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名言名句》

    收录163464

有志于道,而学不加进者,是无勇也。

立志于探索道理,而学习不能够努力提高的人,是没有勇气。...

根本既立, 然后可立趋向; 趋向既立矣, 而所造有深浅不同者, 勉与不勉故也。

首先建立起优良的道德品行, 然后可以确立志向; 志向确立后, 学习的造诣有浅有深, 那是由于努力与不努力的缘故。...

贤师良友在其侧,诗书礼乐陈于前,弃而为不善者,鲜矣。

贤师良友就在身旁,诗书礼乐摆在面前,放弃这些而去做不善之事的人,是很少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雨在夜间随着轻风悄悄地到来,细密地滋润万物寂静无声。...

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

家中有剩余之粮鸡狗可以吃饱,家中有许多好的书籍子孙都会贤良。...

发愤至于忘食, 自乐能忘其忧,老将至而不知,好学之笃耳。

发愤苦读以至于忘记了吃饭, 从书中得到的乐趣可以忘掉自己的忧愁, 连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这就是勤奋好学的精神。...

习与善人居之,不能毋正,犹生长于齐不能不言齐言也。

惯常和善良的人居住在一起,不能不正直,如同生长在齐国不能不说齐国话一样。...

齐都世刺绣,恒女无不能; 襄邑俗织绵,钝妇无不巧。日见之,日为之,手狎(xia狭)也。使材士未尝见,巧女未尝为,异事诡手,暂为卒 (猝) 睹,显露易为者,犹愦愦

战国时齐国都城临淄人,世世代代擅长刺绣,即使是平常的妇女也没有不能刺绣的。古城襄邑人的习俗是擅长织布,即使是愚笨的妇女也没有不熟悉织布的。天天看,天天做,手就熟了。即使是有才能的人如不去看,心灵手巧的妇女如不去做,依然是陌生的事,是生手; 或者稍微...

吕进伯老矣, 虑学问之不进, 忧年数之不足, 恐无所闻而遂死焉, 亦可谓之好学也。

宋人吕进伯年老时, 忧虑学问没能长进, 而年龄已大, 恐怕无所成就而便死去, 这也可以叫做好学。...

夫素之质白,染之以涅则黑;缣(jian兼)之性黄,染之以丹则赤。人之性无邪,久湛 (沉)于俗则易。

绢的质地洁白,用黑色染料去染就成了黑色;淡黄色的细绢,用红色染料去染就成了红色。人的本性没有邪恶的东西,长期沉溺于坏的习俗就会改变。...

所谓陶冶而成之者,何也?亦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其道而已。

所谓通过陶冶而取得成功的人,是什么原因呢? 也就是教育他、培养他、选拔他、任用他有正确的方法罢了。...

学者未得亲师友时, 要当随分用力, 随分考察, 使与汲汲求师友之心不相妨害, 乃为善也。

求学的人未能够得到老师朋友的指教时,应当照样刻苦用功,照样认真思考察辨,使同急切求得师友帮助提高的想法不相违背,这样做才是好的。...

今之进学者,如登山:方于平易, 皆能阔步而进,一遇峻险,则止矣。

如今求学的人,就像登山: 简单容易的地方,都能阔步前进,一遇到峻险艰难之处, 就不再努力而停止不前了。...

郑玄家牛,触墙成八字。

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牛,受其主人的影响熏陶,角触墙壁也能成为别有文趣的八字形。...

或问:“今有志于学,而知识蒙蔽,力不能胜其任,则如之何?”曰:“致知则明, 明则无不胜其任者,在强勉而已。”

有人问:“如今有人立志于学习,而他的见识浅陋,头脑愚昧,学力不能胜任,那么怎么办呢?”我回答说:“学到知识就会聪明,聪明了就没有不能胜任的, 而达到这样, 只不过在于个人发奋努力罢了。”...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靠近水的人,熟悉鱼的特性,靠近山的人,能识辨鸟的叫声。...

