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古籍名句

《古籍名句》

    收录163464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汉 光武帝) 可以说是早上失去,傍晚便收复了。 “东隅”即日出之处。“桑榆”即日没之处。 将军冯异奉光武帝之命攻打赤眉,双方最初大战于回溪,冯异败绩。后冯异招募散卒大破赤眉于崤山山麓。捷报传至京师光武帝下诏慰劳冯异,称赞他道:“你虽然最初在...

推赤心置人腹中。

(东汉 光武帝) 待人真诚,从不怀疑别人,猜忌别人。(这是投降东汉的将领,对光武帝人格的赞词) 刘秀被封为萧王时,奉命经营河北,平定当地的流贼。其手下将领均不信任流贼降将,因此投降之流贼亦非常不安,时时自危。刘秀得知这种情形,便下令流贼降将各自回...

柔能胜刚,弱能胜强。

(东汉 光武帝) 柔软之物反而能够战胜坚硬的东西;弱者反而能够凌驾于强者之上。 光武帝久羁军旅,厌于武事,因此平蜀之后,除非必要,从不言兵。时北匈奴势衰,边地守将纷纷上书请求发兵征伐,好将其消灭,但是光武帝却引用兵法家黄石公《包桑记》中的话:“...

治乱民如治乱绳,不可急也。

(西汉 宣帝) 治理乱民就哪同整理乱绳一样,不可操之过急。因为愈着急愈不容易理出头绪,结果必然把事情弄得更糟糕。(这是龚遂治理渤海地方时所作的建言)...

俗儒不达时宜。

(西汉 元帝) 庸俗而缺乏识见的学者,往往不知通时达变。遇到任何事情都喜欢批评议论,而认为旧有的一切制度,都是正确的。现在的一切制度都是错误的。(这是宣帝所说的话)˃...

辽东豕也。

(东汉 光武帝) 辽东地方的猪。喻少见多怪之意。 从前辽东地方有一个人,因为家中的母猪生了一只白头小猪,感到非常稀罕,所以打算进献给皇上,却不料在进京途中,一路上所看到的猪都是白头的。 这则寓言是东汉光武帝的大臣,朱浮写信劝戒一位自负功高,不满...

富者众之怨也。

(西汉 宣帝) 财富过多会成为众人怨恨的对象。(这是疏广所说的话) (参考) 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着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使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

曲突徙薪无恩泽。

(西汉 宣帝) 提醒主人将堆放在烟囱旁边的薪柴移开,以免引起火灾的人,反而没有得到应得的赏赐。 从前有一户人家厨房炉灶上的烟囱太直,而且烟囱旁边还堆放了许多薪柴。一天,一位客人来访,看到这种情形觉得非常危险。立刻提醒主人请他赶紧把烟囱弄弯,并将...

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东汉 光武帝) 画虎画得不传神,反而会变得像只狗。比喻仿效豪侠之士的气度,而未能得其神髓,则反而会给人轻浮放荡的印象,徒留笑柄。(这是马援对劝戒其兄子的话)...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东汉 明帝) 不进入老虎的巢穴,便无法补得老虎的雏子。换言之,即如果不肯冒险犯难,则无法获得成功。(这是出使西域的班超对随从所说的话) 班超出使西域,行至鄯善,鄯善国王最初对他们非常礼遇,但是后来匈奴使者一到,这位国王立刻待他非常冷淡。于是班超...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西汉 高祖) 人们将行动灵敏的野兔,捕捉殆尽之后,追逐野兔的猎狗,就不再有存在的价值,它的最后命运总难免被人宰杀烹煮,而成为盘中之物。当人们将天上的飞鸟射猎尽净之后,猎鸟用的良弓利箭也失去了它的价值,最后亦必然会被收进库房,而被人保藏起来。...

