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古籍名句

《古籍名句》

    收录163464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九地篇) 把军队投入只灭亡的境地,使将卒奋然于脱困之途,然后能保全军队,置军队于死亡之境,则人人有奋勇直前,打开生路的信念,然后才因惜死而得生。...

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

(图国) 国家还没有完全统一的时候,就不可以出兵作战。 又,军队内部如有不和,不可以出阵,上了战场各将领的意见不一致,也不能和敌人交战。交战之际兵士之间如有不和,也不可能得胜。 (参考)……。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和于出阵,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

(治兵) 尽量在自己国家的附近地方布阵,以引诱远来的敌人;让自己的军队好好休息,以迎战精疲力尽的敌兵。换言之,也就是要用饱腹强壮之兵,来迎战饥饿困顿的敌军,这乃是每战必胜的用兵之道。...

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为神纪,人君之宝也。

(用间篇) 使用间谍有五种,即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将这五种间谍同时运用的恰当,能使敌人对我莫测高深,无可因应,可说神乎其技,是国家的瑰宝。 “因间”指利用乡土人民刺探。“内间”指利用敌方本身的部属,为我方工作。“反间”指反用敌方的间...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

(行军篇) 敌军逼近但很安静,而没采取行动的话,是依靠他占有地形的险要。敌军相隔很远,而向我挑战,是想诱我前进攻击,对于敌方占有地利时,攻击要特别留意。掉以轻心,将徒劳无功。...

人常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故用兵之法,教戒为先。

(治兵) 人们经常为了勉强去做自己能力所不及的事,因此而丢掉了生命,也会因为做出对自己不便的事情而遭遇失败。因此,凡是身为统帅的人,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必须事先好好训练部下才行。...

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九地篇) 开始时像处女般沉静,使敌人松懈其防备,然后像脱逃的兔子般敏捷,使敌人来不及抵抗。 战国时代的齐将田单,足智多谋。派出奸细散发谣言,挑拔敌人,使敌方降低戒心,再隐藏精兵,让老弱妇孺登城,向敌人求降,待敌方防备松驰,田单终于用火牛奇阵...

必死则生,幸生则死。

(治兵) 心里早已打算要牺牲生命而去作战的人,反而能保全生命回来。相反的,心中存有希望徼幸生还的人,反而会战死沙...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也。

(料敌) 在可能得胜的条件下可以出兵进击,如果觉得难以战胜时,就得撤兵。千万不能因为只有万分之一的胜利机会,而片面采取行动。...

涉水,半渡可击。

(料敌) 敌人开始渡河来犯时,只要他们到河心,就可趁此机会予以痛击。...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谋攻篇) 战争最高的策略,是先粉碎敌人的计谋。其次是打击敌人的外交,使她孤立无援。...

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执篇) 领导运用军队,像要转动圆石,从千仞高山滚落,用力小而威力大,这是说为大将的必须创造有利形势,善加运用,以变弱为强。...

君命有所不受。

(九变篇) 行军在外,将领谋略取胜为主,君主的遥控,往往不合战机,所以,在战事剧烈时,即使君王的命令,也不能接受。 所以孙子说:有的道路不可通过,有的敌人不能追击,有的城池不能进攻,有的地方不能争夺,有的君命不能领受。 参考“涂有所不由。军有所...

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

(军争篇) 出征到百里外的地方,与敌争胜负,三军的将领可能都会被俘虏。 古时行军一日的极限为三十里。若超过极限,军队疲惫。容易失败,做以劳赴逸,败亡之道,不可不察。...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谿。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地形篇) 爱护士卒有如怀中的婴儿,他们会感动的为你冒险穿越深谷。视兵士有如爱子,他们才会和你共生死。 将领能视兵如子,则士兵肯为他赴汤蹈火,同生共死。...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虚实篇) 作战的情状可以水来比喻,水总是避开高处而往低处奔流。作战亦复如此,必须避开敌人的主力,向敌人的弱点攻进。即所谓“乘虚而入”,才能收伟大的战果。...

