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教育名言》

    收录163464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桃树李树并不自我夸耀, 但由于有花果吸引着人们, 树下自然被踩成了一条小路。...

善学者,当求其所以然之故,不当诵其文,过目而已也。“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苟曰姑俟来日, 斯自弃也。

善于学习的人, 应当探求明白其中的原因为什么会这样, 不能仅仅是诵读文章,看一遍就算了。孔子说:“做学问好像追逐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赶上了还生怕丢掉了。”如果说暂且等到以后再去探究吧, 这是自己甘心落后。...

学不能自信而明者,患在不自勉尔。当守道不回,如川之流,源泉混混(gun滚),不舍昼夜,无复回却,则自信自明, 自得之也。

学习之所以不能保持自信心和明确的方向, 问题出在自己不能勤勉努力,持之以恒。学习应当遵循正确的途径,孜孜追求,决不回头。 就像江河流水, 源泉奔涌, 昼夜不息, 一往无前。 如此就会信心百倍, 方向明确, 自然也会不断获得丰富的知识。...

望道未见之心,即求道不已之心,学者以是自励,则其进自不能止矣。

希望探求思想学说却没能获得的念头,也就是坚持探求不止的念头, 学者以此勉励自己, 那么他的进步自然不会停止了。...

学无早晚, 但恐始勤终随。

学习不在于起步早晚, 只怕开始勤奋到后来放任不努力。...

老夫灌灌,小子����(qiao悄)。匪我言耄(mao冒),尔用忧谑。 多将熇熇(he贺), 不可救药。

我老头子诚恳地告诉你们, 年轻人啊不要骄傲。 不是我老糊涂了, 你们也不要认为我在开玩笑。 趁着傲慢无礼的行为不太严重, 还可以补救; 如果一旦像大火一样蔓延开来, 再想救治就晚了。...

果能不替不息,乃是积善,乃是积义,乃是善养浩然之气,真能如此,则不愧古人。

一个人果然不废弃学业, 不停止学习, 这就是积善修德, 就是积累道义, 就是善于培养正大刚直之气, 真能做到这样,就无愧于古人了。...

功成而弗居。 夫唯不居, 是以不去。

做出业绩不居功自傲。 由于不居功自傲, 因此业绩也不会丧失...

不自伐, 故有功; 不自矜, 故长。

不自我夸耀、 骄傲自满, 所以能够成功; 不自以为贤能, 所以能够进步。...

学问无边。

做学问没有止境。...

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 以美其身; 小人之学也, 以为禽犊。 故不问而告, 谓之傲 (躁)。 问一而告二,谓之囋(赞)。傲非也,囋非也, 君子

古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如今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君子学习, 用以使自身美好; 小人学习, 用以作为炫耀的资本。 所以不等别人提问就告诉别人, 这叫做急躁; 别人问一个问题而告诉两个问题, 这叫做强加赞助。 急躁不好, 强加赞助也不好, 君子回答问题要适度...

士之于学, 不可一日忘废。一日忘之,则其志荒矣,放僻邪之心胜之矣。

儒生对于学习,一天也不可忘记或荒废学业。一天忘记了,他的心志也就随之荒废了,而放任偏邪的思想就会取代学习的念头。...

观书且不宜急迫了,意思则都不见,须是大体上求之。

读书不应急急忙忙地读完就算了, 结果意思都弄不明白,必须求得了解内容的要义。...

吾在天地之间, 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小, 又奚以自多!

我生存在天地之间, 好比小石头小树木处在大山之中。 这种存在只感到非常渺小, 又凭什么骄傲自满?...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不虑则不生,不务则不成,不傲则不失。

干事业之心产生于谋虑, 成功于努力, 失败于骄傲。 不谋虑就不会产生事业之心, 不努力就不会成功, 不骄傲就不会失败。...

学必激昂自进, 不至于成德, 不敢安也。

学习必须奋发进取,不达到形成美好的品德,不敢安下心来。...