与长者期后何也。

(西汉 高祖) 你与长辈约定好时间,自己怎么可以迟到呢? 这是老人对张良所说的话。...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复见。

(西汉 高祖) 即使故乡江东地方的乡亲父老们,同情我,不计较我的失败,并愿意让我领导他们,做他们的君主,但是我又有何面目再见他们呢? (这是项羽在乌江渡口,刎颈自尽时所说的话。因为他当初率领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夺取天下,而此刻那些人则非死即降,无...

有德易以兴,无德易以亡。

(西汉 高祖) 天子有德,则国家容易兴盛。天子失德,则国家易致败亡。(这是齐人娄敬所说的话)...

以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西汉 高祖) 陛下自战场上取得天下,难道还用战阵之术来治理天下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用武力虽然能够取得天下,但是却不能用武力治理天下。(这是儒臣陛贾对汉高祖所说的话)...

知其一,未知其二。

(西汉 高祖) 只知道其中一面,却不知道它的另一面。换言之,你根本还不知道事情的全盘实况。(这是汉高祖刘邦斥责那些对事情一知半解,却喜欢滥发言论的人时,所使用的言词。)...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

(西汉 文帝) 虽然只有一尺的布匹,但是缝制出的衣服仍可以穿着。虽然只有一斗谷,但是舂好之后,仍然足够让两兄弟吃饱。因此兄弟间应当和好相处,互相帮助才对。 这是西汉文帝时,百姓对皇室经常传出儿墙之争的消息,所产生之不满的怨叹。...

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

(西汉 宣帝) 在地面划定界定界限定为牢狱,则人民单单听到它的名称,就不愿跨进去。雕刻木头,做出狱吏的形像,则人民单单听到它的名称,就不敢随便违抗它。 这是曾在秦代,饱受严苛政治迫害的百姓心声。...

事在勉强而已。

(西汉 武帝) 不论任何事都必须下工夫努力探究之后,才能决定成败与否。(这是董仲舒所说的话) 汉武帝打算诏举贤良方正直言进谏之士,因此亲自策问群臣,董仲舒回答道:“不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下工夫努力探究之后,才能决定成败与否。对学问下工夫,则必然能...

宁斗智,不斗力。

(西汉 高祖) 我宁可用脑力与你决定胜负,也不愿以武力相拼。 楚汉对峙期间,由于势力相当,僵持不下,拉锯时间过久,而使得百姓均苦于征战。项羽眼见天下生民为了自己。辗转沟壑,无以聊生,非常不忍,乃向刘邦挑战。希望能以一对一的争斗方式,解决双方的问...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

(西汉 文帝) 军中一切士卒只能听从将军的号令,除了将军之外,任何人的命令都不可接受,甚至连皇帝的诏命也不例外。 这是文帝时的将军周亚夫对属下的训令。...

四面皆楚歌。

(西汉 高祖) 表示孤立无援之意。项羽在被汉军重重包围的垓下,听到汉军阵营中传来阵阵楚地歌声,发觉自己的属下多已投降汉军,遂因而志气消沉,心灰意冷。 (参考) 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何楚人多也?”起饮帐中,命虞美人起舞。悲歌慷...

声和则天地之和应矣。

(西汉 武帝) 在音律调和的时代中,天地万物均能互相调和,彼此呼应。此时若人们的声音也都非常温和、美好,那么此种温和优美的声音,必然能与和谐的天地相应和,而共同迎接太平盛世。(这是公孙弘所说的话)...

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西汉 高祖) 攻城略地扩展疆土的事,不能以儒者为顾问。不过要治理天下且善保之。却是儒者为用最大。(这是博士叔孙通对汉高祖的进言)...

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西汉 武帝) 我们发言时必须以正确的理论为基础,绝不可曲解经义,以迎合世人的心意。(这是齐袁周生对公孙弘的劝戒)...

