最重要的就是书本。 书中记载着前人所说的话,而话是从人的思维中产生出来的。但思维有时不能全用言语表达清楚,故不能不用文字。...

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

(外篇 在宥) 虽然处于无为的自然状态,可是这样的做,现得尊贵而高尚,就是合于天道了。 依人的思维而有所作为的工作,结果只有增添很多困惑,而遭来繁扰纷杂。这就是人伦之道之纂夺天心,由平静以致躁乱的主因。...

大惑者,终身不解。

(外篇 天地) 本性被迷惑的庸俗人,心智愚昧,一遇新的环境就生迷惑,像这般凡俗的人,是一辈子都没有办法领悟真理的。...

有大物者,不可以物。

(外篇 在宥) 拥有大的东西的人,对于其他的物都不复见其为物。 比方说,亿万富翁,如果还挂虑五元和十元的少数金钱,那就不成其为亿万富翁。...

为大盗积。

(外篇 胠箧) 为了要想办法严紧的守卫财产,反而被偷走,这种措施就如同为盗贼而包装一样,使盗贼更容易偷...

天下有常然。

(外篇 骈拇) 天下是有真常自然之性的。人一生下来,就决定了当然的姿态,有当然的形躯。如果要完成人间本来的生性,就必须依循着本性而行动。...

人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

(外篇 在宥) 进入到无穷的门,游于无极限的野外,反归于寞寂的境地。应变于天地之间,和大自然成为一体,融合于万象之中,这就是老庄的理想生活。...

在宥天下。

(外篇 在宥) 治理天下,若能无为而任物之自为,就是最上的政策,这才是圣王的政治。 “在”是自在,就是不使它灭亡而存在的意思。“宥”是宽,就是容许一切的事使他放任于自然。...

至德之世。

(外篇 马蹄) 老庄一派所主张的至德之世,就是没有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也没有智者和愚者的不同。人民不看,也不听,没有希望,因之也无所失望。不想多知道事情,因为多知事,反而多增加烦恼。这样的世界,即称之为“至德之世。”...

誉无用之非言乎?

(外篇 骈拇) 褒赏无用的言论,是违反大道的事。 “无用之言”是指当时所流行的诡辩论。 这是说杨墨一派的人,好多辩。放言危险的言辞,以诡辩来炫惑众人,固执是非,使人难解。这都只是诡辩的言谈,而无实用的价值。...

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

(外篇 天地) 通达于天地各处,实行于万物之间的,就是德和道。 “通”就是同。德是同于阴阳之道,与天地并生,所以说通于天地。又道是至理,至理不会困塞,万物自得而行,所以说行于万物。...

其居也,渊而静。

(外篇 在宥) 人间的心原来是平静的,就像渊一样的既深又静。如果把这平静的状态加以扰乱的话,反而会扰坏了政治,而人民不得安其生了。 参照“治大国若烹小鲜”。...

凫胫虽短,绩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外篇 骈拇) 小鸭的脚比普通鸟短,可是把它接长的话,鸭子反而觉得困惑。又鹤的脚虽很长,但是,如果把它切短,鹤反而会因而悲伤。因为鸭与鹤的脚,虽有长短的不同,可是自得逍遥之乐。愚惑的人想截鹤脚之长来续鸭脚之短,使两者相齐,这在那一方说来都是乖...

达于至道。

(外篇 在宥) 达到诚道,意指能达到无为放任的自然境界,才可说是到了道。 黄帝听说广成子是达于至道的人,所以去访问他,请教他的根本精神。广成子就告诉他说,用眼睛去看东西的时候要虚心,用耳朵去听时也要虚心。也就是说,凡事都能虚心的话,就没有不知道...

圣人生而大盗起。

(外篇 胠箧) 圣人产生,判定道德,可是如果把道德用于坏的方面,那么盗贼就产生了。 这是因为大盗贼也能把圣人所倡行的道德,用之于不好的方面的缘故。...

无为事任。

(内篇 应帝王) 要使物各自任事,各循本分,使物自为,自己不要站在积极的地位而去区处事情。 参照上则“无为谋府”。...

伯乐善治马。

(外篇 骈拇) 从事马的生意,或是治疗病马,以马为生活的人,都认为自己可以把普通的马善加管理。 可是实际上,他们反而是害了马。因为他们把马的蹄切了,又割了它毛,然后将它们关禁在马房。因为这缘故,所以十匹马就要死掉三匹。又为了要训练,而在马上加装...

