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古籍名句

《古籍名句》

    收录163464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外篇 善行) 杨震,字伯起,汉弘农华阴人,尝为荆州刺史。曾荐举王密。其后杨震与王密相见,王密携金欲赠之,以谢荐举之恩,杨震惊异其所为而问之:“我因为你有贤才,而保举你,怎么你倒反而不了解我的为人呢?”王密说:“现在天已黑了,又有谁知道你收受了...

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

(外篇 善行) 有仁心的人,不因为时有盛衰而改变节操;有义气的人,也不因为有人死亡而改变心意。不仁不义之人,与禽兽何异?这是令女以仁义之人的节操和忠贞,比喻自己绝不改嫁他人的决心。 令女乃曹爽(魏宗室)从弟文叔夫人之女,因为年少夫死无子,唯恐被逼再...

才性过人者,不足畏。惟读书穷思推究者,为可畏耳。

(外篇 嘉言) 才,指才识。性,指资性。才识资性过人的话,并不足恃。因为才识贵乎学习,不学则无以充实才识,而学习又贵乎思考与推敲。所以凡是求学之人,不怕没有天资才识,怕的是不肯下功夫多作思考与研究。所以只有那些极物穷理、格务致知的人,才使人感...

嫁女必顺胜吾家者。

(外篇 嘉言) 嫁女儿的时候,要为她选择一个家境较自己家好的夫家,如此她才会必恭必敬的谨守妇道,努力尽责。这是封建时代的想法。...

人有三不幸,少年登高科,一不幸;席父兄之势为美官,二不幸;有高才,能文章,三不幸也。

(外篇 嘉言) 人生三件不幸之事,第一为年少之时,心未定,突获荣名,不能长久把握;第二为仰仗父兄之势而获得高官,作威作福,因而罹祸;第三为才高八斗,出口即为文章,如此则鲜于修养德行,为人轻妄。 这三件事情,其实都是一般人所喜爱而热衷追求的。实际上...

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

(外篇 善行) 世人常为子孙打算,把爵禄资产留予子孙,使子孙为之争相缠斗,无异于把祸害留给子孙,使其不得平安。如今唯有我自耕几亩田地,没有富贵可言,所以能留给子孙平安宁静的生活。 后汉书逸民传:庞德公,襄阳人,居岘山之南,后入鹿门山,从此采药不...

作事必谋始,出言必顾行。

(外篇 嘉言) 做任何事情,一开始都要有一个缜密的计划;而且只要一开口说话,就要顾及自己是否能确实做到。...

顺理则裕,从欲惟危。

(外篇 嘉言) 视、听、言、动四箴,皆为伊川先生警世之语。 任何事情如果能依循天理之公道而行,自然心有余裕而从容和平,反之,若追逐欲念,则必生危殆,而遭遇险阻。...

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彼以文辞而已者,陋矣。

(外篇 嘉言) 得闻圣人之道,而且长记在心中,如此累积之后,蕴蓄于内的则成为高尚的德行;显露于外的则成就为事业。但一般人不知德行事业之来处,徒然标榜文辞以示夸耀,那么他们的器宇学识,真是鄙陋不堪啊!...

制乎外,所以养其中也。

(外篇 嘉言)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者,皆存于心中,而发之于外。如能克制这些外在的行动,自然善养根本。...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外篇 嘉言) “静”,沉着而不轻...

虽得市童怜,还为识者鄙。

(外篇 嘉言) 骑着骏马、穿着轻裘,洋洋得意的走过市井街道时,虽然能博得孩童们的羡慕,亦无足以骄人之处,因为小孩子没有见识的关系,若是有识之士见了这种行为,一定嗤之以鼻,皱眉憎厌之。...

登城不指,城上不呼。

(内篇 敬身) 爬到高城之上,不可任意以手指向远方,也不可高声大喊,因为城者乃众人会聚之所,见闻者众,不指、不呼乃唯恐惑人耳目,骇人听闻。...

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外篇 嘉言) 鹄、鹜皆属鸟类,但外形相似,刻鹄若不成的话,尚可以将之视为鹜鸟。 这是马援告诫其两位侄子马严、马敦的话。马援,字文渊,汉扶风茂陵人,为伏波将军。 马援劝此二子为人务必恭谨正直,即使不能成为一个恭谨正直的人,但也可以成为一个寡过之...