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西汉 高祖) 战争时,使军队陷入走投无路的境地中,他们反而能够奋勇作战以求存。其实这句话适用于人生大部份的情况。 韩信采用背水而阵的战略,击败赵国后。其麾下诸将询问其致胜原因时,韩信即以此对。原文引自兵书。...

逐杀兽者狗也,发纵指示者人也。

(西汉 高祖) 打猎时追逐咬杀猎物是狗的责任,但是指挥它追杀猎物的却是人。(这是汉高祖所说的话) 汉高祖将在战场上厮杀追逐的士兵,比喻为狗。而将指挥士兵,使战事获得胜利的萧何,比喻为纵狗的人。...

养虎自遗患也。

(西汉 高祖) 若不尽早将势力强大的敌人迅速消灭,就如同词养老虎一样,将会为自己带来无穷的后患。 这是项羽接受汉王的提议,约定彼此中分天下和平共处,率众东去后,刘邦的谋臣张良与陈平向刘邦所做的谏言。后刘邦接受二人的建议,背信追击项羽,将其打败。...

为治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西汉 武帝) 治国之道绝不是滥发奢言,恣意唇舌,主要还是在于如何踏实地推行所厘定的政策的。(鲁的儒家申公向武帝的答辩之词)...

孺子可教。

(西汉 高祖) 你这孩子值得教导,是块可造之材,将来一定会有前途。 张良年轻时曾在下邳地方的一座桥上,为一老人捡拾鞋子,这句话就是那位老人当时对他的赞美。 “孺子”即小子、小孩的意思。...

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春秋战国 秦) 秦孝公采行商鞅的变法政策后,其治下的百姓个个勇于为国作战,希望建立辉煌战功。但是对于私下械斗,却都裹足不前,不敢尝试。...

画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

(春秋战国 秦) 学习写字只要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足够了。学习剑术,若只能对付一个敌人而已,就根本不值得一学。(这是楚王项羽少年时代所说的话)...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春秋战国 秦) 像燕子、麻雀这样的小鸟,又怎能了解鸿鹄这种大鸟的高远心志呢?意即小人物是不会明白大人物远大的志向。 这是秦末率先揭竿起义,后自立为楚王的陈涉,年轻时所说的豪语。当时他受雇为人耕种,由于工作相当辛苦,因此休息时,陈涉闷闷不乐的向...

买死马骨五百金而返。

(春秋战国 燕) 古时候有一个人命家臣至各地,高价收购良马,结果这位家臣却以五百两金子,买了一匹已死了的千里马的骨头回去。天下人风闻这个消息后,一致认为,既然连死马的骨头,都愿意以马百两黄金收购,那么,要是活的千里名驹,无论开价多高,对方必然...

沐猴而冠。

(西汉 高祖) 就好像猕猴戴帽子一样,是不会戴得太久的! (这是韩生所说的话) 韩生以“沐猴而冠”这句话讥笑项羽浮躁、没有内涵,只晓得逞一时之快,而缺乏深远的思虑。终遭烹杀。 “沐猴”即猕猴。...

绨袍恋恋,尚有故人之意。

(春秋战国 秦) 因为你赠予我长袍,表示对我还有昔日的友情在。(这是范睢为秦相时,对老友魏国的须贾所说的话。”) 范睢原为魏人,一次跟随魏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齐王因赏识他的才华,赐给他许多财宝,故遭须贾的猜忌,向魏相密告范睢与齐有勾结。范睢被魏相...

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西汉 高祖) 兴兵作战如果没有光明正大的名义,一定会遭到失败。(这是董公对汉高祖刘邦的进言)...

巵酒安足辞。

(西汉 高祖) 小小一杯酒又何需推辞! (这是樊哙所说的话) “鸿门之会”是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决定成败的关键性集会。在这次集会中刘邦的大将樊哙因得知项羽欲刺杀自己的主君,深感愤慨,故当项羽赐其酒时,樊哙有此一答。意即我连死都不怕,还在乎这一杯...

