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教育名言》

    收录163464

将事而能弭(mi米),遇事而能捄(救),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 此之谓才; 未事而知其来, 始事而要其终, 定事而知其变, 此之谓长虑, 此之谓识。

奉命行事能够顺服, 遇到事情能够救助, 事情出现了差错能够挽回, 做到这些, 可称为通晓权宜, 随机应付, 这样的人才算有才能。 事情还未到来就知道发展如何, 事情一开始就考虑到结果, 事情将成定局能知道还会发生什么变故, 做到这些, 可算考虑问题长远, 这样的...

夫教之、 养之、 取之、 任之, 有一非其道, 则足以败乱天下之人才, 又况兼此四者而有之?

教育他、 培养他、 选取他、 任用他, 有一项违犯了其中的规律, 就足以毁坏掉天下的人才, 更何况兼此四项都有呢?...

为人臣者,必先具有人君之德,而后可以尧舜。

作为臣下的, 一定要先具有君主的德行, 然后才可以成为尧舜那样有德政的人。...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高尚的道德就像高山一样, 令人仰慕; 正直的品行就像大道一样, 令人效法。...

夫人有志于功业者, 有志于山林者。 巢许不能为管晏, 管晏不能为巢许, 性也。 故曰: 凫 (fu扶) 胫续之则悲, 鹤胫断之则忧。

人, 有志在建功立业的, 有志在隐迹山林的。 唐尧之时隐居不仕的巢父和许由不能像春秋时齐国的名相管仲和晏婴那样, 管仲和晏婴也不能像巢父和许由那样, 这是性格不同的缘故。 所以说: 截下鹤的长腿接到野鸭的短腿上, 是双方都悲伤忧愁的事。...

大事不胡涂才谓才。

在重大的事情上不糊涂, 才称得上是有才能。...

有忧世之实心,泫然欲泪; 有济世之实才,施处辄宜。斯人也, 我愿为曳屦执鞭。

有忧虑世事的真心实意, 以致于伤心流泪; 有拯救社会的真才实学,施行的地方无不适宜。这样的人, 我甘愿为他提鞋或驾驭车马。...

能百能千而不厌不倦,其才不可及已。

见闻广博而学习起来又从不厌倦,他的才能是别人赶不上的。...

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

人才, 犹如木材一样。要注重对他们平时的培养, 注重使用他们的长处。...

人才待养而后成,养成而后待用,此古者用人之法。今日养士之道缺矣,不素养士而求人才,犹不琢玉而求文彩也。

人有待于培养以后方能成材,培养成材以后方能有待于使用,这是古时使用人材的方法。现在培养人材的方法有所欠缺, 不经过长期培养就想寻得人才,就象不经雕琢而想在玉上找到美丽的图饰。...

臣谓既一以道德仁义教养之, 又专以行实材学升进, 去其声律小碎、 糊名誊录、 一切无义理之弊, 不数年间, 学者靡然丕变矣。

我认为既要统一用道德仁义来教育培养他们, 又专门根据他平时的才能学识来提拔,抛弃那些琐屑的五声六律、科学制度等所有不合道理的弊端,那么用不了几年, 学者们都将相继而产生很大的变化。...

天下未尝无才也,作而成之,则才不可胜用矣。

天下并不是没有人才,培养他并使他取得成功,那么人才是取之不尽的。...

夫凡有大才者, 其可以小知处必寡, 其瑕疵处必多, 非真具眼者与之言必不信。 当此数者, 则虽大才又安所施乎?故非自己德望过人, 才学冠世, 为当事者所倚信,

凡是有大才的人,他们能够让人稍微了解的地方必定很少,而小毛病一定很多, 不是真正具有慧眼的人跟他们交谈, 一定不会信任他们。 有以上特点的人, 他们虽然是大才又能在什么地方使用他们呢? 所以说, 自己不是德行、 声望超过一般人, 才学特别出众, 并被当权者...