骈于明者,乱五色淫文章。

(外篇 骈拇) 太过于明察,反而会错觉了真正的颜色,像绫锦等的色彩,是太过于用心了。 “骈”是脚的大拇指与食指相连,合为一指。因为不用的肉附上去了,所以“骈于明”就是过分的明察。“五色”是青黄赤白黑。青与赤为文,赤与白为章。“文章”就是彩色的意...

浑沌之德。

(内篇 应帝王) 在南海有叫做倏的神,在北海有叫做忽的神。有一次,倏和忽来到中间土地浑沌住的地方游玩。浑沌很欢喜,以优礼来款待他们。倏和忽对于浑沌的好意很感激,所以商量该用什么方法去报答他的好意。经过商量结果,想到浑沌没有眼睛,没有耳朵,也没...

盗亦有道乎?

(外篇 胠箧) 小偷也有小偷的道理在。原来上智和圣道,都是为盗贼而准备的东西。要看透仓库里面财物的多寡,这就是小偷的道,也就是圣。盗窃时,最先进入仓库的就是勇。撤退的时候,而己留在最后,而让同伴先逃走,这就是义。要辨别盗品的好坏就是智。把盗品...

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

(外篇 骈拇) 庄子做了一个有趣的譬喻。有一个叫臧(仆人)的男人,和叫做谷(婢女)的女人,两个人在一起看羊,不幸均让羊跑了。因为臧在读书,而谷在赌博的关系。 的确,读书和赌博完全不同,可是在怠忽了工作而失去羊这一点是相同的。 在世上,类似这样的事非...

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

(外篇 马蹄) 工人把树木经过加工而制成器物,这可说是做家具工人的罪恶,因为他们残害了自然的物性。 “朴”就是刚从山上砍下来,而未经雕刻的原木。这原木被刻制,就失去了原来的本性,而不能保持其素朴自然。 人世间事,亦复如此。圣人以仁义礼制而毁坏了...

小人则以身殉利,圣人则以身殉天下。

(外篇 骈拇) 小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丧失了生命,圣人却是为了天下而牺牲自己。 目的虽不相同,可是,对于把自己作为牺牲,却是一样的结果。这就是老庄一派学说的观点。...

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

(内篇 大宗师) “君子”是怀仁行义的人。“小人”是违背道德的人。仁和义都是人为的,是有所为而为的。处人为的人间之人,不算是真正的人,而必须是顺从天道自然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能算是君子。 因此,从天的观点看为小人的,从人的观点看来是君子;从人...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逆,应而不藏。

(内篇 应帝王) 过去的事不去后悔它,未来的事不过早去忧虑它。凡事不多疑,顺应时机,而采取适当的措施,不使事情停滞在心中。 “不将”就是不后悔过去。“不逆”就是不要去涉想还未发生的事情,而先产生忧虑。 为了已经过去的事而后悔,事情还没有发生就先...

“参寥”闻(之)疑始。

(内篇 大宗师) 如果想要知道真正道的话,一定要抱着怀疑的态度,不从疑开始,是行不通的。 人的知识是从什么地方来呢?那就是从读书开始的。那么,书又是从那里生出来的呢?那就是世人所说的话的记录。说话是以看和听为根本,而其见闻,又是由对人间事务的体验...

雕琢复朴。

(内篇 应帝王) 一切的东西,都是先经过雕刻琢磨和装饰,最后,又使它回复到未经修饰以前的纯朴状态。人也是一样。从事各种学问的研究,增广知识,需要下功夫。然而最后还是应归到率直的自然人的状态,不为学问所拘束,不为修养所束缚。例如写文章,开始时当...

不祥之金。

(内篇 大宗师) “祥”是善。 “不祥之金”即不吉祥的金属。 例如说:“名工将要溶解金属来铸剑的时候,这个金属如果请求说:“我不愿作成菜刀,而要成为镆铘那样的宝刀”。那么,名工一定会认为这是不吉祥的金属的。 人也是同样的,偶然为人,就感到欣喜,且...

藏天下于天下。

(内篇 大宗师) 把天下隐藏在天下里,这样的话,就没有自己的东西和他人的东西的区别了。因此,人是不能把东西带到任何其他的地方去的,自然也就不该有被偷掉财产的烦恼。 原来,我们为保持自己的东西,就将所有的东西都藏在自己家里。因为所抱的思想太狭隘了...

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

(内篇 大宗师) 有一次,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个人在一起,他们互相商量:如果有这么个人,他的头是无,身躯是生,臀部是死。这种人从无限的世界来,又从无限的世界回去。视死生为一体,那么他才是我们真正的朋友。说完后,四人相顾而笑。 人是来自虚无,...