先从隗始。

(春秋战国 燕) 要任用人才的话,请先从我郭隗开始吧!如果你能任用像我这种没有才干的人,那么,天下贤士必然会认为连郭隗那样的人,都能获得重用,像我们这种有才干的人,大王那有不用之理?如此,他们必然会争相前来,投效大王。(这是郭隗对燕昭王的进言) 请...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春秋战国 秦) 王侯、将军或宰相等高官显爵,并不是非得由特定血统的家族子弟才能担任,任何人只要有才干均可登上此一高位。 这是陈胜准备叛秦自立时,对属下所说的话。...

奇货可居。

(秦 始皇) 这真是一件稀世的宝贝,只要能够好好地保有他,将来一定有数不尽的好处。(这是吕不韦所说的话) 吕不韦在邯郸做生意时,看到秦国留在赵国的人质公子子楚,认为子楚可以帮助他在政治上获得高位,遂有此一说。...

四时之序,成功者去。

(春秋战国 秦) 春夏秋冬各季,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就会自动卸去职务。春天在完成春天的工作后,就会把职位让给夏季。夏天在完成夏天的工作后,便会把职位让给秋季。因此人也应该如此才对。(这是蔡泽欲代范睢为相时,对范睢所说的话。)...

揩鹿为马。

(秦二世) 所谓指鹿为马,即将鹿指为马,即将鹿指认为马的意思。比喻仗势欺人,信口雌黄之意,这是秦的宰相赵高用来诛杀异己的手段之一。 一天赵高将一只鹿献给秦二世,告诉他那是一匹马。皇帝听了很疑惑的看了看四周的大臣,大多数大臣由于畏惧赵高的狠毒手...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春秋战国 燕) 强劲的朔风,萧萧地吹打着草木凋零的田野。寒冷的易水依旧淙淙地向前流逝。壮士今日一旦离开此地,恐怕以后就再也不能回来了! 这是刺客荆轲受燕太子丹所托,准备刺杀秦王,在离开燕国之前,燕太子与众人于易水之滨送行时,荆轲慷慨悲歌以表明...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衣行耳。

(西汉 高祖) 一个已经获得功名富贵的人,如果不回到故乡,与乡亲父老们相见,就如同穿着织锦的华丽衣裳,走夜路一样,难为众人所知。 这是项羽攻陷咸阳,烧毁阿房宫后,怀念家乡打算东归时所说的话。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急于向家乡父老炫耀自己成就的心情。...

背水而阵。

(西汉 高祖) 作战时紧靠河边布阵,而使军队背向河面。采取此种方法布阵,则正面与敌人相对时,将士绝对不会有退却之心,必然奋勇拼死与敌作战。因为,假如败阵下来,就只有死路一条。这是韩信攻打赵国时所采用的战略,即一般所谓的“背水之战”,与“破釜沉...

民不可与虞始,而可与乐成。

(春秋战国 秦) 政府在施行新政时,人民不可多作批评,只要尽心遵行,以安享其成果就行了。(这是商鞅在准备变法之前,向孝公陈述自己看法之一节。) (参考) 商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名。愚者关于...

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

(西汉 高祖) 假如让我陈平主宰天下,掌管庶务,我一定会将它处理的公公正正、妥妥当当,就如同现在所切的这些肉一样。(这是陈平所说的话) 汉高祖刘邦的大臣陈平年轻时,曾做过烹调祭祀菜肴的师傅。由于他分配祭肉非常公平,所以很受大家称赞。这句话便是当大...

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西汉 高祖) 不论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样,依据道德原则行事,必然能够左右逢源、事事顺心,事业愈来愈昌盛;反之,若行事违反道德原则,则绝对难逃覆灭败亡的命运。(这是董公所说的话) 这是汉高祖刘邦攻略秦国各地之后,在抵达洛阳时,当地一位名叫董公的百姓,...