教小儿,先要安详恭敬。

(外篇 嘉言) 教育小孩,要以安详恭敬四个字为纲领。“安”即镇静而沉着。“详”即详实不粗率。“恭”即端庄而严肃。“敬”即敬畏而谨慎。...

学干禄,莫若勤道艺。

(外篇 嘉言) 警戒世俗之人,不要妄求官路,只知钻营求进,而当以勤学道艺为主,洁身自爱。...

君子心,汪汪淡如水。

(外篇 嘉言) 君子的心有如汪洋浩翰的海水一般,坦荡开阔,又如淡水一般,宁静澹泊。...

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外篇 嘉言) 居官持身的方法,只有三个要点,第一为“清”,乃廉洁不染恶习;第二为“慎”,乃顺从礼法;第三为“勤”,乃勤于职务。...

立志不高,则其学皆常人之事。

(外篇 嘉言) 幼学之士,见识未定,当学颜、孟等上品之人,否则志向立得不高,则所学都属于下等泛泛之事,无甚可...

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外篇 嘉言) 虎、狗皆属兽类,但绝不相同。这也是马援告戒侄子的一句充满讥讽意味的话。年轻人若只知学那豪侠游客之外表,学不成的话,倒反而成了一个举止轻薄的人。 可参照上则相互比照。...

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惰行。

(内篇 稽古) 凡是忠臣孝子,不在众目共睹之下,伸达其节义;也不在别人闭目不见的时候,怠惰其德行。 昭昭,明也。冥冥,晦暗也。...

凡议婚姻……勿苟慕其富贵。

(外篇 嘉言) 谈论婚姻的时候,男女双方最好都不要心存贪恋对方家财的念头。 这是司马光的警世之语。...

成立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

(外篇 嘉言) 成功有如登天一样难以达成,但纵有困难,也能加以克服。若不知奋斗精进,则失败起来有如火焚鸿毛一般迅速简单。...

躁进徒为耳。

(外篇 嘉言) 汲汲乎为立身处世而钻营求进,是毫无意义的事。...

爱子,教子以义方。

(内篇 稽古) 凡是深爱儿女的人,必须教之以遵行礼义的方法。 “义方”者,即所谓的六顺,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是也。...

婚娶而论财,夷虏之道也。

(外篇 嘉言) 男女婚嫁,男方之聘金、女方之嫁妆,皆谓之财。世俗之人,婚娶之时,但知先问聘金、嫁妆之多寡,而忽略婚嫁之根本目的,这些都是夷狄之人的短浅做法。...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外篇 嘉言) 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要知小恶若不去除,则能成大恶,亡国丧家之端就由此而起;小善何足为之?但不知小善能成大善,道德基业也由此而成。故为人子弟者,必须以之为戒。 昭烈,蜀汉先帝谥号,姓刘、名备。 这是昭烈帝...

治心修身,以饮食男女为切要。

(外篇 嘉言) 饮食男女乃人之大欲,苟有一念之差,则不能自己而陷溺其中,故平时不可不振作精神,加以克制,如此方能治心修身,以达于圣贤之境地。 胡文定公,名安国,字康侯,文定乃其谥号。这是胡安国在家书中告诫儿子的话。...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内篇 敬身) 钱财有当得与不当得者,不当得者而任意收取,则有害义理;危难有可免与不可免者,不可免而任意逃避,则违背天道。...

毋测未全。

(内篇 敬身) 事情尚未发生时,不要妄加揣测。否则不但徒增自己的劳苦,而且足以伤害他人。...

尊客之前不叱狗。

(内篇 明伦) 有尊贵的客人在座,不要大声喝斥狗,恐怕客人听了吃惊,如此才算尽到待客之道。...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内篇 明伦) 地位显贵则容易骄傲,骄傲则容易遭至危险,所以凡是地位居于一国臣民之上者,不以显贵而矜,如此虽在高位,也不至于有倾覆危难的一天。 至于有财富的人,若能节制财用,谨守法度,则虽有万贯家产,也不至于有盈溢的危险。 为政者若能谨遵以上两...