挨金似金·挨玉似玉。

靠近黄金就像黄金,靠近碧玉就像碧玉。...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生学习的缺点有四种类型,教师一定要知道。学生在学习中,有些人的缺点是贪多务得,有些人的缺点是学得过少,有些人的缺点是不能深入思考,有些人的缺点是畏难中止。这四种缺点产生的根源是因为学生心理不同而引起的。教师必须了解这些学生的心理特点,然后才能...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勤奋好学,会有所成功,怠惰贪玩就毫无收益。以此为戒吧!应当时刻不忘勤勉努力。...

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圣处一灯传,工夫萤雪边。

人间岁月过得非常快, 劝君早立高志, 登程前行。 儒家的学说传授下去, 全在狠下晋代车胤、孙康“囊萤”、“映雪”夜读的苦功夫。...

古人重孜孜,殖学乃菑畲(ziyu资于)

古人学习重视勤学不倦, 学问积累多了才可以创造收获。...

白沙混于泥涂,不染自污,青蓬育于麻圃,不扶自直。

洁净的白沙混合在泥淤之中,不需要染色自然就变得很脏;易倒伏的青青蓬草生长在麻圃之中,不用支扶自然会长直。...

酒肉之场无修士,富贵之家无直友。

酒肉之场没有善良之士,富贵之家没有直率的朋友。...

人生世间,惟有学问一事,故时敏以求之,自不知安饱耳,非有心于不求也。 若无时敏之学, 而徒用心于安饱之间, 则伪矣。

人来到世上, 只有学问一事最为重要, 所以应时时奋勉来探求它。 如此自然不知道去追求安逸、 美食, 因为他的志向不放在此, 不是有心不去追求。 如果不能时时奋勉努力学习, 而只是把心思放在安逸、 美食的享受上, 那么就错了。...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古人车胤捉萤火虫聚光夜读, 孙康借着雪光映照夜读。 他们虽然家都贫穷, 无钱买油点灯读书, 但学习却不停止。...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古人朱买臣砍柴回家, 肩挑着柴禾, 手还拿着书读。 李密替人放牧,把书挂在牛角上,随取随读。他们身体虽然都很疲劳,却还能勤奋刻苦, 卓然自立。...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古人孙敬夜读,怕自己困倦,就把头发系在梁上;苏秦夜读,疲乏瞌睡, 就拿锥子自刺大腿。 他们二人不需教导, 却能自己发愤苦读。...

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gou够),学者亦必志于彀。

古代传说中擅长射箭的羿,教人射箭,一定首先期望学射者抓住关键把弓拉满。学习的人也一定要抓住学射的关键,立志把弓拉满。...

绝编能自苦, 下笔定成章。

如果能像孔子那样, 读书刻苦努力, 以至于把编联竹简的牛皮条都翻断了, 那么他写起文章来一定下笔如流。...

懦者能奋, 与勇者同力也。

懦怯的人能奋发向上, 与勇敢的人威力相同。...

子厚以礼教学者最善,使学者先有所据守。

柳宗元用礼教育学生是最好的方法,这样可使学生先有所依据。...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读熟了唐诗三百首,不会吟作诗歌的人也会学上吟作诗歌。...

教训者,以道义为本,以巧辩为末。

教育训导学生,以道义作为根本,以巧言善辩为枝叶。...

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师婆跳假神。

跟着好人就会学习好人的样子,跟着巫婆就会学跳假神之类不正道的东西。...

种田弗离田头,读书弗离案头。

种田的人不要离开田头,读书的人不要离开案头。...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古人温舒、公羊弘没钱买书,就编蒲草成席,削竹子为简,借书抄在上面来读。他们因家贫没有书读, 尚且自知勤勉, 我们更应奋发努力。...

孔子孟子之所汲汲以教人者,在其不可得而知。而其可得而知者,不详论也。

孔子孟子教育学生最迫切的,是那些学生自己难以懂得的内容; 而那些学生自己易于懂得的内容,就不详细讲授了。...

学者须耐辛苦, 不要有富贵相。

求学的人必须耐得住辛劳困苦, 不能去追求利禄享受。...