借寇兵而济盗粮者也。

(秦 始皇) 将武器借给敌人,资助盗匪粮食等都是愚蠢的行为,适足以害己而利彼。(引自李斯《过秦论》) 李斯原为楚上蔡人,入秦为客卿。由于韩人郑国至秦,阴谋劝使秦王修筑灌溉渠道,以阻止秦军东伐(因为修筑渠道极费人力,果真修筑渠道,则秦必无力东伐)。事...

不修德,舟中人皆敌国也。

(春秋战国 魏) 一个人如果不修养品德,那么此刻与我们同坐在船里的这些人,说不定也会变成我们的敌人。(这是魏武侯率军乘船至西河下游时,吴起进谏他的话)...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也。

(春秋战国 赵) 在国家有危急的时候,应该以国事为重,先拯救国家的危难。至于私人间的恩怨,则可留待日后慢慢解决。(这是蔺相如所说的话)...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春秋战国 鲁) 一个擅于做生意的商人,必然会把珍贵的货物,收藏在隐密的地方,等待识货者善价而沽之。故往往会令外人觉得他仿佛什么也没有。一个具有高尚智慧的品德的人,其言行举止必然谦虚退让。故外表看来,往往令人有愚纯木讷的感觉。(这是老子所说的话...

天子无戏言。

(春秋战国 晋) 身为天子的人,绝对不能随便与人开玩笑,轻率说出戏言。 周成王即位时年纪尚幼,一日与其弟叔在庭院中游戏,成王捡起地上的梧桐落叶当做玉圭,送给叔虞说道:“我把这块地方封给你!”史官佚便请成王选定日子封立叔虞,并以上言谏成王。...

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

(春秋战国 魏) 家境贫困的时候,做丈夫的,都希望自己有一位意志坚强,刻苦耐劳的妻子。国家发生危难的时候,国君会想到自己需要一位贤能的宰相辅佐。 这是魏文侯引用他的臣子李克所说的话。...

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春秋战国 赵) 智伯以国士之礼款待我,所以我要以同样的态度效忠,以回报他的知遇之恩。(这是赵襄子灭亡智伯后,智伯的臣子豫让对赵襄子所说的话。)...

不容何病,然后见君子。

(春秋战国 鲁) 您虽然未为世人所接纳,但是千万不要灰心、丧气,因为,不为混乱污浊社会所容纳的人,反而更足以证明是一个真正的君子。(这是颜回所说的话) 孔子周游列国,欲为明君所用,以施展自己的才能。然而却始终未能如愿以偿,非常心灰意冷,于是门生颜...

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

(春秋战国 卫) 杞树(即柳树)与梓树原来都是上好的木料,因此一个优秀的工匠,如果获得一段大得可由数人合抱的这类木材,他绝对不会因为其中腐烂几尺,便将整枝树木舍弃不用。同样一个聪明的主政者。在选用人才时,也绝不会因对方有一点小缺点,即舍弃其卓越...

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春秋战国 赵) 假如当初我在洛阳城廓附近,拥有良田两百亩的话,我一定会心满意足的安心躬耕。如此一来,又岂能有今日这种身佩六国相印,衣锦还乡的风光呢? 苏秦年轻的时候非常落魄,他本身又不事生产,因此,经常受家人的嘲笑、讽刺。后来他游说六国,缔结...

贤士处世,若锥处囊中。

(春秋战国 赵) 一个聪明能干才识卓越的人,在社会上虽然一时或许会默默无闻,不为人所知。但是终究会像囊中的锥子,破囊而露出其锥尖一般,表露出他的才华。(这是赵国大臣平原君对门下食客毛遂所说的话)...

明主爱一颦一笑。

(春秋战国 韩) 一个贤明的国君,一定了解自己一丝不悦、一点笑意,对属下的心境情绪都有极大的影响。因此他绝不轻易表露出自己喜怒。(这是韩昭侯所说的话)...