伤(其)本,枝从而亡。

(内篇 敬身) 孔子说,亲,犹木之本;子,犹木之枝。子出于亲,如枝出于本也,根本若是受了伤害,则枝叶无从生长而逐渐枯萎死亡,故根本之重要于此可见。...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内篇 明伦) 孝之始,以爱身为先。而身者得自于父母,故但凡身体发肤,都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毁伤;若有毁伤,则无异于毁伤父母。 若能爱护其身,且奉行圣贤之正道,自然能扬名于后世,光耀父母,则孝之终也。...

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不治。

(内篇 明伦) 人们都喜欢在不必要的时候发言辩论;又在不必认真的时候,详加审查,其实这两者皆无济于事,是应该舍弃的。...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内篇 明伦) 对待朋友的方法是,对方如有过错,必须尽己之心以循循善诱之;对方不听,则不再多言,否则过份唠叨,无异于自取其辱。其实此处之不再多言,并非全然不再进言,乃等待对方自己觉悟,而不强其必从,见其若有悔意,犹可继续伺机而进。...

不登高,不临深。

(内篇 明伦) 为人子女者,一举手、一投足都要小心谨慎。不登高临深,以陷于危险之境地,如此才能做到尊亲爱身的要求。...

凡为人子之礼……恒言不称老。

(内篇 明伦) 为了子者,当善体父母之心,不可一时怠忽,否则父母受苦,则有违人子之礼。……平常在父母面前讲话时,切忌自己称老,以免父母思想起自己的余日无多而感觉不安。不但如此,也不要言及他人之老,以免父母联想到自己,而徒生伤悲。...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内篇 明伦) 孝顺父母始于不敢毁伤身体,以侍奉双亲,中于在朝为官,替天行道,以侍奉国君;至于立身,奉行圣贤,如此贯彻始终,才算尽到孝道。...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内篇 敬身) 骄傲之心不可伸长,男女之欲不得放纵,心志不能期求全部达成,快乐也要有所节制。因为骄傲则丧德,纵欲则败身,志满则人离,乐极而生悲,如此则有害于身志,学者应引以为戒。...

博学不教,内而不出。

(内篇 立教) 不教,不为师以教人也。内而不出,蓄其德而不暴于外也。即言博览群书,广泛研究,但并不在于把所学教导别人;又为了确定自己确有所得,故训练自己将一切蕴蓄在心中的工夫。...

幼子常视毋诳。

(内篇 立教) 幼子天性未泯,可塑性极高,故其模范不可不正,教之以信,则信;教之以伪则伪,能不谨慎而为? 视与“示”同,教育的意思。诳,即欺骗。毋诳,不要欺骗。为人父母或为人师者,必须以身作则,不要轻易地做出欺骗小孩子的事情,因为他们所受的影响将...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内篇 明伦) 亲在当以远游为戒,若是情非得己而必须远游,则必明告父母远游之所在,而且尽可能不中途转往他处,逾期而归,使得父母为此悬念不已。...

其入人也,如时雨之润。

(观聘贤类) 在教导学生时,就如同及时雨滋润土地一般,必然在适当的时机选择适合的教材,予以最有效的教诲,也就是说君子教化,应和协天道而不趋于流俗。(这是程伊川所说的话)...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内篇 立教) 如果一个人想吃就吃、想穿就穿、想玩就玩,而不接受教育的感化和拘范,那么这个人和禽兽又有什么区别?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以其有道也,所以圣人为使人有别于禽兽,乃教之以人伦,以期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接人则浑是一团和气。

(观圣贤类) 程明道先生在与人交往时,全心都是充满着一团和气。能够浑然一团和气,自然能与人相亲,而无格格不入的现象。...

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小愈。

(内篇 明伦) 人们每当宦途有所成就之时,则志得意满,而不修德业,怠忽其职守。小病初愈,则恣意放纵,而复得疾病,以至于始终不见好转,身体嬴弱不堪。...