学者处事处人, 先要识个礼义之中正。这个中正处, 要析之无毫釐(li厘)之差,处之无过不及之谬,便是圣人。

学者处事为人, 首先要懂得遵守礼义怎样才能恰到好处。 这个恰到好处的地方, 要解析得没有丝毫的偏误, 做起来没有超过或达不到的差错, 能这样的便是圣人了。...

善言治者, 必以成就人才为急务。 人才不足, 虽有良法, 无与行之矣。 欲成就人才者, 不患其禀质之不美, 患夫师学之不明也。 师学不明, 虽有美质, 无由成之

善于治理的人,一定把成就人才当作急迫的事情。人才不足,即使有好的治理方法, 也没有人能和他一同去施行治理。 要想成就人才, 就不要顾虑他的品性资质上的不足之处, 而应顾虑他在从师学习时的迷惑不明之处。 从师学习而迷惑不明, 即使有优秀的资质, 也无法使...

博求人才, 广育士类。

普遍地搜求人才, 广泛地培养读书人。...

人材不竞之谓贫。

没有人才的竞争就等于人才贫乏。...

书生老去雄图在,不信江湖有弃才。

书生虽然老了,将离世而去,但宏伟的图谋还在, 不相信江湖上会有被遗弃的贤才。...

行行出状元。

各行各业都有最优秀的专业人才。...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品德不培养,学问不讲习,听到义在某处,却不能亲身赴之,有缺点不能改正, 这些都是我忧愁的事情呀。...

人有恒言曰“才情”,才生于情,未有无情而有才者也。慈母情爱赤子, 自有能鞠赤子之才;手足情卫头目, 自有能捍头目之才。无情于民物而能才济民物,自古至今未

常言说“才情”,才能来自于感情,没有无情而能有才能的人。慈母的感情是疼爱婴儿, 自然就有能养育婴儿的才能; 手足的感情是保卫头和眼睛, 自然就有能保卫头和眼睛的才能。 对于民事没有感情而能施展才能救助民事的,从古到今还没有过。奸佞小人对国家、 对君主...

君子怀德, 小人怀土; 君子怀刑, 小人怀惠。

君子怀念道德, 小人怀念乡土; 君子关心法度, 小人关心恩惠。...

求才于才,不若求才于德,有德而才在其中矣,无德之才不可用也。故曰士悫 (que却)而后求智能。

仅仅到有才能的人中间去求取人才, 不如到有德行的人中间去求取人才。 有德行, 才能也就在其中了; 没有德行的人才是不能使用的。 所以说, 论人才先要看他的诚实忠厚, 然后要求他有智慧和能力。...

中庸之为德也, 甚至矣乎! 民鲜久矣。

中庸这种道德, 应该是最高的了。 大家缺乏它已经很长时间了。...

从来天下士, 只在布衣中。

从来都是如此, 天下的英雄俊杰出自平民百姓之中。...

鸟之将死, 其鸣也哀; 人之将死, 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 动容貌, 斯远暴慢矣; 正颜色, 斯近信矣: 出辞气, 斯远鄙倍(背) 矣。

鸟快死的时候, 它的叫声是悲哀的: 人快死的时候, 他所说的话是善意的。 君子应当重视的道德有三个方面: 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 这样就可以避免别人对自己粗暴、 怠慢; 使自己的脸色端庄正常,这样就可以使别人相信自己;说话注意言辞和口气,这样就可以避免粗俗...

德不孤, 必有邻。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 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同他做伴。...

人必能斡旋乾坤,利济苍生,方是圣贤;不然,虽矫语性天,真见定静,终是释迦、庄周也。

人必须能治理国家,做对民众有利益的事,才可称为圣贤;不然的话, 虽然故作镇定安闲之态,但最终也不过是释迦牟尼和庄周之类。...

至治之世,士在公孤;小康之世,士在僚采;倾危之世,士在游寓;乱亡之世,士在阿谷。

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时代,贤士在公卿之位; 小康生活水平的时代,贤士在僚属之位;社会不稳定,充满危机的时代,贤士到处游荡,四海为家;混乱危亡的时代,贤士沦落在山野草泽。...

