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赏析 > 历代诗词绝句赏析 > 孟郊《洛桥晚眺》

孟郊《洛桥晚眺》

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行人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孟郊此诗,境界极高。

洛桥即天津桥,是唐东都洛阳南北两城之间架洛水而起的名桥。《元和郡县图志》卷五载:“隋炀帝大业元年初造此桥,以架洛水,用大缆维舟,皆以铁锁钩连之。南北夹路,对起四楼,其楼为日月表胜之象。然洛水溢,浮桥辄坏,贞观十四年更令石工累方石为脚。《尔雅》‘箕、斗之间为天汉之津’,故取名焉。”这一记载,对于体会孟郊此诗的境界,甚有助益。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水刚刚结冰,正是寒冬时节。繁嚣的京洛风尘,此时是暂为消歇了。故下句更说:“洛阳陌上行人绝。”站在天津桥楼阁上,眺望洛阳城内城外,条条道路,果然是绝无行人踪迹。诗人置身于这样一番冰天雪地、行人绝迹的境界里,独自领受着大自然的奇异风光,正体现出他迥不同于流俗的襟怀情趣。一个“绝”字,下得极好,见出诗人与京洛风尘的无缘。“榆柳萧疏楼阁闲”,独立桥楼之上,但见榆柳萧疏。大自然之冬,洗尽铅华,格外素净,可以远望无碍。楼阁闲寂无人,则突出楼上诗人自己之孤然独立。此句写主体自己,下句写焦点意象积雪嵩山,构成诗篇主笔。诗人虽然孤独,但他的精神境界却并不孤寂。“月明直见嵩山雪。”诗人独立高楼,遥遥直望见洛阳东南中岳嵩山之皑皑积雪,在明月照耀之下,卓然辉映于天地之间。诗人之心灵,直与明月下嵩山雪相映照。诗人用“直见”二字,突出精神世界与自然世界的对面。两个世界,同一光明皎洁,因而融合为一。这,就是孟郊此诗所呈示的境界。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评云:“东野《洛桥晚眺》,笔力高简至此,同时退之之奥,子厚之淡,文昌之雅,可与匹者谁乎!”对孟郊此诗,可谓推崇备至,平心而论,孟郊当之而无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孟郊《洛桥晚眺》” 的相关文章

魏野《寻隐者不遇》7个月前 (10-06)
子兰《长安早秋》7个月前 (10-06)
白居易《魏王堤》7个月前 (10-06)
李涉《润州听暮角》7个月前 (10-06)
杜牧《读韩杜集》7个月前 (10-06)
许浑《谢亭送别》7个月前 (10-06)
无名氏《送别诗》7个月前 (10-06)
李约《观祈雨》7个月前 (10-06)
白居易《建昌江》7个月前 (10-06)
李白《长门怨二首》7个月前 (10-06)
杜甫《八阵图》7个月前 (10-06)
姜夔《绿萼梅》7个月前 (10-06)
王维《相思》7个月前 (10-06)
杨万里《初入淮河》7个月前 (10-06)
秦观《邗沟》7个月前 (10-06)
祖咏《终南望余雪》7个月前 (10-06)
苏轼《虔州八境图》7个月前 (10-06)
张乔《宴边将》7个月前 (10-06)
韦庄《梦入关》7个月前 (10-06)
张籍《赠王建》7个月前 (10-06)
张籍《法雄寺东楼》7个月前 (10-06)
杜甫《漫成一绝》7个月前 (10-06)
戴叔伦《过三闾庙》7个月前 (10-06)
韩愈《湘中》7个月前 (10-06)
王勃《蜀中九日》7个月前 (10-06)
韦应物《登楼》7个月前 (10-06)
李白《越中览古》7个月前 (10-07)
龚自珍《漫感》7个月前 (10-07)
李白《秋下荆门》7个月前 (10-07)
吴伟业《伍员》7个月前 (10-07)
戴复古《怀家三首》7个月前 (10-07)
汪藻《即事》7个月前 (10-07)
郑谷《席上贻歌者》7个月前 (10-07)
唐彦谦《小院》7个月前 (10-07)
杜牧《兰溪》7个月前 (10-07)
张籍《泾州塞》7个月前 (10-07)
薛涛《筹边楼》7个月前 (10-07)
杜牧《题齐安城楼》7个月前 (10-07)
郭震《米囊花》7个月前 (10-07)
皇甫冉《送王司直》7个月前 (10-07)
蒲松龄《采莲曲》7个月前 (10-07)
徐兰《出居庸关》7个月前 (10-07)
厉鹗《春寒》7个月前 (10-07)
屈大均《戴家二姬》7个月前 (10-07)
谢枋得《武夷山中》7个月前 (10-07)
陈孚《博浪沙》7个月前 (10-07)
沈明臣《凯歌》7个月前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