浩乎若沧溟之无际。

(观圣贤类) 心胸宽广有如一望无际的大海一般。(这是程伊川对程明道的赞词) “浩”即广大无边之意。“沧溟”即大海。...

齐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

(内篇 明伦) 古时凡是有所祭拜之前,必定先行齐戒之日。齐戒之时,不饮酒、不茹荤,以示诚敬。同时还要回想父母生前的各种景况,诸如其住所、其谈笑语声、其心志意念、其喜乐嗜好,如此才算尽到了祭拜的礼节。...

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

(内篇 敬身) 庄敬之心如果胜于怠惰之心,则凡事莫不肃然以赴,无有不吉者;反之,则松懈放弛,百事皆废,无有不灭者。 《丹书》,这是周武王的老师太公望上呈武王的一本书。 (参考)丹书曰……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即言天理若是胜过人欲,则凡事出于义理,...

择势而从,则恶之大者也。

(出处类) 追随趋附有权势的人,而仰视其脸色,那是最羞耻的行为。(引自易困卦中之程传)...

(圣人之教,常)俯而就之。

(教学类) 圣人在教育一般百姓时,经常屈降自己,主动接近受教者,而确实掌握他们的心。(这是程伊川所说的话) 此种态度即所谓“俯就”,乃是今日教育家所应当效法的态度。 “俯”即屈身之意。...

(圣人)为戒,必于方盛之时。

(警戒类) 劝戒人的最佳时机,即在对方最得意的时候。因为人在最得意的时候,往往反而容易发生错误。(这是程伊川所说的话)...

做官夺人志。

(警戒类) 通常,人一旦做官以后,往往会丧失其本来的品格志向。 因为一般人由于修养不够,很容易受名位、私欲的诱惑,或为贪恋官位或为博得世间的虚誉,而做出违背正道的事情。(这是程伊川所说的话)...

天下之事,不进则退,(无一定之理)。

(治体类) 天下的事情不是进步就是退步,绝对不会静止不动。(引自易既济家传)...

有欲则无刚。

(警戒类) 一个人如果心中存有私欲,则不容易保持其正直的节操。因为存在于他心中的私欲必然会随时引诱他,而败坏其节操。 《论语》中孔子便曾以“枨有欲,焉得刚”批评枨这个人。...

(治民者),导(之)敬让,而争自息。

(治体类) 治民者若能使百姓培养出尊敬忍让的精神,那么社会上便不会再发生争执诉讼的事件,世间也自然会太平安定。(出自易既济 卦辞)...

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警戒类) 欲求多的人其善良正直之心便会相对的减少。(这是庄子所说的话) 所谓“天机”即天理、天性之意。...

王者如天地之无私心。

(观圣贤类) 王者治理天下,就如同天地化育万物一般,不存丝毫心。(这是程明道所说的话)...

防小人之道,正己为先。

(政事类) 居于上位的人若欲使一般人在生活中不犯过错,首先必须纠正自己的行为。(引自易小过卦中之程传) “小人”即指受人使唤受人支配的一般人而言。...

感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

(政事类) 人在遭遇困厄,因一时的激动而舍弃生命比较容易。唯有能够冷静考虑是否合乎义理,然后从容应付,不畏牺牲,才是真正困难的事情。(这是程伊川所说的话) “从容”即不慌不忙的样子。...

(周茂叔)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

(观圣贤类) 心胸宽广坦白率真有如光风皓月一般高洁美丽。(这是程明道对周茂叔的赞赏之辞) “洒落”即超脱一切,不与他人计较之意。“光风”指雨过天晴后风吹草木时的情景。由于草木上还沾有雨露,因此风吹时会发光。“霁月”即明月。...

教人者,养其善心而恶自消。

(治体类) 教师在教导学生的时候,应该尽量培养对方的善心,如此一来,则其缺点便自然会消失殆...

欲当大任,须是笃实。

(政事类) 欲担当大任的人,必先使自己能诚笃朴质。(这是程明道所说的话)...

王道如砥,本乎人情,出乎礼义,(若履大路而行无复回曲。)

(治体类) 王道政治有如磨刀用的砥石一般平坦而自然,都能顺应人情,并以礼义为基...