人之心不可令闲, 闲则逸,逸则放。

人的大脑不能让它空闲, 空闲了就要追求安逸舒适, 追求安逸舒适就会放纵自己。...

以道制欲,则乐而不厌; 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

用道义制约私欲,精神快乐而不厌倦;追求私欲而忘记道义,就迷惑而烦恼。...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不有博弈者乎? 为之,犹贤乎已。

整天吃饱了饭,不知道用心去思考什么问题,难以造就啊!不是有玩掷采、下棋游戏的吗? 干那个,也比空闲着好。...

诗文须常做。当其做时,何尝不得意,过几时又觉得不好,便是进益。 然得意一层亦不可少。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若只发愤而无乐,亦太辛苦。一番发愤,一番乐,

诗文应常常去写。当写作时, 怎么能不自我欣赏得意。 过一段时间又感到写得不好, 这便是提高。 不过一时得意的过程也不可少。 古人说, 发愤学习以至于忘记吃饭, 学习快乐, 以至于忘记忧愁。 如果只是发愤苦学而无快乐, 也太辛苦了。 一番发愤苦学, 一番从中获...

学者以勤为要。 禹惜寸阴, 陶惜分阴, 不可不知, 不可不学也。

学习的人以勤奋为关键。 大禹珍惜一寸光阴, 陶侃珍惜一分光阴, 这种精神不可不知, 不可不学。...

圣贤志士, 未有不夙兴者也。 清明在躬, 志气如神, 求道则易悟, 为事则易成。

圣贤人物有志之士, 没有不早起用功的。 清晨, 人的神志清醒, 思想敏捷, 探求道理则容易感悟, 做事情则容易成功。...

善教人者,乐以至善以亟正其志,志正,则意虽不立,可因事以裁成之。不然,待其意之已发,或趋于善而过奖之,或趋于不善而亟绝之,贤无所就而不肖者莫知所惩,教

善于教育人的人,将达到最高境界的美德告诉人,以尽快端正受教育者的志向;志向正大,自我发展的意向虽然没有确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教育而成就之。不然的话,等到他自我发展意向已经产生,或者趋向好的方向而过分褒奖,或者趋向不好的方向而即刻与之绝交,使得有...

学问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勤奋努力才会学识渊博, 不勤奋努力就腹中空空。...

为学所急, 在于正心求益。 若求之不已, 无有不获, 惟勉勉不忘为要耳。

求学所急迫的事, 在于端正思想求取知识。 如果学习求取永不停止,没有不获得收益的,因此只有不忘记勉力学习最为重要。...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欲树之长,必于始生时删其繁枝,欲德之盛,必于始学时去夫外好。

种树一定要培好树根,培养人的品德一定要修养人的思想。要想树长得好,一定要在刚开始生长时删削掉不必要的冗枝,要想人的品德高尚,一定要在刚开始学习时去掉那些修养品德以外的爱好。...

大凡学有宗旨,是其人之得力处,亦是学者之入门处。天下之义理无穷,苟非定以一二字,如何约之使其在我。故讲学而无宗旨,即有嘉言,是无头绪之乱丝也。学者而不

大凡学习上有主要的意旨,是人们成就自己的得力之处,也是学习入门的地方。天下言论文章的内容和道理没有穷尽,如果不选定一两个字,怎么能简要地概括这些内容,使之适合于指导我呢? 因此讲学而没有主要的思想,即使有美好的语言,也如同没有头绪的乱丝。学习的人不...

主于道则欲消,而艺亦可进。主于艺则欲炽而道亡,艺亦无进。

教育人以培养优良品德为主,就能消减私欲,而才能也可以进步。以培养才能为主,私欲就膨胀而失去优良品德,才能也不会有进步。...

君子之学, 死而后已。

君子对于学习, 直至生命结束才会停止。...

君子少思其长则务学,老思其死则务教,有思其穷则务施。

有德、才的人年幼时考虑到一天天长大就勉力学习,年老时考虑到不久于人世就致力于教育,自己富有考虑到受穷的人就尽力施舍。...