道德当身, 故不以物惑。

自己有了高尚的道德, 就不会被外物所迷惑了。...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 吾必谓之学矣。

对妻子,重其品德, 不看重其容貌; 侍奉父母,能竭尽全力;服事君主,能豁出生命;和朋友交往,说话守信用。这样的人,虽说没有学习过, 但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志于道,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

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依靠,并游憩于礼、乐、射、御、 书、 数六艺之中。...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用政法来引导他们, 用刑罚来整顿他们, 百姓们虽然能免于罪过, 但却没有廉耻之心; 用道德来引导他们, 用礼教来整顿他们, 百姓们不仅有廉耻之心, 而且人心归服。...

英雄出少年。

英雄豪杰多出于少年人中间。...

作德心逸日休, 作伪心劳日拙。

做事符合道德, 内心就会安定舒服, 生活也会一天比一天顺利; 做事虚伪奸诈, 内心就会劳苦不安, 生活也会一天比一天困窘。...

敬守勿失, 是谓成德, 德成而智出。

恭敬地恪守志向, 言行上不失疏忽, 这样就可以成就高尚的道德; 道德养成便可以产生智慧。...

名不徒立,功不自成,国不存虚,必有贤者。

名望不会无缘无故地树立, 功业不会自动建成, 国家也不会凭空保存, 一定要有贤才才行。...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国家拥有众多的贤良人才, 就能治理得好; 贤良人才少, 国家就治理不好。 因此,统治者的重要任务,便是任用众多的贤良人才。...

人之才不一,有小才而锋颖者,可以取快一时,终无大成就,有大才而汗漫者,须二十年功,学问既博,收拢起来,方能成就,此时则非常人所及矣, 须耐烦。

人的才能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其才能有限却锋芒显露, 但这只能自鸣得意一阵子,最终不会有大的成就。有的人才气很大,必须下二十年的苦功夫,等到学问大了,将广博的知识聚拢起来,才能取得大的成就。 到这个时候, 就不是一般人所能赶上的了, 但必须要有耐心, 不厌...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君子追求的是道德和学术, 并不追求衣锦食足。耕种, 是饥饿存在的原因;学习,可以从中得到俸禄。君子只着急得不到道,不着急得不到财。...

君子学道则爱人,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做官的修习了道德,就会产生仁爱之心;老百姓修习了道德,就容易听指挥、 听使唤。...

尊圣者王, 贵贤者霸, 敬贤者存, 慢贤者亡,古今一也。

尊重圣人的,可以称王天下;以贤才为贵的,可以做霸主;尊敬贤才的,可以生存下去;怠慢贤才的,将自取灭亡。从古到今,都是如此。...

从道不从君, 从义不从父。

遵从正义而不遵从君主, 遵从理义而不遵从父亲。...

不知则问, 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

不知道的事就去寻问, 不会做的事就去学习, 虽然有才能也一定要谦虚, 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德厚者流光, 德薄者流卑。

道德高尚的人, 他的名声会流传得很远; 道德一般的人, 他的名声只能流传得很近。...

无本不立, 无文不行。

不以道德为根本,就无法立身; 没有掌握学问技能, 就无法做事。...

北面而事之,则伯(百) 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默,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凭几据杖,麾(挥)而使,则厮役者至; 咄, 则徒隶之人至矣。

让别人居上位, 自己恭敬地事奉他, 那么比自己强一百倍的人就会来帮助你。 抢先去迎接别人, 别人停步后自己再停步; 抢先请教别人,然后静听,那么比自己强十倍的人就会来帮助你。别人小步快走自己也小步快走, 那么跟自己才能差不多的人就会来帮助你。 靠着几案,...

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镜无见疵之罪, 道无明过之恶。 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 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

古时, 人们因为眼睛不能看到自己, 所以要借助镜子来观看自己;智慧中缺乏自知之明,所以要借助道德规范来修正自己。镜子可以显现污点, 但并不是镜子的过错; 道德能够彰明过失, 但也并不是道德的过错。眼睛失去了镜子就无法端正自己的面容,行动失去道德规范就无...