先王之世,以道治天下,后世只是以法把持天下。

(治体类) 古圣先王均以道德治理天下,而后世为政治却皆以法律统治天下、维系天下。 不过,单凭法治统御天下并不能算是真正的仁政。(这是程明道所说的话)...

得丘民则得天下。

(政事类) 为政者只要能够掌握住一个小部落的民心,便能够统治整个天下。因为若能施行德政抓牢一小部份的人心,那么天下的百姓必然会为爱慕其品德而争相归附。(这是程伊川所说的话) 所谓“丘”即比喻人数很少之意,古代以十六井为一丘。一般没有什么身份的老...

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在公私之间尔。

(治体类) 国家安泰与否完全在于主政者是否用心,主政者如果不用心于政事则国家便会灭亡,主政者如果肯用心于政事,则国家必然能够复兴。这乃是公心与私心间的差别所致。(这是程明道所说的话)...

不告其过非忠也。

(政事类) 当对方犯错的时候,我们如果不去忠告他劝戒他,那就表示我们对他的关心不够诚挚。(这是程明道所说的话)...

明极则过察而多疑。

(警戒类) 我们处事时如果过于精明,则往往会只注意到事情的细微末节,而因此产生许多无谓的顾虑与疑窦。(这是程伊川所说的话)...

写字……此是学。

(存养类) 写字本身就是一门修养的学问。(这是程明道所说的话) (参考)明道先生曰:“某写字时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

学原于思。

(致知类) 研究学问开始于对切身问题的思考。(这是程伊川所说的话) 一般人很容易误认为判断事情时,只需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即可明白一切事理。事实上仅凭眼睛和耳朵,并不能完全了解所有的道理,必须再根据切身问题予以深入的思考才行,若非如此,便不...

敦笃虚静者,仁之本也。

(存养类) 保持心灵平静,以谦虚忠厚的态度来接物,即为修养仁道的基...

(义理有疑,则)濯去旧见,以来新意。

(致知类) 我们在遇到疑难的时候,往往会拘泥于旧有的成见,因此大家若欲解决疑难,就必须先澄清旧有的成见,以谦虚客观的态度尽量接受新的意见。(这是张横渠所说的话)...

身虽否而道之亨也。

(出处类) 纵然在生活遭遇困难不幸的时候,仍应当遵守正道贯彻到底。(出自易否卦中之程传) “否”即遭遇不幸、穷困潦倒之意。...

顺,事亲之本也。

(家道类) 顺从乃是侍奉父母的基本态度。(这是程伊川所说的话)...

寒士之妻,弱国之臣,各安其正而已。

(出处类) 生活困苦的家庭主妇、弱国的臣子,他们的生活虽然毫无保障,但是还是得跟随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君主,遵循正道前进,绝对不可为外物所迷惑。(出自易困卦中之程传) “寒士”即生活困苦的人。...

不正而合,未有久而不离者也。

(出处类) 如果彼此之间的友谊,是在不正当的动机下所建立的,那么绝对不会长久。(出自易睽卦 象传)...

学者要自得。

(致右类) 学者在读书之后,必须牢记书中所记载的一切,然后将其消化吸收,使其变成自己的学问,充实自己的心灵。如果只是为了广博自己的知识,扩大自己的见闻,而研究学问,那便违背了求学的本旨。(这是程伊川所说的话)...

物我一理。

(致知类) 我们本身与其他万物,亦即宇宙中的一切事物,本源并无二致。天理与人性乃是完全相同的东西。 这是宋儒的思想。...

贤者顺理而安行。

(出处类) 一个贤能的人不论在处理任何事情时,都能够遵照正当的道理行动,毫不勉强。因此其所作所为很自然的都非常公正合理。(这是程伊川所说的话)...

书不必多看,要知其约。

(致知类) 我们研究学问,并不一定要广泛涉猎许多书籍,最主要的还是在切实掌握书中的要义。(这是程伊川所说的话)...

慎言语以养其德,节饮食以养其体。

(存养类)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谨慎言辞,以修养品德,注意饮食以保养身体。虽然二者均为平凡易解的事情,然而却是修养品德、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法则。(引自易颐卦之程传中)...