无为谋府。

(内篇 应帝王) 处世要虚心淡泊,毫无居心,忘却心机,任物自然,而不可以自己的所思,做为事情的中心。 “府”就是府库、仓库。...

莫逆于心。

(内篇 大宗师) 这是说子祀等人,彼此观点一致,心里的想法也相同,完全没有冲突的地方。因此,四人相顾而笑,这种高兴的心情,称为“莫逆于心”。 心意相合而无二的亲友,就叫做“莫逆之友”。这也就是后代所称“莫逆之交”的出处。...

(鸟高飞以)避矰弋之害。

(内篇 大宗师) 鸟儿们由于飞得高高的,所以才避免被网罗。人也应该要把志节高尚起来,才能自卫保身。 “矰”是网。“弋”是以绳系箭而射的意思。鸟高飞而逃网射的伤害,这是循自然的本性,岂是因经过教导才懂得避害吗?鸟兽都如此,人也是一样的。...

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也。

(内篇 大宗师) 人应时而生,又依自然而死,这是顺自然的道理。也就是说,我们依序而来,又照自然之理而去,即使有生有死,那就必须平静的接受。换句话说,如果能安于命,而服从自然的秩序,就根本不会有什么值得悲哀和快乐的事情。能安于时就不会因生而高兴...

游方之外。

(内篇 大宗师) 若想超越一定的形式,和道德范围内的行动,繁离的世俗礼仪的束缚,那就需要弃一切于不顾,使自己处身世俗之外,而委身于无为的自然当中。能够如此,就无死无生,不为道德礼教所拘束,所以能游心于宇宙之外。(这是引用孔子所说的话) 。 “游方...

自适其适。

(内篇 大宗师) 人应该要求适应自己的真心而行事,也就是表现真正的自我。 假如由于他人的毁谤或称誉,自己就因而悲伤或欢喜,这是违背自然的。 所谓自适,就是真人的真正姿态。...

外(其)形骸。

(内篇 大宗师) 这是说:尊重义理,把肉体、生命、以及形而下的东西,都置之度外,而混同生死。...

(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内篇 大宗师) 自然是要使我们安逸的。就是说,它为了给予我们以快乐,才使我们有年老的闲逸。为了给予我们休息,所以才使我们死灭还无。 “大块”是指自然。自然的力量是支配一切的。人入老年,是无能的,所以自然使老人得以闲逸。...

求时夜。

(内篇 大宗师) 要求鸡鸣而告时,对物而言,这是一桩重大的职务。如果天神也把我当作鸡一样,赋予我重责大任,那么,就该把命运委托于此,即使因此而病累,也不该抱怨。 “求时夜”另有个意义:那就是用计过早。例如:还没有抓到狐狸,就已想到如何利用狐狸皮...

坐忘矣。

(内篇 大宗师) 身体虽在,可是忘记了一切;陶然自适,身心一起脱除,使自己成为空虚的状态,这就是人间最高的境地 所谓“坐忘”就是万境皆空,虚心而处,所以能毁废四肢百体,排除聪明心智,端坐而忘。在内不觉有己身,在外不觉得有天地存在。旷然与自然的变...

鱼…相忘乎江湖。

(内篇 大宗师) 住在大河或大湖的鱼,逍遥自在,浑然忘怀了自己是在水中生活。人也应该要生活在广阔的世界,海阔天空,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鱼被带到陆上时,因为没有水而感到痛苦,只能相互吸取同伴的气而呼吸。可是一旦把他们放回长江或大湖的时候,却又都...

虎豹之文来田。

(内篇 应帝王) 老虎和豹以它们有美丽文采的毛皮,所以才被猎人窥射。同样的道理,有能力的人,就因为他们的才能,反而要遭受灾祸。 “田”是打猎的意思。“来田”就是招来射猎的祸害。...

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

(内篇 大宗师) 所谓“杀生”,就是对人的生命不过度用心,而把生死置之度外。能够这样,人就永远不死,因为他的精神长存人间。相反的,如果一味“生生”,就是过度为人的生而劳心,固执我生,想要使自己永远活下去,这样的人,反而会失去生命。 总之,老庄学...

以坚白鸣。

(内篇 德充符) 这是指名家的主张,是以无用的议论来扰乱世间,倾向诡辩学派的作风。 春秋时代,盛行这派学说,以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而言,如果我们只说要买马,白马黑马都可以买。可是如果说要买白马,便不能买黑马,所以说:白马非马。同样的,指坚硬的石头...