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

(行军篇) 原本静止的地方,鸟群突然飞起,一定有敌军埋伏。野兽惊惶而四处奔跑,一定有敌军潜藏,不可不察。 老谋深算的军事学家,对于自然界的一点小动静,都能体察入微,所以能赢得战争的胜利。...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军争篇) 自遥远的道路,迂回袭击,常常能出敌意表,以远作近,变困境为顺境。 在战争中,掌握形势的转变很困难。尤其是想转危为安,转败为胜为最难,其成败就只有看将帅策略运用之高下了。...

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九地篇) 善用兵的人,就好像“率然”一样,率然是指常山的蛇,它的头部、尾部会来呼应肆敝,打它的尾部,头部也来援应咬人,打它的腹部,首尾都来夹攻敌人。 战争若采能体察这个道理,则可守可攻,变化裕如。...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

(形篇) 善用兵的人,会先修明政治,确立军纪,才能稳操胜算。 参考“……。故能为胜败之政。”...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谋攻篇) 屡战屡胜,不能算运用谋略的极致。能不战而使敌人屈服,才是上上的谋略。 战争以攻心为主,若果能使敌国民心背离,则敌人的败亡,可计日而待了。...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

(军争篇) 军队没有充足军需后援,一定会失败。没有充足粮食补足,也一定会失败。 所以现在各国都设有后勤补给部队,且已列入正规序列。历史上有很多战争,都是因为后勤支援之不足而致失败的;诸葛亮之北伐,二次大战德国之攻苏联失败,都导源于此。...

善战者胜,胜易胜者也。

(形篇) 善于打仗的人,因为有充分的准备和周详的计划,所以能在战阵之始,就造成敌人的弱势,故而能轻而易举的获致战胜的成果。 善于打仗的人,能决定胜负的结果。早立自己于不败之地,才算真正的胜利,那种冒险的胜利,不算真胜。没有获胜的把握,势将趋向...

以逸待劳。

(军争篇) 使自己的军队,安逸沉潜的固守着阵地,以等待远行疲惫的敌人。 善于用兵的人,总等到敌人松懈疲劳时攻击它。当我军战离战场愈近时,应该争取时间,充分休息,使部队能养其精锐以待敌之疲困,予以痛击。 参考“以近待远,……,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谋攻篇) 了解敌方虚实,也了解自己军力,可收百战百胜之功。不了解敌方,只了解自己,胜负各占一半,敌我状况都不清楚,则每次作战都有失败的危险。 所以唯有知己知彼,才能有百战百胜。...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

(地形篇) 进攻时,将领不妄求个人的功劳,必待有必胜的可能才与之战。退守时,不逃避个人的刑责,认为据守,将召致过度的损害时,就当毅然撤退,以保战力,以备续战。不论进退,都要以保障国家保护人民为前提。这样的将领,才是国家的瑰宝。...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僵。

(执篇) 暴乱是由治术的罅隙中所产生。怯懦是由勇敢的丧失所导致。衰弱是由强悍的旷持所形成。 军队组织一松懈;暴乱,怯懦,衰弱都随之而来。所以说大意,怠慢、轻忽都是失败的祸根,不能稍一疏忽。...

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执篇) 两方作战,以正当的判断衡量敌我态势。出其不意,战胜敌人。“奇正”攻守的应变方法,非常多而复杂,不能一一列举,也不能一成不变。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很恰当的说明了奇正之变的奥妙所在。...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军争篇) 形容军队在不同情况所采取的至当行动,前进时象疾风一般快速,宿营时像森林一样静寂,攻击时像火一般猛烈,防御时像山一般稳固。...

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谋攻篇) 战争的法则,能使敌方全国降服是上策,以军队攻破敌国次之。除非万不得已,不可轻易发动战争。...