学者先要会疑。

(致知类) 求学问的主要目的即在理解疑难,因此学者在研究学问时,必须先学会如何对事物发生疑问。(这是程伊川所说的话)...

静后见万物,自然皆有春意。

(存养类) 平心静气的观察天地万物,便可发现到处都欣欣向荣的在繁生滋长,仿佛春天来临一般。此种气象与仁者之心完全一致。(这是程伊川所说的话)...

威严不先行于己,则人怨而不服。

(家道类) 我们必须努力修养心性,消除轻浮的态度,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严。若非如此,则与人接触时,不但无法使对方对自己心服口服,反而会招致家人、属下的抱怨。(出自易家人卦中之程传)...

(动箴曰……)顺理则裕,(从欲惟危。)

(克己类) 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如果能够摒除私欲,而遵循理行事的话,那么不论在任何时候内心都会非常充实。(这是程伊川所说的话)...

事之至近而所系至大者,莫过于言语饮食也。

(存养类) 对人类而言,最平常、最切身,而又最重要的事情,便是饮食与言语。(引自易颐卦之程传)...

智者知几而固守。

(出处类) 识见卓越的智者,往往在事情尚未发生之前,便已预见其征兆,而设计出应付的方法,并努力遵守此一应变方法。(这是程伊川所说的话)...

(凡人)避嫌者,皆内不足也。

(家道类) 发生事情时害怕受人怀疑、尽量逃避嫌疑乃是人之常情。不过此种反应乃是其修养不够所使然。一个有修养的人对于自己所相信的事情,必然具有贯彻到底的决心,而不理会世间的闲言闲语。...

经所以载道也。

(为学类) 所谓经书即指“四书”、“五经”一类的书籍。书中所记载的完全都是道德规范,并不是普通的文学,也不是纯粹的历史。(这是程伊川所说的话)...

主敬以直其内,(守义以方其外。)

(为学类) 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尊敬周遭的万事万物,如此方能使自己心无邪念。(引自易坤卦 文言传) 所谓“敬”即向对方表示敬意之意。例如尊敬神佛或尊敬长者等。因此在尊敬对方时,必须一心一意只考虑对方,而将其他事情放在一边,才能算是真正的“敬”,朱子将...

所见所期,不可不远且大。

(为学类) 所见即见识,所期即希望或理想。所见所期必须远大才好。(这是程明道所说的话)。...

内积忠信,所以进德也。

(为学类) 努力培养忠诚信实之心,乃是使品德进步的最好方法。(引自程伊川易传中的文字) (参考)内积忠信,所以进德也。择言笃志,所以居业也。...

智欲圆而行欲方。

(为学类) 一个人智慧识见务求圆满广博,而不偏执,但行为则务求正直无私。如此,一方面必须圆,而另一方面又要求方,表面看来,仿佛非常矛盾,但是实际上二者均为学习做人的必要条件。(这是孙思邈所说的话) “方”即象四方形的四边一样端直方正。)...

懈意一生,便是自暴自弃。

(为学类) 吾人必须了解,心中只要萌生一丝怠惰的意念,即表示自己已陷入自暴自弃的境遇中。...

名者可以厉中人,(君子所存,非所汲汲。)

(为学类) 只有中等资质的人才爱好名誉追求功名。因此对于这些人而言,名誉具有激励他们努力上进、热心行善的力量。然而对于资质卓越的人而言,由于他们本身对功名利禄非常淡泊,所以不会为名誉地位所动...

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

(为学类) 涵养即修养,修养心性须以敬为首要之功。所谓敬即主一无适之意,我们如果能够养成对万事万物均存有尊敬之心,那么即使在没有尊敬的对象时,也必然会自动谨慎自己的言行。...

为往圣继绝学。

(为学类) 为已去世的圣人宣扬即将绝灭于世的学行教化,换言之即重新将圣人之道阐明于世。(这是张横渠所说的话) (参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择言笃志,所以居业也。

(为学类) 说话时小心谨慎,尽量避免发生言词失当的情形。做事时笃守职志,绝不敷衍怠惰。这乃是每一个人在从事其份内工作时最重要的方法。 请参照“内积忠信,所以进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