士之难知也久矣。其守正不阿,有似乎迂;其不枉道以求合,有似乎拘; 其不同流合污, 有似乎矫; 其守先王、 待后学, 有似乎亢; 其持己之洁清,而不乐受人之汶

正直之士让人难以理解也很久了。他们坚守正义,刚直不阿,好像有点迂腐;他们不违背正道来迎合别人,好像有点拘泥死板;他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好像有点故意矫饰自己; 他们遵循上古圣王之道并以此教导学生, 好像有点脱离实际, 要求过高; 他们保持自己的高洁, 而不...

以力服人者, 非心服也, 力不赡也; 以德服人者, 中心悦而诚服也。

靠着力量来压服人的, 别人内心一定不会屈服, 只是他的力量不够; 依靠仁德来降服人的, 别人内心才会心悦诚服。...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秀丽的中华大地上, 每一个时代都会人才辈出, 这些人杰贤才, 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功业辉煌, 历久不衰。...

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

使个人得到安定, 使国家得到安定,达到天下大治,必须依靠贤能的人。...

才难, 不其然乎?唐虞之际, 于斯为盛。有妇人焉, 九人而已。 三分天下有其二, 以服事殷。周之德, 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人才难得, 不是这样吗?上古唐尧虞舜时代, 人才最盛。 周武王的十位治国大臣中有一位是妇女, 实际上只有九位罢了。 周文王已经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二, 仍然事奉殷纣王。 周朝的道德可以说是最高的了。...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 勇者不必有仁。

有道德的人一定有名言, 有名言的人不一定有道德。 仁义之人一定勇敢, 勇敢的人不一定仁义。...

才者,经纶道德之谓也。工文辞者,只谓之才华,华而不实,便是不才。

人才, 是满腹经纶, 有学问有道德的称呼。 工于文辞的, 只能叫有才华; 如果华而不实, 便是连才华也没有了。...

神莫大于化道, 福莫长于无祸。

精神修养没有比融合在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之中更高的了, 富贵长寿没有比无灾无难更好的了。...

为天下及国,莫如以德,莫如行义。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劝,不罚而邪止。

治理天下、 国家, 没有比依据道德规范、 施行仁义之事再好的办法了。 依据道德和仁义, 即使不加奖赏, 百姓们也会努力向善: 即使不加处罚。 邪恶之事也会终止。...

道德不厚者, 不可以使民。

道德不高尚的人, 是不能够领导人民的。...

山有虎豹,葵藿(huo霍)为之不采;国有贤士,边境为之不害。

山中有了虎豹, 葵菜和豆叶就不会被采摘了去; 国家有了贤士, 边境就不会受到侵扰祸害。...

行德则兴,倍(背)德则崩。

按照道德标准行事, 就会振兴; 违背道德标准行事, 就会灭亡。...

积德无细,积怨无大,多少必报,固其势也。

不要觉得是很小的德行便不去积累, 也不要觉得不是很大的怨忿便随意去做, 无论多少都一定会有报应,这是本来存在的趋势。...

国无贤佐俊士,而能以成功立名,安危继绝者,未尝有也。故国不务大而务得民心,佐不务多而务得贤俊。

国家没有贤人辅佐, 缺少俊杰能人, 还能建立功名, 使国家转危为安, 重新振兴起来的, 是未曾有过的。 所以国家不要努力追求什么大事, 而要努力争得民心; 辅佐的人不求多。 而务必要得到贤才俊杰。...

积德累行, 不知其善, 有时而用; 弃义背理, 不知其恶, 有时而亡。

积累美好的道德和品行, 虽然看不出好在哪里, 但到一定的时候就会起作用了; 背弃礼义和道德, 虽然看不出坏在哪里, 但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使自己置于死地。...