古之圣人, 终其身于问学之场焉, 讲习讨论, 心解力行, 以至于寝食俱废者, 为淡也。

古代品格、智慧完美的人,把毕生精力放在探究学业的场所,把整个身心用于讲授、 学习、 讨论、 研究探索和身体力行上, 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像这样才算得淡泊寡欲。...

人能先立乎其大者,则小节虽或未尽合理,亦无害也。

人能够先确立做人的一些重要品质,那么小节虽然可能有不全合理的地方,也不会有太大的危害。...

人遇逆境, 无可奈何, 而安之若命, 固是见识超卓, 然君子用以力学,借困衡为砥砺,不但顺受而已。

人遭遇逆境,是无可奈何的事,而能够安心于命运的安排,固然是见识超人, 但是君子在逆境中应当勉力学习, 用困苦挫折来磨炼自己, 不只是逆来顺受罢了。...

学海迷茫未有涯,何来捷径指褒斜?

学海茫茫无边无际, 哪里还有像唐人卢藏用隐居终南山而得高官的捷径。...

无丑不能,无恶不知。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虽桀、纣犹有可畏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

不要鄙视没有才能的人,不要厌恶无知的人。鄙视没有才能的人,厌恶无知的人是有害的。不鄙视没有才能的人,不厌恶无知的人,是高尚的。即使是夏代和商代的暴君桀和纣,也有可敬畏可肯定的方面,何况对于贤良的人呢?...

夫蝉难取, 而粘之如掇; 卷耳易采, 而不盈倾筐。 是故学者必精勤专心, 以入于神。 若心不在学而强讽诵, 虽入耳而不谛于心,譬若聋者之歌,效人为之,无以自

知了难以捉取, 但用黏胶粘它就如随手拾取一样; 满地的卷耳野菜很容易采集, 但心不在焉却采不满筐。 所以学习的人必须用心专一, 勤奋努力, 使学习入脑入心。 如果心思不在于学习而勉强诵读, 虽入于耳但不仔细思考, 这就如同聋子唱歌, 虽模仿别人去唱, 却并不...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

三更挑灯夜读, 五更鸡鸣晨读, 半夜清晨正是男子汉实现理想志向的好时光。...

人莫不知学之有益于己也,然而不能者,嬉戏害人也。

人没有不知道学习有益于自己的,然而不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往往是学习不认真害了自己。...

人止知农夫勤苦, 不知为学尤要勤苦。 学者工夫不勤苦, 而欲有所得,犹农夫不耕耘,而望有获也。

人们只知道农民勤劳辛苦, 不知道学习尤其要勤劳吃苦。 学习的人没有勤奋学习的工夫, 而想有所收益, 就好比农民不去耕耘, 而希望获得好收成一样。...

目不能二视,耳不能二听,手不能二事。

眼睛不能同时看两处地方, 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 手不能同时做两件事情。...

骐骥虽疾,不遇伯乐,不致千里; 干将虽利,非人力不能自断焉;鸟号之弓虽良,不得排檠(qing晴),不能自任;人才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圣。

良马虽然跑得快,不遇到善于相马之人的推选,也没有机会奔驰千里;好剑虽然锋利,不靠人的力量也不能自己斩断它物;名弓虽然优良,没有辅正弓驽的器具加以辅正,也不能自己辅正自己: 人的才资虽然很高,不致力于学问,就不能达到圣人那样的成就。...

学者出于心, 心为身之主, 耳目候于心。 若心不在学, 则听诵不闻, 视简不见。

学习的成就来自内心。心是身体的主宰,耳目听从于内心。如果学习时心不在焉, 那么对于老师的讲授就充耳不闻, 对于眼前的书简就熟视无睹。...

学恶乎始?恶乎终? 曰: 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 其义则始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有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

学习从哪里开始呢? 到哪里终止呢? 答曰: 按照课程顺序则始于诵读 《诗经》、《尚书》,终止于研读 《礼记》; 按学习的意图则始于做一个知礼达仪之人,最终达到德、才无上的圣人境界。真能持久学习,就能深入了; 学习到死,才能停止。因此学习有顺序有终止,而学习...