将以愧天下后世,为人臣怀二心者也。

(春来战国 赵) 我要使后世天下为人臣,而不忠于其君主的人感到惭愧。(这是豫让所说的话) 豫让为报知伯知遇之恩,一心欲替他复仇,不惜毁伤肉体,漆身为癞,吞炭为哑,以致于连他的妻子都认不出他来。其后为他的朋友得知,非常不忍的对他说:“以你豫让的才华...

用人,犹匠之用木。

(春秋战国 鲁) 圣人任用人才的方法,如同木匠选用木材一样。取其所长,去其所短。(这是子思所说的话) (参考)子思曰:圣人用人,犹匠之用木。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宋为鸡口,不为牛后。

(春秋战国 赵) 宁愿做鸡的喙,也不要做牛的尾巴。意即虽然权力很小,职位很低,却宁可在一个小团体中的担任领导者,而不要在庞大的组织中,或大规模的团体里担任别人的属下,受别人支配指支使。(这是苏秦游说各国组织合纵同盟,以对抗秦国时,所引用的话。)...

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春秋战国 楚) 三年不飞,那是因为在蓄势以待,一飞就会冲天。三年不鸣那是因为在调理衷气,一鸣就会惊人。(这是楚庄王所说的话) 楚庄王即位后,三年之内没有什么作为,整天饮酒作乐,并且下令如有人敢直言上谏,一律处死,绝不赦免。大臣伍举眼见这种情形,...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春秋战国 赵) 一千块羊皮不如一只狐狸腋下的白皮毛。比喻不中用的人再多,也不如一个贤人有用。(这是赵简子称赞周舍的话)...

有龙矫矫,倾失其所。

(春秋战国 晋) 连意气昂扬的龙,也有失去居所的时候。 晋文公重耳回国即位后,凡是跟随他流亡各地的从属,皆获重赏,唯独介子推被遗漏。介子推的门客因同情他的遭遇,遂悬书于晋文公的宫门前,此即该陈情书中之一节。 “矫矫”意气昂扬、高高在上的样子。...

两虎共斗,其势不惧生。

(春秋战国 赵) 两只老虎彼此争斗,其中一定有一只被另一只杀死。(这是蔺相如所说的话) 这与“两雄难并立”同义。...

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春秋战国 魏) 我们要评定一个人的品德,必须从五方面加以考察。平常须观察他所结交的朋友。当他富有时候,须观察他将钱财分送给那些人。当他显达的时候,须观察他所拔举的人才是否得当,亦或偏于私情。当他落魄潦倒的时候,须观察他是否能够坚持自己的立场...

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气。

(春秋战国 齐) 在战争时,唯有将军肯抱必死的决心,冒险犯难,不怕牺牲,士卒们才会舍弃苟且偷生的念头。(这是鲁仲连所说的话)...

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者,入吾网。

(夏后氏) 商朝的汤王一日出门,在野外看见有个人张网,将旷野四面围住,并祈祷着:“让一切从天上下来的东西,从地底涌出的东西,统统进入我的网里吧!”商汤听到这段话之后,叹息道:“这样一来,所有的动物就要被赶尽杀绝了!”于是便解开三面的网,然后祝祷...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周) 堵塞人民的流言,较堵塞奔流的河川还要难。约束人民言论自由,虽然能够使人民暂时保持缄默,但是一旦不满的情绪爆发,其所带来的灾害,远较河川崩流更严重千百倍。 这是周厉王时,人们劝谏废除箝口政策时所说的话。...

政不简不易,民不能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春秋战国 鲁) 政府的规制如果过于繁杂,那么人民必然难以与主政者接近。一个主政者若能建立起一种简明平易,容易使人民了解、接受的政治制度,则民心一定会争相旭附。换言之,繁文礼节的政治制度,绝对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且不足为训。(这是周公所说的话)...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

(帝舜有虞) 化育万物的和暖南风,带着芬芳的气息,煦煦地吹拂着大地。它一定可以解除天下百姓们的烦尤,为我朝带来太平盛世。 据说当尧帝吟诵这首诗时,天下立刻大治。 不过也有人认为:薰薰南风意指帝德的恩泽。由于天子施行仁政,所以百姓生活愉快、无尤无...