吞舟之鱼,不游支流。

(杨朱) 能够吞舟之大鱼,是不屑栖息于河流之支流的。就如同大人物也不住在偏僻的乡下。这是列子向梁王说的一句话。...

兵者,诡道也。

(计篇) 战争是运用诡诈计谋,求取胜利的手段,不是常道。 现在所讲求的运动道德,与战争扯不上关系。两军对垒之际,但求出奇制胜,所以“兵不厌诈”。战争以胜利为主,疆场上是无道义可言的。...

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

(杂篇 列御寇) 以不平的东西做标准,而后以此来衡量东西,所量的东西以为很平,其实也是不平的。 自己做不正当的事,而要叫别人做正当的事,这正如同以不平量物,不可能得其平。...

经之以五校之计。

(计篇) 战争发生,要详细运用五校之计以谋其成。“五校之计”是指五项战争要素。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其中“道”指将帅与百姓同心,即得人和。“天”指季节变化,即得天时。“地”指地理环境,即得地利。“将”指统帅。“法”指军纪。...

疑心生暗鬼。

(说符) 心中若产生怀疑时,就会疑神疑鬼的幻想出各种虚构的事情来。...

鸿鹄高飞,不集污池。

(杨朱) 鹄,这种又大又干净的鸟,总是在天空的高处飞翔,它不会停在积水泥泞的小洼地。就如同具有高风亮洁的君子人,对于又小又污秽的事情,不屑一顾一般。 这是列子引用当时的谚语向梁王说的话,可参照前句“吞舟之鱼,不游支流。”...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杂篇 天下) 一尺长的木杖,今天折取一半,明天又折取所传部份的一半,像这样每天折一半,虽折取万世,也不能把全部折完。因为,若可折,则常有两半,若不可折,则其一半常在,所以说万世不竭。 “捶”是木杖。...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计篇) 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着人民的生死,决定国家的存亡,不可不小心体察,慎重考虑。 所谓“国”,也可以解为“我”,战争不仅是国家兴亡成败的大事,也是个人生死荣辱的重要关键。...

知道易,勿言难。

(杂篇 列御寇) 知“道”是很容易的,但是要把知道的事留在心里不说出来,这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人总是很喜欢把自己所知道的事讲出来。...

速亡愈于久生。

(杨朱) 早死亡有时候比长生还好,意即玉碎总胜过瓦全。...

智料隐匿者有殃。

(说符) 周谚有云:察见渊鱼者不祥。求知是一件好事,但是若连他人之隐私也要去挖掘的话,那终有一天将会引来祸事的。...

一发千钧。

(仲尼) 以一根毛发来牵引千斤的重物。此乃比喻为不可能之事,也可以比喻为异常危险。但有些人,曾议论说:“倘若毛发的各部份都很均匀,而没有脆弱部份存在,那么,毛发也能牵引千斤重的东西。”...

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作战篇) 战争时,所使用的策略内容或有笨拙,但可以速度和时间(机动)来补救。相反的,巧妙的策略,或可逞一时之利,却难保能适应未来的战情演变。 战争要出其不意,使敌人措手不及。同时要争取时间,稽迟往往不能应付突变的战况。对敌我之情况,必须审度清...

兵贵胜,不贵久。

(作战篇) 战争最重要的是击败敌人。不可陷于久战,旷日持久的战争,徒然消耗国力,非战之上策。...

知而不言,所以之天。

(杂篇 列御寇) 能够把知道的事保守着,就是进入天之境界的最好途径。因为这种人已经悟通玄道,而其所得之道,又无法可言,所以能达于自然之境。 参照上则:“知道易,勿言难”。...

取金之时,不见人。

(说符) 为了利益,而不顾一切地盲干,意即利欲薰心。...