学者大病,在于师心自用。师心自用,则不能克己,不能听言, 虽使羲皇唐虞以来群圣人之言毕闻于耳, 毕熟于口, 毕记于心, 只益其私, 增其病耳。 为过益大,

学者最大的毛病在于自以为是。 自以为是,就不能约束自己,不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这样即使是伏羲、 尧舜以来众多圣人的言论全部听进耳里, 全部熟读牢记, 只不过更加增加他的私心, 增长他的病患而已。过失越是增大,离开正道越远,不只是无益,而且还会带来危害。...

为之须恒,不恒则不成。

做事治学等都要有恒心, 没有恒心就不能取得成功。...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chi xiao吃肖)。如此以学自损, 不如无学也。

学习是用以求得增长知识的。 我看到有人读了数十本书, 便自高自大, 凌驾长者之上, 轻视同事; 对于这种人, 人们会如对待仇敌一样恨它, 像对待恶鸟一样厌恶它。 如此因学习而自我损害, 还不如不学习。...

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裁,知可施行,然后出手;慎勿师心自任,取笑旁人也。

学习作文章,先把文章拿与亲友商量,求得他们的批评指正;如果认为可以公开, 然后公开。千万慎重不要固执己见, 自以为是, 而被别人取笑。...

为学作事,忌求近功;求近功,则自画气沮,渊源莫及。

学习或者做其他事情,忌讳急于求成; 急于求成,就会自己给自己画一道界限, 阻断入深求索的志气, 而无法探寻到知识的本源。...

学者不长进, 只是好己胜。 出一言, 做一事, 便道全是, 岂有此理? 古人惟贵知过则改, 见善则迁。 今各自执己是, 被人点破, 便愕然, 所以不如古人。

学者不能提高, 只是自己好胜。 说一句话, 做一件事, 便认为完全正确, 哪有这个道理? 古人最注重知道过失就改正, 见到好的就归附。 如今有些人自以为是, 固执己见, 被人指出不对之处, 便惊愕, 所以这种人不如古人。...

凡学问切忌间断,便不是学。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奚可哉?

大凡做学问切忌间断而不连贯持恒, 如果那样, 就不是真正地做学问。 如同晒一天, 冻十天, 怎么可以成功呢?...

人之好强者,以其所知少也,所知多则不自强满。“学然后知不足”, “有若无, 实若虚”, 此颜子之所以进也。

人之所以逞强好胜, 是因为他的知识贫乏, 如果知识十分广博,他就不会逞强好胜了。“学习之后才感到自己的不足”,“虽然很有知识, 内心充实, 但外表却像没有知识的一样,很谦虚”,这是孔子弟子颜回之所以进步的原因。...

有志于学者, 都更不论气之美恶, 只看志如何? 匹夫不可夺志也, 惟患学者不能坚勇。

对于立志于学习的人,一概不必计较他们的素质是好还是坏,只看他们的志向是否坚定?普通人的志向也不可改变,何况学者?怕只怕学者不能坚毅、 勇于进...

学而不止,高而愈下。

努力学习永不停息, 才识越是广博越是谦恭不傲。...

以富贵骄人者, 固不美矣; 以学问骄人者, 其害岂小哉?

因富贵而看不起人, 固然不好; 因有学问而看不起人, 所带来的损害难道又小吗?...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

天天学习, 永不停步, 直到成功。...

自古圣人亦因往哲之言,师友之言,乃能有进,况非圣人?岂有自任私知而能进学者?

自古圣人也要借助前贤先哲的言论和老师朋友的言论来充实自己, 才会有所长进, 何况不是圣人的普通人! 哪里有自以为了不起的人还能增长学业?...

造诣不尽者,天下之人品;读之不尽者,天下之书。

修养没有尽头的, 是世上人的品德; 阅读没有完了的, 是世上保存的书籍。...

学者先须不可陷溺其心, 又不当以学问夸人。 夸人者, 必为人所攻。

学者首先不可拘泥束缚自己, 也不应当拿自己的学识向别人夸耀。自我夸耀, 必然要遭到别人的指责。...

学问之道, 其得之不难者, 失之必易;惟难难以得之者,斯能兢业以守之。

求学的道理告诉我们:如果不难得到的知识,失去它也容易;只有很不容易得到的知识, 才能小心认真地持守它。...

