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经典文言文翻译 > 王烈通识达道(三国志)

王烈通识达道(三国志)

王烈通识达道(三国志)原文及译文

原文

王烈通识达道,秉义不回。以颖川陈太丘为师,二子为友。时颖川荀慈明、贾伟节、李元礼、韩元长皆就陈君学,见烈器业过人,叹服所履,亦与相亲。由是英名著于海内。道成德立,还归旧庐,遂遭父丧,泣泪三年。遇岁饥馑,路有饿殍,烈乃分釜庚之储,以救邑里之命。是以宗族称孝,乡党归仁。以典籍娱心,育人为务,遂建学校,敦崇庠序。其诱人也,皆因其性气,诲之以道,使之从善远恶。益者不自觉,而大化隆行,皆成宝器。门人出入,容止可观,时在市井,行步有异,人皆别之。州闾成风,咸竟为善。
时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曰:“我邂逅迷惑,从今以后将为改过。子既已赦宥,幸无使王烈闻之。”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遗之。或问:“此人既为盗,畏君闻之,反与之布,何也?”烈曰:“昔秦穆公,人盗其骏马食之,乃赐之酒。盗者不爱其死,以救穆公之难。今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间年之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数十里,欲至家,置而去,问姓名,不以告。顷之,老父复行,失剑于路,有人行而遇之,欲置而去,惧后人得之,剑主于是永失,欲取而购募,或恐差错,遂守之。至暮,剑主还见之,前者代担人也。老父揽其袂,问曰:“子前者代吾担,不得姓名,今子复守吾剑于路,未有若子之仁,请子告吾姓名,吾将以告王烈。”乃语之而去。老父以告烈,烈曰:“世有仁人,吾未之见。”遂使人推之,乃昔时盗牛人也。遂使国人表其闾而异之。
时人或讼曲直,将质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皆相推以直,不敢使烈闻之。时国主①皆亲骖乘适烈私馆,畴谘政令。察孝廉,三府并辟,皆不就。会董卓作乱,避地辽东,躬秉农器,编于四民。布衣蔬食,不改其乐,东域之人奉之若君。
以建安二十三年寝疾,年七十八而终。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一》,有删改)
【注】 ①国主:指当时割据辽东的公孙度。

翻译

王烈远见卓识,富于修养,坚持道义从不犹豫。拜颍川人陈太丘为老师,并和陈太丘的两个儿子结为朋友。当时颍川人荀慈明、贾伟节、李元礼、韩元长都跟随陈先生学习,见到王烈素质学业超出常人,非常佩服他的经历,也和他亲密交好。王烈因此名闻天下。道德达到很高境界以后,他返回家乡,赶上(他)父亲去世,(他)以泪洗面,守丧三年。期间,遇到年成严重歉收,路有饿死之人,王烈于是分出自己积存的粮食,来救乡亲的性命。因此本家族的人说他孝敬父亲,乡亲们夸他富有仁爱之心。(王烈)用读书做学问娱悦内心,把教化百姓作为自己的追求,于是兴办了学校,非常重视教育。他教育人,完全依循被教育者的秉性脾气,用道理开导,使之追求善行远离罪恶。受教育者虽然没有明显感觉,但潜移默化间修养提高极快,都成为宝贵人才。他的学生们出入,举止言行都彬彬有礼,在街头市面,一举一动都不同常人,百姓很容易加以区别。州县大街小巷的百姓都争先加强道德修养。
当时王烈所在的封国中有一位偷牛的人,被牛的主人抓住。偷牛贼说:“我见牛而生邪念一时糊涂,从今以后我一定痛改前非。您在赦免我以后,希望不要让王烈知道这件事情。”百姓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了王烈,王烈就拿出一定数量的布赠送偷牛人。有人问王烈:“这人已经偷了东西,害怕您知道这件事,您反而赠送他布,这是为什么呢?”王烈回答说:“春秋时的秦穆公,有人偷去他的骏马并杀了吃,(穆公抓获偷马人后)却赏赐偷马人酒喝。(后来)偷马人(在战场上)不吝惜自己的生命,来救穆公于大难。现在这个偷牛人改悔他的错误,怕我知道这件事,这表明他已懂得羞耻。懂得了廉耻,那么向善之心就会产生,所以赠给他布劝勉他向善。”过一年,路上有一位老者挑着重担,有一个人见到后主动替他挑着走了几十里,快到老人家的时候,这人才放下担子离去,老人问他姓名,他没有告诉。过了不久,这位老人再次外出,把佩剑丢在了路上,一位路人途中碰见这把佩剑,想不管它就离去,又担心后面的过路人捡去,剑的主人就会永远失去佩剑,想拾起带走再去寻找失主,又担心出现差错,于是就守着这把剑。到了傍晚,佩剑主人返回时遇到了这位守剑人,正是上次代为挑担的那人。这位老人拉住他的袄袖,说道:“您上次替我挑担,没能知道您的姓名,现在您又在路边看守我丢失的佩剑,没有比您再仁厚的人了,请您告诉我姓名,我要把您的尊姓大名告诉王烈。”于是告诉了老人之后便离去。老人又告诉了王烈,王烈说:“世上这位仁厚君子,我没能见到。”就让人设法弄清身份,原来是过去那位偷牛的人。王烈于是派人特地彰显他的家庭住地并树为榜样。
当时有人为争是非长短,要到王烈那里去评判对错,(因发觉不妥)结果,有的人中途而返,有的人远远看见王烈的房子掉头而回,最后都坦诚相待,不敢让王烈知道他们争讼之事。当时封国的首领都亲自乘坐车马到王烈的私家住处,就施政的情况征询意见。王烈被举为孝廉,朝廷有三个重要部门要征召他去做官,但他一处也没去上任。赶上董卓发动叛乱,王烈因躲避战祸到了辽东,(在这里)他亲自下田耕种,编入普通民户。穿布衣吃蔬菜粗粮,不改变自己的人生乐趣,辽东的百姓,都把他看作像自己的君主一样。
在建安二十三年病重卧床不起,七十八岁去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王烈通识达道(三国志)” 的相关文章