耀德不观兵。

(周) 一个真正的王者治理天下时,必然尽量发挥德的力量感化百姓,而绝对不会炫耀自己的武力。(这是穆王打算举兵出征时,祭公谋父所作的诤谏。)...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周) 以同样粗暴的行为去攻击粗暴的人,是自己不知省察自己的错误。 周武王因商纣王暴虐无道,兴兵讨伐。但是武王却不了解此种讨伐行为,与纣王的政治措施同样残暴。(这是伯夷、叔齐所作的诗) 因此伯夷、叔齐认为周的子民非常可耻,遂拒绝接受武王所赐予的食...

久受尊名不祥。

(春秋战国 吴) 长期居于高位,享有美好的声誉,是不祥、不幸的泉源。(这是范蠡在辞去齐国宰相职位时说的话。)...

声为律、身为度、左准绳、右规矩。

(夏后氏) 由于禹的一切举止言行,均合乎道德规律,故其声与音律相应和,其行可为法度之标准。他处事谨严,仿佛左手随时拿着木匠使用的墨绳,右手经常拿着圆规与曲尺一般。所以事事中规中矩,事事可为人曲范。...

过家门不入。

(夏氏后) 禹奉舜之命治水,在外十三年,其间虽偶然经过自己家的门前,也不敢进去稍事休息,一心一意的将全副精神投注于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业上。...

生寄也。死归也。

(夏后氏) 人生在世只不过像寄居的过客一般,因此死就等于是回归故乡,不足畏惧。(这是禹所说的话) 一次,禹乘船过河,行至河中,突有蛟龙钻入船底,船身受震荡即将翻覆。大家都惊惶失措,恐惧不已,唯有大禹独自仰视苍天,泰然自若的毫不在意。...

宋襄仁。

(春秋战国 宋) 宋楚之战,宋襄公在楚军的阵式尚未整顿妥当之前,禁止宋军出击,并训示大家:“君子不困人于危!”结果由于这个原故,宋军反而被楚军打败。因此襄公被人认为愚蠢的仁者,传为后世笑柄。...

乡云烂兮,礼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帝舜有虞) 五彩斑斓的祥云辉耀于空中,清明的日月光华,昼夜轮流普照大地,这种升平盛世的景象日复一日,从来没有停止。 这是尧帝时,廷臣歌诵国家大治天下太平的赞词。 “乡云”即庆云。“慢慢”指文采斑斓之意。...

有文事者,必有武备。

(春秋战国 鲁) 就个人而言,一个对文事有素养的人,也应该精通武艺。文武兼备才能算是健全的国民。就国家而言,和协万邦虽然属于文事,但是也不能疏忽了军事上的周全准备。(这是鲁定公应齐景公之约,将赴“夹谷之会”时,孔子劝谏的话。)...

君子不困人于阨。

(春秋战国 宋) 一个君子绝不乘别人发生灾厄的时候,去打击他,为难他。(这是宋楚之战时,宋襄公在阵前所说的话。) “危”即指困苦之境。 请各位参照“宋襄之仁”...

玉杯象箸,必不羹藜藿、衣短褐而舍茆茨之下。

(夏后氏) 使用玉杯、象牙筷子之后,必然会舍弃粗衣、劣食,以茅屋为家的简朴生活。(这是殷纣王命人制象牙筷子的时候,贤人箕子悲叹之语。) “箕子”为箕国的子爵。(藜藿)即藜草与豆叶等粗食。(短褐)即毛织的粗衣。(茆茨)即指茅草铺成的屋顶。...

