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赏析 > 历代诗词绝句赏析 > 贯休《月夕》

贯休《月夕》

贯休

霜月夜徘徊,楼中羌笛催。

晓风吹不尽,江上落残梅。

这是一首写月夜闻笛的诗,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云:贯休闻笛诗,得蕴藉之神。”所谓得蕴藉之神,就是描写非常含蓄曲致。李白有一首《塞上闻笛》可与本诗参照着读,诗曰:“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两诗所用的手法基本相同,但两者却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霜月夜徘徊”,头句承题。“霜月”,指深秋的月亮,也含有月明如霜的意思。“徘徊”,是月亮在夜空中缓缓移动的样子,与《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徘徊”句意同,写出了秋夜的澄澈、静谧。在这溶溶月色里,一管羌笛在远处的楼中响起。“催”是弹奏吹奏的意思,不是催促的催。头两句很一般,其妙在后两句。

末两句是写羌笛吹奏的效果。妙在何处?妙在从虚处着笔,极富有形象性。古代描写音乐效果的有声振林木、余音绕梁等,这里也就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意思。写笛声的清韵悠长、经久不息,到了第二天早晨,风还没把昨晚的笛声吹尽,江上还有残余的笛音在回响。这两句是一种带有夸张性的想象。“落残梅”,意即《梅花落》曲的余音在回响。“晓风吹不尽,江上落残梅”是一种音乐形象,它很好地衬托了笛声的优美;即使与音乐无关,也能与上边的写景构成一个和谐的境界,而有其独立的审美价值。

这两句与李白的“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比较,是有着不同之处的。李诗用“借问”兴起,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把音乐与音乐形象作直接地联系,明快有余,而含蓄似嫌不足。本诗则是较冷静地客观地描绘出音乐形象,不把它与音乐本身作表面地联系,这样,读者就有了更多地联想、回味的余地。另外,“一夜”与“晓风”也不同。“一夜”,是对吹奏时音乐境界作直接描写;而“晓风”则避实就虚,只写音乐的余音,让你从优美的余音中想象当时的笛声是如何动听的。一片虚行,不着痕迹,真所谓“得蕴藉之神”。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贯休《月夕》” 的相关文章

韦庄《金陵图》7个月前 (10-06)
许浑《谢亭送别》7个月前 (10-06)
贾岛《寻隐者不遇》7个月前 (10-06)
李华《春行寄兴》7个月前 (10-06)
韩愈《题楚昭王庙》7个月前 (10-06)
无名氏《送别诗》7个月前 (10-06)
李约《观祈雨》7个月前 (10-06)
杜甫《八阵图》7个月前 (10-06)
杜甫《赠李白》7个月前 (10-06)
高适《营州歌》7个月前 (10-06)
姜夔《绿萼梅》7个月前 (10-06)
高鹗《古剑》7个月前 (10-06)
赵翼《论诗》7个月前 (10-06)
王维《相思》7个月前 (10-06)
陆游《沈园二首》7个月前 (10-06)
王维《杂诗三首》7个月前 (10-06)
张乔《宴边将》7个月前 (10-06)
张籍《赠王建》7个月前 (10-06)
张籍《秋思》7个月前 (10-06)
韩氏《题红叶》7个月前 (10-06)
来鹄《云》7个月前 (10-06)
曹邺《官仓鼠》7个月前 (10-06)
施肩吾《幼女词》7个月前 (10-06)
张籍《法雄寺东楼》7个月前 (10-06)
柳淡《征人怨》7个月前 (10-06)
吴嘉纪《绝句》7个月前 (10-07)
李白《越中览古》7个月前 (10-07)
李白《秋下荆门》7个月前 (10-07)
于谦《石灰吟》7个月前 (10-07)
周紫芝《题湖上壁》7个月前 (10-07)
何景明《竹枝词》7个月前 (10-07)
汤显祖《冯头滩》7个月前 (10-07)
汪藻《即事》7个月前 (10-07)
王安石《北山》7个月前 (10-07)
葛鸦儿《怀良人》7个月前 (10-07)
张文姬《溪口云》7个月前 (10-07)
许浑《塞下曲》7个月前 (10-07)
薛涛《筹边楼》7个月前 (10-07)
杨敬之《赠项斯》7个月前 (10-07)
杜甫《少年行》7个月前 (10-07)
李益《从军北征》7个月前 (10-07)
李益《塞下曲》7个月前 (10-07)
徐兰《出居庸关》7个月前 (10-07)
惟则《湖村庵即事》7个月前 (10-07)
谢枋得《武夷山中》7个月前 (10-07)
陈孚《博浪沙》7个月前 (10-07)
毛先舒《吴宫词》7个月前 (10-07)
陈恭尹《读秦纪》7个月前 (10-07)
罗邺《公子行》7个月前 (10-07)
无名氏《凉州歌》7个月前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