“仁者先难”,学者须要先难。此理难知,人知之而我不知,耻也;此事难能, 人能之而我不能,耻也;若惮其难而止,是自暴弃也。况学若求明求能,只一用力,便可

孔子说: “有仁德的人先付出艰苦努力, 而后获得果实。”学者也须要付出艰苦努力。 这方面的道理很难弄明白, 可别人已经明白了而我却不明白, 这应感到耻辱; 这件事很难做成, 可别人能够做成而我却不能, 这应感到耻辱; 若畏难而止, 这是自暴自弃。 何况学习如...

学者不患立志之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不患立言之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

学者不怕树立的志向不远大,怕的是不能够连续不断地追求志向;不怕建立的学说不完善,怕的是不能够用实践来检验。...

书囊无底。

存书的口袋是没有底的, 因而书永远也读不完。...

义理无穷, 知到老, 学到老, 无时可以住足。

探究经义、名理的学问无穷无尽,应当领会到老,学习到老,什么时候也不可以停止。...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对于已掌握的学问, 共同再作商讨, 以求更加精密深邃; 对于新的知识, 努力探索钻研, 以求更加深入完善。...

既时敏于学,则自不得不慎于言。何也?吾之学未曾到手,则何敢言?亦非有意慎密其间,而故谨言以要誉于人也。

既然时时奋勉于学习, 说话就自然小心谨慎。 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知识我还未学到手,怎么敢乱讲呢?也并不是有意做得慎重细致, 故意讲话谨慎以在人们中间赢得好名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悦)乎?

学习知识而又经常复习它, 不也是令人高兴的吗?...

日新月异而岁不同,方可言学。常存是心,必有所得。

每天、每月、每年都要有新变化、新进步,持有这种想法,才可谈论治学。 经常保持这种思想, 一定会有所得益。...

高者不说,说者不高。

本领高强的人不自我炫耀,自我炫耀的人肯定本领不高强。...

孔夫子不赖学。

即使是孔子那样有学问的人, 也不放松学习。...

能下人, 故其心虚; 其心虚, 故所取广; 所取广, 故其人愈高。然则言天下之能下人者,固言天下之极好高人者也。

能尊重别人, 所以他内心谦虚; 内以谦虚, 所以他获取的知识就广博;收获广博,所以他这个人的道德愈加高尚。如此说来,那么说天下最能尊重人的人, 本来是说天下最喜欢以别人为高明的人。...

学者观书,每见每知新意则学进矣。

学者读书, 每读一遍就增加一层新的认识, 这样学问就长进了。...

文艺自多,浮薄之心也;富贵自雄,卑陋之见也。此二人者,皆可怜也, 而雄富贵者尤鄙。

自认为学问技艺超过别人, 这是虚妄浅薄的想法; 自认为富贵足以称雄, 这是低下浅陋的见识。 这两种人, 都十分可怜, 而炫耀富贵的人尤为鄙陋。...

欲稍有成就,须从“有恒”二字下手。

要想稍微取得些成就, 必须做到持之以恒。...

只常常看得自己有不是处, 学问便有进无退。

只要经常看到自己的不足, 学问便会长进而不会退步。...

学者不得成就, 皆因 “骄矜”二字, 便结果了一生, 须是以“谦虚”二字治之。

学者不能有所成就,都是因为他骄傲自负,因而一生平庸。应当以谦虚好学来医治这个毛...

自以为自足, 乃是自暴自弃。

认为自己学识充足, 实际上这是不求上进, 甘心落后。...

温故知新, 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德, 绎旧业而知新益, 思昔未至而今至,缘旧所见闻而察来, 皆其义也。

孔子说, 温习旧的知识以获取新的知识, 意思是说, 多了解前人的言行来修养自己的品德,研究旧的学问以获取新的收益,思考过去不理解的, 使如今能够理解, 凭借旧日见闻以帮助认识未来, 这些都是 “温故知新” 的含义。...

为人第一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

做人首先要谦虚好学, 因为学海茫茫没有止境。...