慈母三迁之教。

(春秋战国 鲁) 孟子幼年时,他的母亲为使他获得良好的教育环境,曾先后搬了三次家。 最初他们住在一个墓地的附近,孟子每天回家都摸仿埋葬的仪式。孟母看见这种情形,发觉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极大,遂将住家迁移至市场附近。不料孟子却整日摸仿生意人叫卖与讨...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春秋战国 鲁) 洗头发时,遇到客人来访,虽然头发还没有洗好,但因为不愿怠慢客人,所以就这样湿淋淋的上厅堂见客,进餐时,有人登门商讨重要问题,虽然嘴里还含着饭,但是为表示尊重对方,故立刻放下筷子,吐出食物,赶紧起身迎接客人。(这是周公在劝戒其子...

称陶朱猗顿。

(春秋战国 吴) “陶朱”为范蠡释去宰相职务后的自称。“猗顿”为鲁国人。曾经向当时豪富范蠡,请教致富之道。经范蠡指点后,不久也获致无可计数的财富。故后世遂将富 翁称为“陶朱、猗顿) 。...

天商听卑。

(春秋战国 宋) 青天虽然极其高远,但对于人世间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却无所不闻。(这是子韦所说的话。)...

妖不胜德。

(夏后氏) 不论多么厉害的妖魔,也敌不过仁德。 殷朝自汤王以后传至第七代,太戊在位时,皇宫的庭院中一日突然长出一棵奇怪的巨木,于是近臣伊陟便以此言进谏太戊。...

心旷则万钟如瓦缶。

(后集百十四) 心胸广大的人,对于万钟之禄,也看得如破坛瓦罐一样,没有什么价值。因此就不会被物欲所制而入邪道。 “钟”,六石五斗的俸禄。“瓦缶”,未上釉的容器。...

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

(帝尧陶唐) 儿子多其需要担尤的事情也多。太过富有往往会招来许多烦恼。年寿过高使自己蒙受羞辱的机会也自然增多。 有一次尧帝路经华国国境,华国守卫上前祝福他道:“愿您富贵、长寿、多子多孙!”尧帝即以前言挽谢,不肯接受他的祝福。...

人生灭省一分,便超脱一分。

(后集百十一) 人生处世能够少一分,就解脱了一分。此理亦可适用其他事物。...

草木绕零落,便露萌颖于根柢。

(后集百十一) 草木在枝叶零落时,根部露出新芽。 人生亦同此理,当逆境达于极点时,便是极运好转的开始。...

病可以保身。

(后集百十九) 生病是人所厌恶的,但人常历生病而注重养生之道,反而能保全生命。 花看半开,酒饮微醺。(此中大有佳趣)(后集百二十三)。 花要在半开之时去欣赏,酒饮至微醉之处即止。 这半开微醉之中,有微妙的趣味存在。...

万籁寂寥中,忽闻一鸟弄声,便唤起许多幽趣。

(后集九十) 天地静寂,四周没有一点声响时,忽然听一两声鸟的鸣叫,便可以唤起人们许多幽静的情趣。...

人生福境祸品,皆念想造成。

(后集百八) 人生的幸福境界与灾祸之念,并不存在,而是由于人的意念所造成。...

文以拙进,道以拙成。

(后集九十三) 作文章不要玩弄技巧,能守着拙朴,自然会有进步。道德也是如此,能做到老诚淳厚,自然有所成就。...

天运之寒暑易避,人世之炎凉难除。

(后集百三十二) 天道运行而生四时寒暑,这寒暑是可用人力避免的。可是世间人情的冷暖变化,是很难祛除的。...

帝力何有于我哉。

(帝尧陶唐) 每天早上太阳一出便出门工作,傍晚太阳一落便回家休息。随处掘井即可吸取饮水,努力耕田便有饭吃。天子的施为,对我们又有什么影响呢? 这是尧帝治理天下时,百姓们讴歌生活自由的民谣,也无为政治的最佳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