人不可以不闻道。 学者无向道之志则已, 果有向道之志, 便当立时奋发,定其趋向,时时用力,不可一刻放过。

人不可不学习道义。求学的人没有学习道义的志向就罢了,如果有就应当立即奋发, 确定学习的方向, 时时勤奋学习, 不可放过一刻时间。...

吾尝深有思而莫之得也,于学则寤(wu悟)焉;吾尝企(跂)有望而莫之见也,登高则睹也。是故虽有本性,而加之以学,则无惑也。

我常常进行深深的思考而难得找到问题的症结,通过学习就明白了;我常常踮起脚跟眺望而不能看到远处的景物,站在高处就看得清楚了。因此,有了向善、求知的愿望,再加以刻苦的学习,就没有疑惑的问题了。...

苦苦苦, 不苦如何通今古?

艰苦、 艰苦、 艰苦, 不艰苦怎么能够通晓今古?...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qi启)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我常常整天地思考问题,不如一会儿的学习收获大; 我常常踮起脚跟向远处望,不如站在高处看得广阔。...

目不能两视而明, 耳不能两听而聪。

眼睛不能同时看两处还能看得很清楚, 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还能听得很清楚。...

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德才兼备的人通过学习以建立名声,通过请教以增广智慧,因此居住在那里心情就安稳、宁静,做什么事情就不会遭受祸害。...

人若有必为圣贤之志,须是用人一己百、人十己千的工夫,积累做上去, 不怕不到圣贤地位。

人倘若树立成为圣人贤才的志向, 必须是人用一分功夫, 自己则用百分, 人用十分功夫, 自己则用千分; 不断努力积累, 不怕到不了圣人贤才的地位。...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螾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

骏马一跳就止,不能走出十步;劣马行程一天而到达目的地,在于它不停地走。 用刀刻削而又舍弃, 朽木也刻不断; 努力不停地刻, 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锐利的脚和牙, 没有强壮的筋骨, 却能上食埃土, 下饮泉水, 在于它用心专一。 蟹虽有八条腿,二只爪子,但...

废学若断织。

荒废学业,就像织布被割断一样前功尽弃。...

天生人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则不若聋; 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则不若盲; 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则不若喑(yin因); 使其心可以智,不学,其智则不若

上天生人于世,使人的耳朵可以闻听,不用来学习,能听到还不如听不到好; 使人的眼睛可以看见,不用来学习,能看到还不如看不到的好; 使人的嘴巴可以说话,不用来学习,能说话还不如不能说好; 使人的心脑可以思维,不用来学习,能思维还不如不能思维好。...

常玉不琢,不成文章; 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普通的玉石不加雕琢,不会形成可供观赏的纹采; 资质很好的人不努力学习,不能养成美好的品德。...

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 人不学则无以有懿(yi义) 德。

学习如同修饰。器物不加修饰就称不上美观,人不学习就不会有美好的品德。...

读书须将心贴在书册上,逐字逐句,各有着落,方始好商量。大凡学者, 须是收拾此心, 令专静纯一, 日用动静间, 都无驰走散乱,方始看得文字精审,如此方是有本

读书应将心思紧贴在书本上, 逐字逐句领会, 弄清其出处含义, 才好与别人商榷。 大凡治学的人, 必须收心聚神, 使自己专心致志做学问。 即使日常行为处事, 也都不分心走神, 才能把文字看得精密周详, 做到这样才是有本领。...

剑虽利,不厉(砺)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虽有旨酒嘉殽(肴),不尝,不知其旨;虽有善道,不学,不达其功。

宝剑虽然锋利,但不磨就砍不断东西;人的才气虽然很好,但不学就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虽然有美酒嘉肴,不品尝,就不知道它的美味; 虽有好的道理,不认真学习,就不能达到精善的境界。...

