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赏析 > 历代诗词绝句赏析 >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思乡之情的触发,常常是机缘的偶遇。是偶然中的必然,也是必然中的偶然,向来没有什么定格。如李白这类诗作,《静夜思》里,使他陷入沉思的是空中一轮皎洁的圆月;《春夜洛城闻笛》里,勾起他对故园怀念的是充满离愁别绪的《折杨柳》曲儿。在这首《宣城见杜鹃花》里,引起他回忆蜀地美好事物的则是杜鹃花盛开的景色。李白写这首诗时,正旅居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县),时为天宝十四年(755)春,从开元十四年(726)秋始,算来他离蜀已是第三十个年头。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家乡的亲人多已亡故,但是在那里他度过了少年、青年时代,曾经“巴国尽所历”,蜀地的山川河流,自然景色,名胜古迹陶冶了他的豪放性格,培养了他的壮阔胸怀,使他对那里一直抱有深切的怀念之情。几十年后,当诗人看到盛开的杜鹃花时,他心灵深处的思乡之情一下子被触发了,眼前景勾起了旧时情。

杜鹃花和杜鹃鸟是不同的事物,但是名字的近似,使诗人一下子产生了联想。杜鹃也叫子规,蜀地最多。相传它是蜀王杜宇隐居深山死后所化,体为灰黑色,羽毛并不美丽,但其声凄怜悲切,一声声类似“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啼鸣,就如满腹乡思而深陷愁苦中旅人的呼唤,最能使人忧伤不安,神情激荡。这就是诗中“一叫一回肠一断”的原因。当然,诗人在宣城并没有真的再听到杜鹃的叫鸣,只是视觉形象在联想中唤起了回忆中听觉上的感受。很熟悉的,富于人情味的声音,便像往时一样,又一次地激动了诗人。在蜀地时,对思乡之情没有亲切体会;如今,自己久居他乡,真正尝到了思乡的愁苦,对杜鹃啼鸣的滋味也体会得更深了。这种油然而生的情感,由“断肠”二字得到了充分表达。

诗人对蜀地的怀念,在“三春三月忆三巴”的句子没有具体说。“三巴”(巴郡、巴东、巴西)是蜀地的泛指,这个词儿及“蜀国曾闻子规鸟”、“一叫一回肠一断”等句,却能启发人们体味诗人广阔联想中的情思。这“子规鸟”就如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中的“寒梅”一样,以个别寓众多,非常耐人寻味。另外,“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两句中,“一”和“三”都连用三次,不仅在音韵上产生了回荡反复,更显出诗人思乡之情的缠绵婉转,从而增强该诗声情并茂的韵味。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的相关文章

魏野《寻隐者不遇》7个月前 (10-06)
白居易《魏王堤》7个月前 (10-06)
于武陵《高楼》7个月前 (10-06)
李涉《润州听暮角》7个月前 (10-06)
李商隐《北齐二首》7个月前 (10-06)
许浑《谢亭送别》7个月前 (10-06)
白居易《寒闺怨》7个月前 (10-06)
白居易《华州西》7个月前 (10-06)
无名氏《送别诗》7个月前 (10-06)
李白《苏台览古》7个月前 (10-06)
杜甫《三绝句》7个月前 (10-06)
苏轼《望海楼晚景》7个月前 (10-06)
唐彦谦《文惠宫人》7个月前 (10-06)
皮日休《汴河怀古》7个月前 (10-06)
韦庄《梦入关》7个月前 (10-06)
张籍《秋思》7个月前 (10-06)
韩氏《题红叶》7个月前 (10-06)
杜牧《途中一绝》7个月前 (10-06)
曹邺《官仓鼠》7个月前 (10-06)
施肩吾《幼女词》7个月前 (10-06)
柳淡《征人怨》7个月前 (10-06)
孟云卿《寒食》7个月前 (10-06)
王士禛《江上》7个月前 (10-07)
塞尔赫《白芍药》7个月前 (10-07)
汤显祖《冯头滩》7个月前 (10-07)
王禹偁《泛吴淞江》7个月前 (10-07)
司马扎《宫怨》7个月前 (10-07)
葛鸦儿《怀良人》7个月前 (10-07)
高蟾《金陵晚望》7个月前 (10-07)
郑谷《席上贻歌者》7个月前 (10-07)
唐彦谦《小院》7个月前 (10-07)
许浑《塞下曲》7个月前 (10-07)
杜牧《金谷园》7个月前 (10-07)
郭震《米囊花》7个月前 (10-07)
刘方平《春雪》7个月前 (10-07)
李益《塞下曲》7个月前 (10-07)
岑参《春梦》7个月前 (10-07)
徐兰《出居庸关》7个月前 (10-07)
吕本中《木芙蓉》7个月前 (10-07)
叶绍翁《田家三咏》7个月前 (10-07)
赵俞《督亢陂》7个月前 (10-07)
沈明臣《凯歌》7个月前 (10-07)
陈恭尹《读秦纪》7个月前 (10-07)
赵嘏《经汾阳旧宅》7个月前 (10-07)
陆龟蒙《白莲》7个月前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