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赏析 > 历代诗词绝句赏析 > 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欧阳修

春岩瀑泉响,夜久山已寂;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据《居士集》目录注,该诗作于明道元年,为《游龙门分题十五首》之一。

这首诗写的是灵山月夜的景观,其中亦拂溢着佛地所特有的禅气,形成空灵静谧之美,读之不仅赏心悦目,亦可以去俗除尘,陶冶情性。

“菩提”在佛语中意为觉悟的境界,在诗中与广化寺皆为龙门的名刹。诗题为“步月”其间,暗指就寺院外夜景而言。此诚如严羽论唐诗“未论工拙,直是气象不凡”,将读者诱入诗境之中。

“春岩瀑泉响”,突兀的石峰之上有瀑泉飞下,不摹其形而写其声,显然是月色朦胧,泉月交辉,瀑状难辨,然“春”之勃勃、境之静谧却由瀑“响”而现。此一“响”字,激人浮想,岂不如白日的暮鼓晨钟,叫人惊警自庄?“夜久山巳寂”,它首先是景语,由一岩而至千峰,山势愈显凝重、厚实;由动景到静景,因动而愈静,展示的是一个万籁俱寂、幽远深邃的空间。它又是情语,一“寂”见性,情在其中。因为佛家认为,“万法皆空,心体本寂,寂即法身”(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在空寂的山境之中能听到瀑泉的响声,这就是人人都具有的“空寂之知”,是“佛性”的显现。这一禅意的孕含,不仅增强了诗句的韵味,同时也烘托出寺院环境所特有的佛家气氛。“明月净松林”是继听觉反应之后的视觉感受的描写,意谓普照的月光竟掩照起莽苍的林海,如水一般地消尽了松涛和尘埃,千岩万壑,风停声息而形成容满月色的月海!这种以“净”写静竟至空境的手法,强化了山境的静谧程度。“千峰同一色”,总承前意,不仅拓宽了诗境,展现出山的博大与恢宏,且亦以一个“同”字,融千峰于“一色”,活现出明月的神力和月光的魅力。至此,“岩”、“峰”相映,“泉”、“月”共融,音响与色彩交辉,使空灵静谧的意境全出;而步月者亦冥然于似有又无、似无又有的山夜之中,并由此得到精神的超脱。佛语说:“空中有知,是为真知”,诗人对佛地夜色的感悟,亦因此具备着深化一层的哲理味。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的相关文章

子兰《长安早秋》7个月前 (10-06)
子兰·《襄阳曲》7个月前 (10-06)
白居易《魏王堤》7个月前 (10-06)
李涉《润州听暮角》7个月前 (10-06)
许浑《谢亭送别》7个月前 (10-06)
韩愈《题楚昭王庙》7个月前 (10-06)
白居易《华州西》7个月前 (10-06)
张说《送梁六》7个月前 (10-06)
杜甫·《赠花卿》7个月前 (10-06)
杜甫《三绝句》7个月前 (10-06)
高鹗《古剑》7个月前 (10-06)
赵翼《论诗》7个月前 (10-06)
陆游《沈园二首》7个月前 (10-06)
唐彦谦《文惠宫人》7个月前 (10-06)
皮日休《汴河怀古》7个月前 (10-06)
张籍《赠王建》7个月前 (10-06)
张籍《秋思》7个月前 (10-06)
杜牧《途中一绝》7个月前 (10-06)
裴潾《白牡丹》7个月前 (10-06)
孟云卿《寒食》7个月前 (10-06)
窦牟《奉诚园闻笛》7个月前 (10-06)
戴叔伦《过三闾庙》7个月前 (10-06)
李白《秋下荆门》7个月前 (10-07)
塞尔赫《白芍药》7个月前 (10-07)
汤显祖《冯头滩》7个月前 (10-07)
司马扎《宫怨》7个月前 (10-07)
张文姬《溪口云》7个月前 (10-07)
张籍《泾州塞》7个月前 (10-07)
许浑《塞下曲》7个月前 (10-07)
杜牧《题齐安城楼》7个月前 (10-07)
郭震《米囊花》7个月前 (10-07)
杜甫《少年行》7个月前 (10-07)
刘方平《春雪》7个月前 (10-07)
裴迪《华子岗》7个月前 (10-07)
岑参《春梦》7个月前 (10-07)
刘方平《春怨》7个月前 (10-07)
蒲松龄《采莲曲》7个月前 (10-07)
马君武《岚山观樱》7个月前 (10-07)
戴复古《江村晚眺》7个月前 (10-07)
吕本中《木芙蓉》7个月前 (10-07)
谢枋得《武夷山中》7个月前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