义理无穷,不可少有得焉而自足。

经义、名理的学问无穷无尽,不能稍微有点收获就自我满足。...

读书如行路,历险毋煌惑。安保万里程,中间无欹(qi欺)仄……所贵擅通才, 半途勿休息。 手扶大雅轮, 心戒虚车饰。 要从实地行, 直造光明域。

读书好比行路,遇到艰险处不要迷惑。哪能保证万里行程中,就没有曲折险阻……所可贵的是具备广博的学识, 努力学习, 不要半途而废。 用手推扶着宏大雅正的学习车轮, 力戒虚华浮夸的装饰, 脚踏实地、 勇往直前, 一直到达博大精深的光辉境界。...

世间无一件可骄人之事,才艺不足骄人,德行是我性分。

人世间没有什么事可以使人引以骄傲的。 有精深的才学技艺不值得骄傲, 有高尚的道德是我的天性本分, 也不值得骄傲。...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由此获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当老师了。...

日习则学不忘, 自勉则身不堕。

每天温习功课, 所学的知识就不会忘记; 不断勉励自己, 自身行为就不会堕落。...

“温故知新”, 非以侈见闻之博; 多识而力行之, 皆可据之以为德。

“温习旧的知识以获得新的理解、 体会”, 并不是仅仅为了扩大见识才学。取得丰富的知识而又身体力行,人都应当据此完善自己的品德。...

温故则不废,知新则日益,斯言可师也。

经常温习旧的知识, 就不会废弃遗忘; 能够有新的理解和体会, 就一天天增长学识。 这话可以效法实践。...

凡倍读熟书, 逐字逐句, 要读之缓而又缓, 思而又思, 使理与心浃。 朱子所谓精思, 所谓虚心涵泳, 孔子所谓温故知新, 以异于记问之学者,在乎此也。

凡是加倍阅读熟悉的书籍, 应逐字逐句领会。 读时尽可能速度放慢, 要反复深思, 使思想完全理解理义。 朱熹所说的精心思考, 所说的虚心深入领会, 以及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所不同于靠死记和问询来学习的地方, 正在于此。...

世有自命君子, 而物望不孚。 德业不进者, 无不由于自是而自大。 自大则廉而刿(gui贵)物,才而陵物,议论高而拂物,方是是己非人。不知其人易盈者,正由其器小

世上有自命不凡的所谓君子, 然而不能使众人信服。 这种人的道德学业不能长进的原因, 无不由于自以为是和自高自大。 自高自大就会伤害别人, 依仗有才就会盛气凌人, 高谈阔论就会违背事理, 这些都是因为认为自己正确而别人错误所致。 殊不知这种人如此容易自满...

一日习数, 思习功久旷便忘,况不习乎! 宋代诸先生虽天资高,可不习而熟,可久旷而不忘, 能保其门下天资皆若之乎! 甚矣, 孔门 “时习”成法不可废也。

学习应当一天温习数次, 如果温习的功夫间隔时间长了, 所学的知识就会忘记,何况不去温习?宋代诸多先生虽然禀赋很高,可以不去温习而记牢, 可以间隔长时间而不忘, 但是能保证自己弟子的禀赋都像他们那样吗? 太重要了! 孔子学派提倡的 “时常温习” 的学习法则是...

不可因人之学识浅陋、气象粗疏,便生鄙薄。才有鄙薄之心,在我便是浅陋、 粗疏, 去彼几何耶?

不可由于他人学识浅陋, 气质形象粗俗, 便鄙视人家。刚一生出鄙视的想法, 对自己来说就是浅陋、 粗俗, 同他人相比, 又相差多少呢?...

学人一骄便不能为学,是以第一要去“骄”字。

学习的人一旦骄傲就不能再虚心好学, 因此首先要去掉“骄” 字。...

知学之人, 能与闻迁。

真正懂得做学问的人, 能够随着新的见闻、 新的理解而改变旧的看法。...