多岐亡羊。

(说符) 寻找逃走的羊,假如有很多岔路,我们就不知道羊是往那条路逃走。同样的理由,求取学问的人不探求根本的知理,而一直钻牛角尖,将会一无所得。 (参考)…。大道以多岐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孙子

《孙子》共计十三篇,孙武所著。为“武学七书”之一。“七书”指《孙子》、《吴子》、《尉缭子》、《六韬》、《黄石公三略》、《司马法》、《李卫公问对》七种兵书。“七书”以“黄石公三略”最早,传说是秦末,黄石公授予张良的策略。但从文体及思想各方面...

畏影,恶迹而去之走。

(杂篇 渔父) 从前有个人,因害怕自己的影子和脚印而吓得逃跑。 如果真是怕自己的影子的话,那么,只要设法使自己不要有影子产生就好了。又如果怕自己的脚印,那么,只要自己不要跑就好了。做坏事的话,一定有音影跟随着,如果一面行恶、一面又担心人的搜捕,...

巧者劳,而知者忧。

(杂篇 列御寇) 太过于巧思的人,无法避免辛劳。过份聪明的人,必然会增其忧虑。...

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

(杂篇 外物) 知道无用以后,才可谈论有用。 大地是很广阔的,但是人所可用的地方,只是立足之地而已。但是,如果把无用之地挖深,使泉水涌出,那时候才会知道无用的大用了。...

与物委蛇,而同其波,是卫之经也。

(杂篇 庚桑楚) 顺应外物,接物而无所用心。外物摇动的时候,自己也跟着摇动,就是说,浮游在大自然的波浪中,顺着波浪而浮游进退,这就是养生之道。 “卫生之经”就是养生的常道。...

闻不言之言。

(杂篇 徐无鬼) 圣人是无言的,如果有言,所言也是百姓之言,所以说是不言之言。如果能以言为不言,那么,虽言出于口,也是无言。 这是对于一个掌理政事的人很重要的心得。...

蜗牛角上之争。

(杂篇 则阳) 如果在极小的范围之内互相争夺,就好比在蜗牛的角上战争一样。 从前,有个在蜗牛左角上建立的国家叫触民,又有个在蜗牛的右角上建立的国家叫蛮民。触民和蛮民经常为了争地而战争。 社会上的种种争夺,从旁者来看,有的就好比是蜗牛角上之争而已...

越难不能伏鹄卵。

(外篇 庚桑楚) 小小的越国的鸡,是无法孵出很大的鹄雏的。 这是比喻小不能制大,才能平庸的人,是不能制才具高出自己的人的。...

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

(杂篇 庚桑楚) 首先要使自己身心平正。因为身心平正以后,不论在什么场合,自己的心都能够保持安静。能够看出真正是非善恶,才能够使心达到虚通,也就是虚心坦怀的状态。心能够虚通,就能恬淡无为,顺应万物而无穷理。 这就是不因喜、怒、哀、惧、爱、恶、欲...

无有所将,无有所迎。

(外篇 知北游) 过去的事,不要再去想它。不但不要回顾过去,对于还没有到的未来的事,也不用过早去操虑。而必须外形随物,内心凝静,以心顺着外形而形必自化。...

无能者,无所求。

(杂篇 列御寇) 没有才能的人,也没有过奢的欲求,这种因无能而无所求的本身,就是能。这种无其能的人,唯有圣人才可做到。...

为大不足以为大。

(杂篇 徐无鬼) 如果对于自己所作所为,觉得很伟大,这种有心求大的人,就没办法成就大事。要知道,愈小的袋子是愈易装满的。...

爱民、害民之始也。

(杂篇 徐无鬼) 太过于爱护人民,反而会因溺爱而伤害制他们。 比方说,制定法律,本来是为了保障人民的。但是人民在长久顾爱之下,反而会因堕性加深而抵触法网。对于子女的教养,也正和这道理一样,太溺爱小孩,反而使其丧失自立的信心和能力,爱之适足以害之...