聊斋志异·种梨12个月前 (05-15)
龙渊义塾记(宋濂)12个月前 (05-15)
卖酒者传(魏禧)12个月前 (05-15)
旧唐书·杜伏威12个月前 (05-15)
饮泉亭记(刘基)12个月前 (05-15)
夔有一足(韩非子)12个月前 (05-15)
太宗纳谏(贞观政要)12个月前 (05-15)
新唐书·苏瑰传12个月前 (05-15)
贤士隐居者(洪迈)12个月前 (05-15)
袁州州学记(李觏)12个月前 (05-15)
咏雪(世说新语)12个月前 (05-15)
推敲(诗话总龟)12个月前 (05-16)
北史·张华原传12个月前 (05-16)
治安策(节选)|贾谊12个月前 (05-16)
晋书·刘殷传12个月前 (05-16)
北山移文(孔稚珪)12个月前 (05-17)
明史·秦良玉传12个月前 (05-17)
宋史·黄庭坚传12个月前 (05-17)
梁史·陈庆之列传12个月前 (05-17)
贾生传(侯方域)12个月前 (05-17)
陈亮《陈性之》12个月前 (05-17)
新唐书·李鄘传12个月前 (05-17)
新唐书·李愬传12个月前 (05-17)
明史·郑辰传12个月前 (05-17)
宋史·吴昌裔传12个月前 (05-17)
黔中儿(曾衍东)12个月前 (05-18)
三国志·魏书·刘劭传12个月前 (05-18)
明史·李时勉传12个月前 (05-18)
座右铭(陈予昂)12个月前 (05-18)
杨万里与诚斋12个月前 (05-18)
王翱秉公12个月前 (05-18)
痴人卖羊12个月前 (05-18)
韩君择鹑12个月前 (05-18)
元史·王利用传11个月前 (05-19)
旧五代史·张全义传11个月前 (05-19)
新五代史·冯晖传11个月前 (05-19)
豁然堂记(徐渭)11个月前 (05-19)
游钓台记(郑日奎)11个月前 (05-19)
明史·何福传11个月前 (05-19)
新唐书·赵憬传11个月前 (05-19)
谢杜相公书(曾巩)11个月前 (05-19)
家世旧闻(陆游)11个月前 (05-19)
胡玉吕传(黄宗羲)11个月前 (05-19)
梁书·萧琛传11个月前 (05-19)
诸侯推恩(资治通鉴)11个月前 (05-19)
清史稿·陈德荣传11个月前 (05-20)
宋史·程大昌传11个月前 (05-20)
晋书·宣帝纪11个月前 (05-20)
新唐书·宇文士及传11个月前 (05-20)
宋书·何尚之传11个月前 (05-20)
旧唐书·刘世让传11个月前 (05-20)
汉书·东方朔传11个月前 (05-21)
苏轼《荀卿论》11个月前 (05-21)
史记·陆贾传11个月前 (05-21)
苏轼《养生》11个月前 (05-21)
明史·顾宪成传11个月前 (05-21)
宋史·刘璠传11个月前 (05-21)
明史·孙丕扬传11个月前 (05-21)
南史·沈庆之传11个月前 (05-21)
宋史·晁补之传11个月前 (05-21)
金史·完颜伯嘉传11个月前 (05-21)
旧唐书·王丘传11个月前 (05-21)
三国志·袁涣传11个月前 (05-21)
张岱《鲁云谷传》11个月前 (05-21)
三国志·魏书·曹休传11个月前 (05-21)
隋书·崔仲方传11个月前 (05-22)
旧五代史·赵光逢传11个月前 (05-22)
三国志·魏书·桓阶传11个月前 (05-22)
金史·完颜守贞传11个月前 (05-22)
明史·周镳传11个月前 (05-22)
曾国藩《诫子书》11个月前 (05-22)
宋书·臧质传11个月前 (05-22)
王士祯《登燕子矶》11个月前 (05-22)
元史·刘整传11个月前 (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