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赏析 > 历代诗词绝句赏析 > 郑谷《十日菊》

郑谷《十日菊》

郑谷

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

自缘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

这虽是一首咏物诗,然而却托物言志,思理深切。

“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阴历九月九日,是传统的重阳节。每逢这一节日,古人都要外出赏菊和登高,还采摘菊花插戴在鬓发上。题目中的“十日菊”,则是指重阳节后第二天的菊花。过去,有的本子上将“日”字作“月”,实误。节日一过,摘花赏菊的人们便不见踪影,显得格外冷清。尽管“蜂愁”,蝴蝶却不知晓,依然在庭院人们折残的菊花丛中盘绕,翩翩起舞。“残”,为唐人口语,意思是“剩”、“余”。“折残枝”,即折剩之花枝,并非是说折得仅仅剩下了枝叶。有人以此来解释“蜂愁”,虽然能讲得通,但却与本诗的诗旨不符。这两句,从表面来看,是在那里“咏物”,实则已为诗人下面生发议论作了张本。

“自缘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两句议论,承上面“蝶不知”所来。“蝶不知”而“人有知”。蝶“不知”节已过而仍绕花枝,表明秋香未衰;人“有知”却径自离去,正说明人心有别。实际上,“九日”之菊与“十日”之菊是很难区别的,后者依然幽香沁人心脾,神采动人,决不至于一夜过后便色香俱衰。问题的关键,是随着“节去”,人们的心态已发生了变化!诗人肯定“十日菊”的“秋香”,为其所受冷遇而不平,这其中,实有寄托。“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世态又何尝不是如此炎凉!对于这种“时态”,诗人是不满的,曾在诗中这样自陈心迹:“时态懒随人上下,花心甘被蝶分张。”(《次韵酬张补阙》)在另一首《菊》诗中,诗人更这样写道:“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不仅描写出池岸菊花的高洁气质,而且赋予其以人格化的描写,通过与占踞高位却“在人无用,在物无成”的瓦松相对比,称颂了菊花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气节。可以参读。

这首咏物诗,既于惜花之中寄寓着深沉的感慨,透露出不平之气,同时又深刻地讽刺了当时的世态炎凉。正由于这些原因,后代一些论诗者对此诗评价很高。如陈知柔曾云:“唐人尝咏《十日菊》:‘自缘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世以为工,盖不随物而尽。……东坡亦云:‘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也。然虽变其语,终有此过,岂在谪处遇时感慨,不觉发是语乎?”(《休斋诗话》)以为此诗立意在苏词之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郑谷《十日菊》” 的相关文章

魏野《寻隐者不遇》7个月前 (10-06)
子兰《长安早秋》7个月前 (10-06)
曹邺《老圃堂》7个月前 (10-06)
于武陵《高楼》7个月前 (10-06)
杜牧《读韩杜集》7个月前 (10-06)
贾岛《寻隐者不遇》7个月前 (10-06)
李华《春行寄兴》7个月前 (10-06)
韩愈《题楚昭王庙》7个月前 (10-06)
白居易《华州西》7个月前 (10-06)
韩愈《题临泷寺》7个月前 (10-06)
李白《苏台览古》7个月前 (10-06)
李白《长门怨二首》7个月前 (10-06)
高适《营州歌》7个月前 (10-06)
杨万里《初入淮河》7个月前 (10-06)
王维《杂诗三首》7个月前 (10-06)
苏轼《虔州八境图》7个月前 (10-06)
吴隐之《酌贪泉诗》7个月前 (10-06)
荆叔《题慈恩塔》7个月前 (10-06)
张籍《赠王建》7个月前 (10-06)
韩氏《题红叶》7个月前 (10-06)
曹邺《官仓鼠》7个月前 (10-06)
裴潾《白牡丹》7个月前 (10-06)
柳淡《征人怨》7个月前 (10-06)
杜甫《漫成一绝》7个月前 (10-06)
孟云卿《寒食》7个月前 (10-06)
窦牟《奉诚园闻笛》7个月前 (10-06)
韩愈《湘中》7个月前 (10-06)
王勃《蜀中九日》7个月前 (10-06)
塞尔赫《白芍药》7个月前 (10-07)
何景明《竹枝词》7个月前 (10-07)
汪藻《即事》7个月前 (10-07)
杜牧《金谷园》7个月前 (10-07)
皇甫冉《送王司直》7个月前 (10-07)
徐兰《出居庸关》7个月前 (10-07)
张问陶《阳湖道中》7个月前 (10-07)
马君武《岚山观樱》7个月前 (10-07)
屈大均《戴家二姬》7个月前 (10-07)
赵俞《督亢陂》7个月前 (10-07)
陈恭尹《读秦纪》7个月前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