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

(杂篇 庚桑楚) 如果把世界当作一个笼子来设想的话,那么小鸟就没其它地方可以去了。也就是说,如果把心胸放宽的话,那么世界上一切事情在自己的胸怀中。也就是老燕所谓“万物皆备于我。”的意见。...

无以巧胜人,无以谋胜人,无以战胜人。

(杂篇 徐无鬼) 大巧的人就像笨拙的人一样,敦厚朴质,不以机巧的心取胜。忘心而遗虑的人,也不以谋略来取胜。自己先为宁静,以道来服人,而不以兵战来取胜。想胜过别人,是人之常性,如果方法不得其当,即使能胜过别人,也不能使之心悦诚服。 这就是说,自己...

辙鲋之急。

(杂篇 外物) 住在车辙(车轮的痕迹)中的水的鲋鱼,只要水一干它就没命,这是比喻鲋鱼生命之脆弱,以及受环境影响之深钜。也说明济人之危,必须争取时效。 庄子曾经看见车辙的水中有鱼,他问那鱼说:“你为什么住在这里?”鱼的回答:“我是东海的波荡之臣,请...

(能尊生者),虽遗富不以养伤身。

(杂篇 让王) 能够爱惜自己生命的人,虽然处在富贵的境遇,也能自由选择合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会做出伤害自己身体的奢侈行为。 “养”就是食色之资。...

五十九年非。

(杂篇 则阳) 人到了六十岁,就应该知道过去五十九年的过错,如果不知道,那么这个人就是没有进步了。 参照上则:“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

(丘山)积卑而为高。

(杂篇 则阳) 丘和山都是由低的土慢慢积高而成的。大的东西也都是由小的东西,渐渐累积而成。这就如同圣人的无心,因物施教,所以能合并八方,统一天下。...

以德分人谓之圣,以财分人谓之贤。

(杂篇 徐无鬼) 施舍恩惠给人,能以德来分予的,这种人可称圣人。如果仅能以财物来施予的,这种只能称作贤人。这也就是说,圣人以道德来拯救万物,而贤人则以财货济人。...

圣人工乎天,而拙乎人。

(杂篇 庚桑楚) 圣人能通于天然自然,又善于委任自然。功于造化,而群物不知。相反的,人都以有为来行人事,这种有为而为的态度,其实是违背天道自然规律的。 这就是教我们要顺服自然,不要自作聪明的放纵私欲。...

阴阳错行,则天地大絯。

(杂篇 外物)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由阴和阳交合而成的。如果阴阳能处在正确的位置和协运行,宇宙就能平衡。相反的,阴阳如果乖错,天下就会绞乱成一团,而世界也一定会因而骚动。 “絯”是变成一束的意思,这里是指变成不会溶解的状态。...

无病而自灸也。

(杂篇 盗跖) 没有病,而自行针灸,这就像是患了精神...

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

(外篇 田子方) 这是说,你虽然工于射术,可是仍算是有心习射,而不是无所为而射,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射。换句话说,如果对于射箭是在你着意之下行之,那么就不算是真正的射。 引御寇是伯昏无人的门人。他自以为射道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而自鸣得意。他的老师伯...

以鸟养鸟。

(外篇 至乐) 要养鸟,必须用鸟的饲料,否则鸟是不会喜欢的。 从前,鲁国的郊外飞来一只海鸟,栖止在那儿。鲁侯很高兴,很珍惜它,就放音乐给它听,用人吃的菜来喂它。但是鸟一点都不高兴,也不吃喝,三天后就死了。 志气高尚的人,如果不用适当的地位和俸禄...

似木鸡矣。

(外篇 达生) 看起来好像是个用木头做的鸡一样,对别人没有敌意,别人也就不会敌视他。这种以无所用心的态度来对付别人,可以说是处理万事,和战胜困难的最好办法。 古时候,有个叫做纪渻子的人,曾经为国王养斗鸡。开始养了十天,国王因想知道情形如何?就问...