温有三义: 习也, 暖也,(xun寻)也。重习其所学, 如鸟数飞以演翅。 又将所以得者暖之, 不令冷。 又脱洗一层, 另焕发一番, 如以汤沃毛, 脱退之意。

温习有三种含义:一是复习,二是温暖,三是如同开水脱毛。也就是说,重新复习所学的知识,好比小鸟不断飞翔以演练翅膀;再把复习所得到的体会加以掌握, 温暖它不使冷却而遗忘; 然后脱洗掉浅陋的见解, 另外焕发出一番新的面目, 这就如用热水脱毛一样, 含有除去废物...

无一时一事而无理, 故当无一时一事而不习, 此学而时习之也。 今人特以执卷诵习为习, 此特习所知之一端耳, 又岂能尽时习之功哉?

没有什么时间什么事情不包含着道理的, 因此无论何时何事都应当学习, 这是学习要经常温习的含义。 现在的人只把拿起书本去诵读作为复习, 这种单一的复习只是对 “学而时习之” 理解的一个方面,这样做又怎么能获...

不自重者取辱, 不自畏者招祸, 不自满者受益, 不自是者博闻。

不能注意自己言行的人就遭受侮辱, 不考虑后果、 有所畏惧的人就招致灾祸, 不骄傲自满的人就获取益处, 不自以为是的人就见闻广博。...

古人之学,其时习必悦,其朋来必乐,其理易知,其事易从。不贰于异说,不牵于私欲,造次于是,颠沛于是,则其久大可必。

古人对于学习, 能够经常温习旧的知识以获得新的知识, 所以他一定很高兴; 朋友来了能够帮助他砥砺学问, 所以他一定很快乐。 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这样的事也是容易做到的。 做学问要注意不要被别人的主张所左右, 不要被私心欲望所牵制, 就是在急促匆忙时也...

学然后知不足。 我之为学, 每日常见得不足, 旁人观之, 却有长进。这才是学。倘自家讲道理,说工夫,恰似真实学问的人;旁人观之,犹是旧日伎俩。这便是口头学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我对待学习, 每天都看到自己的不足, 而在别人看来却有进步。 这才是学习。 倘若自己满口大道理, 只在口头上下功夫, 看起来好像是有真实学问的人, 而在别人看来, 不过是讲的陈旧的鬼话。 这就是口头学问, 怎么能有所成就?...

竹萌能破坚土, 不旬日而等身; 荷蕖生水中, 一昼夜可长数寸; 皆以中虚也。 故虚空之力, 能持天载地……人之学虚空者如之何? 曰: 去其中之窒塞而已矣。 中无

竹笋之所以能够破硬土而出,不到十天就长得与人一样高;荷花生于水中, 之所以一天一夜能长数寸, 都是因为它们内中虚空的缘故。 所以说, 虚空的力量能掌握、 驾驭天地……人对于学习如何保持虚心呢? 去掉心中的蔽塞就行了。 心中没有私欲就自会谦虚, 无所仗恃自...

人伦日用之道, 尽得哪些? 至贤经书之理, 省得哪句? 史鉴所载之事,能得哪件?展开字汇,认得几字?乃敢当读书名号?愧矣。

伦理道德,知道哪些?圣贤所著经书中的道理,懂得哪句?史籍所载的事情, 知道哪件? 打开书本中的词汇, 认得几个? 竟然敢充读书人的称号? 惭愧啊!...

或谓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有人说才子大都傲慢, 我说傲慢就是无才。...

果其为“学”,则“习”自不容中止,“朋” 自来,“不知” 自“不愠”, 德即成于不已。 然“学”而不 “习”, “习”而不 “时”,“时习” 而不能推以及人,

你果真要努力学习,那么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自然不能中断,朋友也自然会来帮助你; 对于有些问题, 即使一时搞不清楚, 自然也不会气恼。 如此下去, 美好的品德会很快形成。 如果学习不能温习, 虽然温习却又不能做到经常; 或者能经常温习, 却又不能把自己的理解与...

学者莫贵于能谦, 莫患乎自满。 自谦则惟日不足, 故常欿(kan坎)然而若歉; 自满则以深为高,故常侈然而自足。

对于学者来说, 没有什么能比谦虚更可贵的, 没有什么能比自满更可怕的。 自谦就惟恐每天学习不充足, 因此常常表现出好像欠缺、 不满足的样子; 自满就以故作深沉为高明, 所以常常表现出自我满足的样子。...