山木自寇也。

(内篇 人间世) 山上的树木,都是自己招来祸害的,因为有用的木材会被砍伐,无用的木材,反而得以保全生命。 世人也是如此,有德有才的人被役使,无德无才的人,反而得以终养天年。 “寇”就是砍伐的意思。...

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内篇 大宗师) 真人心性和缓,泊然寂然,无出无入。他的气息也很迟缓,来自脚根,是多么的深静。而平凡的人,心灵浮躁,言语喘息,都由咽喉出入。这样的情不能深静,气不能调和,故咽喉间的声音往往会受到阻碍。 这是根据道家的呼吸调息法。...

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

(内篇 大宗师) 古时候的真人,因为把生死看作一体,所以,虽然活着也不欢喜,虽然死了也不会有遗恨。而是在该欢喜的时候欢喜,在该生气的时候才生气,就如同到了春天,天气就暖和,到了秋天,天气就凉快一样的自然。...

神人以此不材。

(内篇 人间世) 通达世情事理的上智者,可不待测而知阴阳,与人群混合而不炫耀其才能,所以才会根深蒂固,以颐养天年。这种外表看似不材,实际上是人间的大材。 为人君的也是如此,他不轻于表露才华。然而,有智慧的人都肯为他谋划。勇敢的人,肯为他保卫国土...

虚而往,实而归。

(内篇 德充符) 出去学道的时候,虽然没有什么内涵和修养,可是归来的时候,却因努力向学而满怀充实的回来。 这种教法,虽不拘于形式上的教学,也不大肆议论世事人情,然而弟子们却能从老师的起居饮食,而受到感化的教育,这就是言教不如身教的道理。...

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

(内篇 德充符)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若从异的立场来看,即使像肝脏和胆囊那样互相照应的关系,也可以变为像楚越两国那样的互为仇雠。如果从同的观点来看时,虽然是各类不同,也可以被看成一准。(这是引用孔子所说的话)。 判别一切事物,到底是应以岐异点或差别...

时(其)饥饱,达其怒心。

(内篇 人间世) 驯养猛兽的秘决,就是在猛兽饥饿的时候,适当的给它食饵。如果猛兽饱的时候,就不该再给它。因为那是多余。 人与人之间也是同样的,在对方有所需求的时候,才看需要的程度,而适当的给予他,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这是待人处世的方法。...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内篇 德充符) 一个人如果在道德上有其优点和长处,即使他的容貌怪异,仍然能为人所仰慕。 从前,有跛脚、驼背、无下唇的三个残废的人,去游说卫灵公,卫灵公非常觉识他们;看到四肢身体都很健全的人时,反而觉得怪异。又有领项长着大瘤的两个人,去游说齐桓...

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内篇 人间世) 世间的人,虽然都只知道要做个有用的人,而不知道没有用的人,反而得以保全生命。因为,无用的人是不知要尽非常大的义务的,故能悠闲的度过一生。而有用的人必须碌碌终日,甚且妄遭殃得咎。 比方说:膏火是有用的,以其能照明,所以就要被燃烧...

鉴明则尘垢不止。

(内篇 德充符) 如果镜子很干净的话,在那里连一粒灰尘也无从停留。也就是说,如果把心磨练得清净的话,肮脏的想法就不会滋生了。 “鉴”就是镜子。镜子明净时,灰尘污垢就不会存积,如果镜上存有灰尘污垢,就不能算是明镜了。这也就是说,如果和贤人长久的相...

有真人而后有真知。

(内篇 大宗师) 有了真人,而后天下的知才能得其真而不乱。 所谓“真人”,他的一切都信托自然,处在无为的生活中。对于成败,既不得意,也不后悔。登高而不惧,更不怕水火的灾害,脱却了利害得失,而达到道的境域。“真知”就是这种真人所具有的智慧。...

人水不濡,人火不热。

(内篇 大宗师) 人,达到了真人的境域,就是进入水中,身体也不会濡湿的。进入火中,身体也不会烧伤。这是因为真人已融生死为一体,所以能入水火而不侵。 这也是说,真人不以热为热而未尝赴火,不以湿为湿而未尝蹈水,不以死为死而未尝丧生。...

死生亦大矣。

(内篇 德充符) 人虽然天天都在变异,可是死生的变化,对人生而言,则是最大变化。...

与天为徒。

(内篇 大宗师) 作为天道自然的同伴,与自然同化而成为一体,这就是所谓的真人了。...