壹快不足以成善,积快而为德; 壹恨不足以成非, 积恨而成怨。

做一件令人高兴的好事并不能够成为仁善的人, 做很多令人高兴的好事就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做一件令人生气的坏事并不能变成为非作歹的人, 做很多令人生气的坏事就会变成一个大家怨恨的人。...

治国之道, 所养有二: 一曰养德, 二曰养力。 养德者, 养名高之人,以示能敬贤;养力者,养气力之士,以明能用兵。

治理国家的方法, 应当从两个方面加以培养: 一是养德, 二是养力。 养德, 就是培养名望很高的人, 来显示自己能够敬尚贤明之人; 养力, 就是培养坚强勇敢的人, 来表明自己善于用兵。...

夫朝无贤人, 犹鸿鹄之无羽翼也, 虽有千里之望, 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 致远道者托于乘, 欲霸王者托于贤。

国家没有贤人, 就像鸿鹄没有翅膀一样, 即使有高飞千里的愿望, 也不能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地方。 因此, 游历江海的人要凭借舟船,到远路去的要凭借车子,想统治天下的就要依靠贤人。...

政有三而已: 一曰因民, 二曰择人, 三曰从时。

为政之道做到三条罢了: 一是按照人民的愿望去做; 二是善于择用贤能的人; 三是施政要顺应时势。...

王者莫高于周文,伯(霸)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

统治天下的君王没有谁能超过周文王, 称霸一方的霸主没有谁能超过齐桓公, 他们都是靠礼遇贤人而出名的。...

尊贤任能,信忠纳谏,所以为安也。

尊重和任用贤能之士, 信赖忠良之士, 接受他们的劝谏, 这是做到国家安定的原因。...

伤贤者殃及三代, 蔽贤者身当其害。

伤害贤才的人会祸害几代人, 压抑贤才的人, 自身也要遭受损害。...

圣王以贤为宝,不以珠玉为宝。

圣明的君王把贤才看作国宝, 不把珠玉作为宝贝。...

土积而成山阜, 水积而成江海,行积而成君子。

积土可以成山, 积水可以成海, 积德行可以成君子。...

德, 国家之基也。

道德, 是国家的基...

德教者,人君之常任也,而刑罚为之佐助焉。古之圣帝明王,所以能亲百姓,训(顺)五品,和万邦,蕃黎民,……实德是为,而非刑之攸致也。

进行道德教育, 是君主的基本职责, 而刑罚只能作为辅助的工具。古时圣明的帝王,他们能够使百姓亲近,把君臣、父子、夫妇、 兄弟、 朋友这五伦关系理顺, 众多国家太平, 民众生活富足的原因, ……实在是道德教化的成就, 而不是刑罚所能达到的。...

昔者, 禹以夏王, 桀以夏亡; 汤以殷王, 纣以殷亡。 故无常安之国, 宜治之民, 得贤则昌, 不肖则亡, 自古及今, 未有不然者也。

过去,禹凭籍着夏国做了君主,桀拥有夏国却遭到了灭亡;成汤凭着殷商做了君主, 纣王却使殷商灭亡。 所以, 没有永远安定的国家, 适宜治理的民众; 得到贤能的人才就能昌盛, 得不到贤能的人才就会亡国。 从古到今, 没有不是这样的。...

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左右正,左右正而后朝廷正, 朝廷正而后国家正, 国家正而后天下正。 故天下不正,修之国家; 国家不正,修之朝廷

立德的根本, 没有比端正人的品德更高的了。 品德正直以后才能行动正直, 行动正直以后才能使身边的近臣正直, 近臣正直以后才能使满朝文武都正直, 满朝文武都正直以后才能使整个国家都正直, 整个国家正直以后才能使天下正直。 因此, 天下不正直,就要治理国家;...

古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后艺可游也。

古时的君子把追求道作为志向, 把道德作为根据, 把仁爱作为依靠, 这样就可以在六艺中遨游了。...

残月色不改, 高贤德常新。

快落的月亮颜色不改, 高尚的贤士品德常新。...