入(其)俗,从其俗。

(外篇 山木) 到一个地方去,就要依从那个地方的习俗,这就是服膺自然的生活方式。...

(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

(外篇 山木) 人都各有短长。如果有人只知道自己的长处,认为自己的优点是优点的话,那个人就没有真正的优点。相反的,如果有人知道自己的缺点,那个缺点就不算是缺点。 秦人阳子到宋国,住在旅馆,旅馆主人有两个太太,其中有一个是美人,另一个是丑妇,可是...

至人,蹈火不热。

(外篇 达生) 德行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因为能通达寒暑的变化,所以虽蹈火也不会感到热。...

(瞳焉)如新生之犊。

(外篇 知北游) 希望能成为像新生的小牛一样,只是张开着无心的眼睛,心里却毫不想及任何事情,这种态度才是做人真正应有的态度。能如此,心虚而平,于是就无所求了。这也是老庄哲学中的一种境界。 “瞳焉”只是张开眼睛直视,其实什么都没有看到。...

皮为之灾也。

(外篇 山木) 豹因为有美丽的皮毛,所以才会被射杀。 人也是如此,如果太有钱财,难免会惹起无妄之灾。所以,要想保全生命的话,就不要多积财物。...

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外篇 山木) 不能当作木材的树木,反而不会被确伐,而可以一直活到很久,终其天年。 人也是一样,如果没有特别的才能,引起别人的注视,反而能颐养天命,这就是不用的大用。...

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外篇 至乐) 如果一个人把生死毁誉褒贬等,都能看得开,就可以比南面称王的人,更能得到生之乐趣。 从前,庄子到楚国,碰到一个骷髅,就奇怪地问: “你到底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是因为生活过度操劳,抑或因做罪行而被判罪处死,或因行为不检而自杀,或因...

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

(外篇 山木) 以利害关系而结合的朋友,一旦遇到困境和灾祸的时候,就会立刻把对方放弃。相反的,依自然纯情结合的亲人或同志,当遇到灾害痛苦时,关系结合得反而越坚定。...

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

(外篇 达生) 水有为水之道,我们要顺着水游泳,而不可依自己私念,逆水性而上游,这样才不致于白费力气。 孔子到吕梁的时候,看到一个年轻人在急流中顺水势游泳,轻松而自然。孔子很惊讶地询问他,年轻人就以上面的话来回答。 不要违逆环境,这就是人生的处...

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

(外篇 达生) 养生之道,就好比放羊一样,要知道自己比较迟钝、比较愚騃的地方,好设法补救。 放羊的人,经常鞭打比较落后的羊,使它不要迟迟的落在其他的羊之后,人类的养生,也和道理一样。 从前,鲁国有一个名叫单豹的人,他是一位善于养生的人,活到七十...

(唯)蜩翼之知。

(外篇 达生) 捕蝉的人,只看蝉的翅膀而已,其他的东西都不会看到。这是比喻极为专心的意思 无论任何事情,要想成就,必须对想做的事情专心一意才行。 孔子曾经到楚国去,看到一个驼背的人用竹竿在捕蝉,能够百发百中。孔子问他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个地步?驼背的...

稷之马将败。

(外篇 达生) 稷的跑马可能会死的!因为他们都在用最大的极限来役使它,所以会精疲力尽而死。 鲁庄公看到乘马名人,东野稷所骑的马的状况,就对他说:“让马绕一百圈再回来。”这时候,颜阖就说了上面的话,果然不错,稷的马因而累死。 为政的道理也是如此,经...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

(外篇 知北游) 这是比喻光阴过得很快,就像骑着骏马过小小的空隙一般,极为短促。 人生短暂的,短如仅在倾刻之间。 “白驹”是骏马,比喻光阴。“郤”是空隙。...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外篇 山木) 很直的树木,会最先被砍掉。水质最好的井,因为大家都喜欢汲用其水,所以会最先被汲干。 这就是说,有用有才的人反而容易因才而致祸。...