立不教,坐不议。

(内篇 德充符) 虽然闲站着也不施教,闲坐着也不议论。可是,照样的可以教化万民。这样的教化,可说是真正的教育了。 这就是说:顺其自然发展而教导,并不需要过于勉强,才能得其所需。...

和而不唱。

(内篇 德充符) 只是对他人的意见表示赞同,而自己完全不作主张。 卫国有个人叫做哀骀它,面貌十分丑陋。惊骇天下,可是内德充实,为万物所归依。人们忘了他的丑陋,仰慕他的人很多。这都是由于他才全德满,谦卑居下的缘故。...

喜怒通四时。

(内篇 大宗师) 这是说:圣人明道而合时节的变化,与寒暑同冷暖,而未尝有多虑。 圣人无所用心,有感于时节而顺应天气的变化,如秋天降霜,本无心于杀生。春天和暖,万物生长,也是无心施惠的,所以说,宇宙间的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变化而来。...

画地而趋。

(内篇 人间世) 在地上画一定的范围而使人依循,所画的痕迹必不可掩盖,这是毫无用处的。也就是说,在所谓的道德范围内,想用道德来束缚,或限制人民的行动,将是徒劳无功的。(这是楚人接舆所说的话) 。 当时,孔子从鲁国到楚国,住在客馆。楚有贤人陆通字接...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内篇 德充符) 流动的水,因为水波荡漾,是不会反映出真正的影子,所以不应把流水作为镜子。唯有在水波静止的水里,才会真正的光可鉴人。 世间的事也是相同的,如果自己的心因名利好恶而动摇,那么,那颗心就无法透视社会的真相。如不能将社会的真相正确地映...

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内篇 人间世) 处于人际之间,如果想要使双方欢喜,一定会说出许多不切实际且过分赞美的话。如果所说的是使双方都愤怒的话,其言词必多指谪讥评。(这是引用孔子所说的话。) “溢”是过的意思。...

内直而外曲。

(内篇 人间世) 内心要顺照道理,正直而不弯曲,而外面要合于流俗,采取恭敬的态度。这也是做人的基本态度。...

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

(内篇 人间世) 人在被役使时,很容易陷于伪装欺骗的地步。但若一切行动委诸自然,率性认真,就不容易被欺骗了。...

薪,火传也。

(内篇 养生主) 薪木虽然烧尽了,可是火力的传送是不会中断的。 虽然形骸死亡,可是精神却长留人间,不会消失。 这是说,善养生的人,随着自然的变化,举物俱迁,以前的我和现在的我,都还是我,所以继续而不断绝。 (参考)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内篇 养生主) 如果能安于生,那就不会厌于生。如果处顺以视死,该死的时候就能无惧于死了。能够这样的话,悲伤和欢乐都不会侵入而烦扰身心。富贵穷迫,亦复如此。 这就是说,通权达变的人,无时而不安,无顺而不处。能与造化合而为一,自然就不介意于得失利...

德荡乎名。

(内篇 人间世) 德之所以流荡丧贞,是由于名誉心的欲求掩障的缘故。唯有善恶两忘,名实双遣的人,才能不致于流荡废德。 “荡”是放纵的意思。...

仁义绳墨之言。

(内篇 人间世) 只具形式的道德论,在修养上反而会产生逆效果。一个品德纯厚,言行确实,不与物争,虽赋性顽愚,亦能向善。(这是引用孔子所说的话”。 “绳墨”就是木匠使用的墨绳,是为了使制材合乎标准用的。...

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

(内篇 人间世) 好的事要做得完美,是需要长久时间的。必须随时间的变化,就如同耕作一样,是不可一朝而成。相反的做坏的事总是很容易,很快就会做成,快到连想改过补救都来不及。 这就是说,人之行善,是需要相当时间的,而人之行恶是很快便能做到的事。...

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

(内篇 人间世) 如果对方行为像婴儿一样的幼稚的话,那么,自己也要以幼稚而纯真的态度来对待他,绝对不可以勉强他做他所不能做的事。 这是说处世接物的难处,必须像婴儿一般的质朴而无忧无虑。能如此,世间一切纠葛便都可以化解了。 “婴儿”比喻无意。“与...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内篇 人间世) 至人就是达到了最高人格的人。首光,自己要先修德,成为有德的人,然后才能推而及于他人,德化他人。自己所不能的事,就不可去责备别人。 这是说,古时候至德之人,虚怀而游于尘世间,必先通安命之道,然后才教化他人,未曾有己身不立而能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