善为政者,务在择人而已。

善于治理国家的人, 重要的一条在于选拔人才罢了。...

仁与义, 为定名; 道与德, 为虚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 而德有凶有吉。

仁和义, 是具有着实际的内容的; 道和德, 是表达抽象的道理的。 所以道可以分为具有仁义内容的君子之道和无仁义内容的小人之道, 德可以分为具有盗贼藏奸的凶德和具有孝敬忠信的吉德。...

罪莫大于无道, 怨莫深于无德。

罪过没有比不按道义行事再大的了, 怨恨没有比缺乏道德品质更深的了。...

国之强弱,不在甲兵,不在金谷,独在人才之多少。

国家的强盛和衰弱, 不在于军队怎样, 不在于钱财和粮食有多少, 只在于人才多少。...

多士成大业, 群贤济弘绩。

贤才众多才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 取得辉煌的功绩。...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以仁爱之心去对待一切人,就叫做仁;做事合乎人情事理,就叫做义; 从仁义出发去做事, 就叫做道; 自己修养充足, 不需等外来的援助, 就叫做德。...

言而信,未若不言而信;行而谨,未若不行而谨。推之以诚,则不言而信;镇之以静,则不行而谨。惟有道者能之。

说话诚实, 不如不说就很诚实; 做事谨慎, 不如不做事就很谨慎。 拿出诚心来, 那么不必说出就很诚实了; 表现出沉稳安定的样子, 那么不必做事就显得谨慎了。 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做到这些。...

古称国之宝, 谷米与贤才。

古时候, 称为国宝的, 是谷米与贤才这二者啊!...

得人则安, 失人则危。

得到人才, 国家就安定; 失去了人才, 国家就遭受危难。...

不就利,不违害,不强交,不苟绝,惟有道者能之。

不追求名利,不逃避灾难,不勉强结友,不随意绝交, 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做到。...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

自古以来,受命于天以及在衰败之中重新振兴国家的国君,哪一个不曾是得到贤人、 君子和自己一起治理天下的呢?...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不必顾虑职位不尊显, 而要顾虑道德不崇高。...

不在逆顺,以义为断;不在憎爱,以道为贵。

不要在乎是违逆还是顺从, 要用礼义作为决断的标准; 不要在乎是憎恨还是热爱, 要把道义作为追求的方向。...

凡吾所谓道德云者, 合仁与义言之也, 天下之公言也; 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 去仁与义言之也, 一人之私言也。

大凡我所讲的道德, 是连同仁爱和道义一同说的, 是天下公认的道理; 而老子所讲的道德, 是丢开了仁爱和道义而说的, 是他一个人的观点。...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

治理国家,重要的一条,在于求得人才。任用的不是人才,当然难以达到治理的目的。...

黄金累千, 不如一贤。

黄金积聚得再多, 也不如得到一位有才德的人。...

夫士者,国家之大宝,功名之本也。

人才, 是国家贵重的珍宝, 是建功立业的根本。...

不用贤能而用资格不可动。

国家不任用贤能的人而只凭资格用人,这个国家就不能前进。...

富贵之得不得,天也;至于道德,则在己求之而无不得者也。

富贵能否得到, 是天命; 至于道德, 却在于自己, 如果努力追求就没有不能得到的。...

为所当为而不计其功, 则德日积而不自知矣。 专于治己而不责人, 则己之恶无所匿矣。

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却并不计较功名的大小, 那么他的仁德会不知不觉地一天天积累增多。专心地修正自己的言行,却不去责怪他人, 那么自己的缺点就会都被摈弃而不会隐藏在自身了。...

君子之道, 近自夫妇居室之间, 远而至于圣人天地之所不能尽, 其大无外, 其小无内, 可谓费矣。

君子所追求的道理, 近在平常的夫妻生活中, 远到圣人们的天地之间仍然没有终结,这种追求大到没有边际,小到无法再小,可以说像阳光一样, 无所不在。...

意诚而心正,则无所为而不正。

品德诚实、 心地正派, 那么无论做什么事情没有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