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外篇 至乐) 小的袋子不能装大的东西,短的绳子汲不到深井中的水。 同样的道理,气量小的人,是不能成大事业的。 “褚”是衣袋,可容受物品。“怀”是包藏。“绠”是汲索。...

杀不能鸣者。

(外篇 山木) 杀鹅鸟要杀不会鸣叫的。 庄子与学生一块儿在山上行走,学生看到一棵大树,便问庄子:“为什么那一棵大树会活那么久呢?”庄子答:“因为那是它不中用的缘故。”下了山后,庄子和他的学生, 一起正在朋友的家里,他的朋友很高兴地对他的孩子说:“...

见利而忘其真。

(外篇 山木) 过分重视眼前的利益,就会迷失自己纯真的本性。 庄子曾经到雕陵园去游逛,见到一只大鸟飞过来,静立在那里,庄子要拿弹弓去射它,但是鸟还是不动。不动的原因,是由于那只鸟发现了一只螳螂,而那只螳螂又在树林下发现一只蝉,而那只蝉不知道人家...

北海若曰,知道者,必还于理,还于理者,必明于权。

(外篇 秋水) 明达于深玄事理的人,必定知道通权达变的妙用。 “权”就是按事物和时事的变化,而采取的适当方法。...

愚故道。

(外篇 天运) 愚虽然不为世人所欢迎,不过,愚的里面没有人为的聪明揉矫,所以反而符合自然之道。...

(犹推舟于地),劳而无功。

(外篇 天运) 引喻很辛苦的工作,而没有效率,如同把船推到陆地上,那是舍其可用而致于不可用,必将徒劳而无功。...

水行莫如用舟。

(外篇 天运) 要走水路的话,坐船是最好的。要走陆地的话,乘车是最好的。这完全是因境遇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工具,也就是因时因地而制其宜。...

杀盗非杀。

(外篇 天运) 杀死盗贼不算杀人。因为盗贼有罪,就人情法理上言,本就当处死罪的。所以把他杀了,不能算是嗜杀。 战争中杀人,就人道言,也是被允许的,与杀盗匪不能算杀人,是同样的道理。...

虎狼仁也。

(外篇 天运) 虎和狼也是具有仁性的动物。 虎狼一类的动物虽然很凶猛,不过在母子之间是有情爱存在的,所以虎狼也有仁心。而人则必须更上一层,如果人只有情爱,仍不能算是具有仁心仁性。 虎狼一类的猛兽,也有舐犊的情爱,由此可见,宇宙间,万物都是有仁性...

曳尾于涂中乎。

(外篇 秋水) 虽然把尾巴拖在泥巴里面,可是却能顾全生命。不管环境如何困难,只要过着自己清心的生活仍是快乐的。 楚威王听说庄子是智者,就以厚币尽礼去敦聘他,而想将国家的政治全部委托给他。可是庄子却笑着,以下面的比喻来表示拒绝。 龟是古时候卜封用...

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

(外篇 秋水) 有不想在小处取胜的风度,才能在大的方面取胜。 比方说,达观的圣人,不在愚蠢平庸的人处,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这就是小胜。而他着意于造化社会,其功业足以与日月争辉,这就是大胜了。...

夔怜蚿。

(外篇 秋水) “夔”是一只脚的野兽,这是一种想像的动物。它的形状象牛,颜色青而无角,声音如雷贯耳。 “蚿”是蜈蚣之类,它有一百只脚。 这是说;一只脚的夔兽,羡慕一百只脚的蜈蚣。 而那被羡慕的一百只脚的蜈蚣,又羡慕没有脚的蛇。因为蛇没有脚,却能够...

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外篇 天运) 本性是白色的鸟,不必每日濯,还是白的。就是说,天生良善的人,不加修饰,仍不失其善良。 “鹄”是鸟名,俗称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