看文字, 须是如猛将用兵, 直是鏖战一阵; 如酷吏治狱, 直是推勘到底, 决是不恕他方得。

读文章,应当竭尽全力就像勇猛的将军用兵打仗,一阵冲杀,奋力苦战;应当深思细究,就像严酷的官吏审理案件,推理查问,一追到底。 决不能精力松懈, 放过难点。 这样才会有所收获。...

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以耳听者学在皮肤,以心听者学在肌肉, 以神听者学在骨髓。 故听之不深, 即知之不明。

最好的学习方法是用精神和意识来听取知识。 中等的学习方法是用心灵来听取知识。下等的学习方法是用耳朵来听取知识。用耳朵听取, 所学到的知识浮在皮肤表层; 用心灵听取, 所学到的知识处在肌肉中间;用精神听取,所学到的知识深入骨髓深处。所以不能聚精会神地...

圣贤千言万言,无非只说此事,须是策励此心,勇猛奋发,拔出心肝与他去做。如两边擂起战鼓,莫问前头如何,只认卷将去。如此,方做得工夫。若半上落下, 半沉半

对于如何治学,圣人贤士说千道万,无非只说的这个意思,即是要激励精神, 勇猛奋发, 倾尽全部心血去做学问。 即使是身的两边擂起战鼓, 也全然不问前景会对自己如何, 只认定学业, 将全部身心投入进去。如果做到这样, 才算下得深功夫。 若是半途而废, 或者心神不定...

人之有学也,犹物之有治也。故夏后之璜(huang黄),楚和之璧,虽有玉璞卞和之资,不琢不错,不离砾 (li立)石。

人有了学问,如同事物得到了治理。因此,上古夏后氏的珍贵的玉石器璜,春秋时楚国卞和献给文王的宝玉和氏璧,虽有它们良好的资质,不加琢磨雕刻,与普通的石头不相上下。...

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 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 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 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

站靠在那里思念着遥远的地方,不如快速前行一定能到达那里; 昂首欲使自己腾飞,不如整治翅膀一定能够有所收获; 一人独处希望增长智慧,不如努力学习一定能达到目的。因此,君子心无杂念,一定专心求取学问; 不莽撞行事,一定从师而行; 不随便发言,一定广泛听取别人...

学问有未惬适处,只求诸心,若反身而诚,清通和乐之象见,即是自得处, 更望勉力, 以此而已。

做学问有令人不满意不恰当的地方, 应当自我反...

夫学之于人,犹土地之有山川也,珍宝于是乎出; 犹树木之有枝叶,本根于是庇也。

学习对于人来说,如同土地上有了高山河流,珍宝从这里产生; 如同树木上有枝叶,树干树根从这里得到遮护。...

若使困而知学, 积十年之久, 日孳孳而不倦, 是亦可以变化气质, 而必一进也。 若以卤莽灭裂之学而不用心焉, 虽十年亦只是如此, 则是自暴自弃之人。

假使遇到困难仍然知道学习, 积十年的时间, 并且每天努力不懈, 这样就会使人的素质发生变化, 一定提高一步。 假若学习草率马虎、 三心二意, 即使读书十年也依然如此。 这样的人就是不求上进, 甘心落后的人。...

不睹琼琨之熠烁,则不觉瓦砾(li立) 之可贱; 不觌 (di敌) 虎豹之彧 (yu)蔚,则不知犬羊之质漫。聆《白雪》之九成,然后悟《巴人》之极鄙; 识儒雅之汪(h

不看到贵重的美玉光亮闪耀,就不觉得瓦片碎石的轻贱; 不看到虎豹的皮毛纹彩华盛,就不能认识到犬羊的毛皮缺乏纹彩。反复聆听艺术性较高的歌曲,然后才能体会到缺乏艺术性的歌曲非常鄙俗;认识到儒雅之士修养的深广,这样才感到不努力学习、缺乏修养、庸俗浅陋之人...

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guo国)一掌血;看人文字,要当如此, 岂可忽略?

一棒打下去必须留下一条血痕, 一掌打下去必须留下一掌血迹;看别人的文章,就要像这样深入认真,看一遍起一遍的作用,怎么可以疏忽大意?...

人做功课, 若不专一, 东看西看, 则此心先已散漫了, 如何看得道理出。 须是看《论语》, 专只看《论语》; 看《孟子》, 专只看 《孟子》; 读这一章, 更不

人做功课时, 如果不精神专一, 东看西瞧, 那么这心先已经散漫了, 怎么能探明道理。 应当是看 《论语》 时, 专看 《论语》,看 《孟子》时, 专看《孟子》;读这一章时, 决不看后面一章; 读这一句时, 决不看后面一句; 这一字未领会, 决不看下一字。 像这样集中专...

外物不移方是学。

能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 专心致志地学习, 那才是真正的学习。...

铜锡未采,在众石之间,工师凿掘,炉橐(tuo驼)铸铄,乃成器。未更炉橐,名曰积石。积石与彼路畔之瓦、山间之砾 (li利),一实也。故夫谷未舂蒸曰粟,铜未铸铄曰积

铜锡未经采掘,在众多的石头中间,经过工匠师傅的开凿采掘,放在有橐鼓风的炉子中冶炼铸造,才成为有用的器物。没有经过锻炼,名叫矿石。矿石与那些路旁的瓦片、山中的碎石,实际上一样。因此,谷子不经过臼舂、蒸煮叫做粟,铜锡不经过冶炼铸造叫做矿石,人不经过学习...

虽有良玉,不刻镂,则不成器; 虽有美质,不学,则不成君子。

虽然有好的玉石,不加以雕琢,就不能成为珍贵的器物; 虽有良好的资质,不学习,就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君子。...

持敬是穷理之本,穷得理明,又是养心之助。

保持敬肃专心的态度是穷究义理的根本,将义理探究明白,又有助于修养身心。...

敬非是快然兀坐, 耳无所闻, 目无所见, 心无所思, 而后谓之敬; 只是有所畏谨, 不敢放纵。如此,则身心收敛,如有所畏;常常如此,气象自别。存得此心,乃可

保持敬肃的学习态度不是让你愉快地兀自坐在那里, 而是应当耳朵不听外界声响, 眼睛不看外界事物, 内心不思考学习以外的事, 而后称你保持了敬肃的态度。 内心只是敬畏谨慎, 不敢放纵思虑。 如此, 就会收心敛神, 就像碰上了可怕的事物一样。 经常做到这样, 情景...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知。

人的才资有高下之分,但是认识事物是由于学习的结果; 学习了才能认识事物,不学习请教就不会认识。...

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 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

虽然是世世代代地位低微的人,如果能知道去研读 《论语》、《孝经》,仍可作为他人的老师;虽然是祖祖辈辈位居高官的人,如果不认真读书学习,最终没有不沦为从事耕田养马之类体力劳动的人。由此看来,怎么能可以不自我勉励致力于学习呢?...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学习孔子十五岁树立男儿从事学问之大志,努力与孔子三千弟子同列而行。像孔子的弟子曾参与子游子夏那样,通达事理得以升至崇高的境界。...

吾侪 (chai柴) 在今日, 只可于僻寂处, 草木衣食苟度此岁月为可,他一切置之度外,惟求进此学问为庶几尔。若欲进此学,须是尽放弃平日习气,更鞭饬(chi斥)所不

我辈在今天, 只可在僻静处居住, 吃穿住差些无妨, 能勉强度日就可, 其他一切置之度外, 只是将提高学问水平作为自己的希求罢了。如果想要学业进步,必须全部弃除平时的不良习气,更要严加修正不正确的治学方法, 使自己心情轻松, 学有所得。 这才是做学问的道理。...

君子之学, 必先明诸心, 知所养, 然后力行以求至, 所谓自明而诚也。

君子对于学习, 必须先使内心明确学习目标, 懂得修养道德情操, 然后身体力行以追求完美。 这就是所说的明确了自己的学习方向, 自然就会努力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