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即子贡)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

尽信《书》, 则不如无《书》。

不能盲目相信书本知识, 就像完全相信《尚书》 中的话, 还不如不去读《尚书》一样。...

以不息为体, 以日新为道。

以勤奋不息为根本, 以日日创新为途径。...

多知而无亲,博学而无方,好多而无定者,君子不与。

学到的知识很多而不亲近老师, 广泛地学习而不遵循一定的准则, 喜好多学到知识而又变化不定, 不能专一, 君子对此都是不赞许的。...

圣经贤传, 屏而不省, 要妙之义, 无自可寻; 非先生好之乐之,味于众人之所不味,务张而明之,其孰能勤勤绻绻若此之至!

圣人的经书贤士的阐释, 屏除而不去察看, 那么精要微妙的义旨, 自然无可寻得; 不是先生喜欢看它, 高兴看它, 而是想辨识众人所不愿辨识的道理, 然后尽力发扬光大它。 谁能殷勤忠恳地做到这样呢!...

物固莫不有长, 莫不有短。 人亦然。 故善学者, 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物体莫不有着自身的长处, 也莫不有着自身的短处。 人也是这样。 所以善于学习的人, 总是借助、 吸取别人的长处, 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 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 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

善于学习的人, 教师花的精力不多而收效很大, 并使所学得到运用; 不善于学习的人, 教师花的精力多而收效很少, 还反而埋怨老师。 善于提问的教师, 好像攻伐坚木一样, 先从柔弱的部分入手, 然后再砍除它坚硬的关节。 久而久之, 关节自会迎刃而解。不善于提问的...

为学须是要进有以异于人,若无以异于人,则是乡人。

治学要求得进步, 就要和别人不雷同; 如果处处雷同, 只能是毫无建树的平常人。...

不怨天, 不尤人, 下学而上达。

不埋怨天, 也不责备人, 努力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 以透澈了解很高的道理。...

圣人之道不用文则已, 用则必尚其能者; 能者非他, 能自树立, 不因循者是也。

圣人的学问之道是:他不写文章就罢了,如果写就一定崇尚、学习优秀的作者。 优秀的作者之所以写出漂亮的文章, 不在于别的, 而是由于他能树立自己的风格, 不因袭别人。...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只工作不休息, 周文王、 周武王也不能够做到; 只休息不工作, 周文王、 周武王也不会这样做; 有劳有逸, 劳逸结合, 才是周文王、 周武王的准则。...

善学者尽其理, 善行者究其难。

善于学习的人会弄明白其中的道理,善于实践的人会探究清楚其中的疑难。...

文能换骨余无法, 学到穷源自不疑。

要使诗文能够推陈出新,我没有什么办法,只有努力探索,取法前人, 自然就会自出机杼, 疑惑全无。...

善学者其如海乎?旱九年而不枯,受八州水而不满,无他,善为之下而已矣。

善于学习的人大概像大海那样吧? 干旱多年也不会枯竭, 接受四面八方的流水也不会盈满。 如此没有别的原因, 只不过能够处在低下的地位而广泛容纳流水罢了。...

须教我自胸中出, 切忌随人脚后行。

应该让诗句从自己肺腑里倾吐出来, 一定要忌讳随着别人的脚后跟走。...

凡立言欲涵蓄意思, 不使知德者厌, 无德者惑。

凡是表达意思要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既不使有道德的人读后讨厌, 也不使无道德的人读后感到迷惑。...

古人之文,宏材逸气,体度风格,去今实远;但缉缀疏朴,未为密致耳。今世音律谐靡,章句偶对,讳避精详,贤于往昔多矣。宜以古之制裁为本,今之辞调为末,并须两

古人的文章, 题材宏大, 气韵奔放, 格局、 气度、 风格, 超过今天很远; 但是在收集整理和注疏上, 却不精密细致。 今世文章韵律和谐靡丽,章节句子整齐对称,严格避讳文章写作的禁忌,这些又远远超过了古代。应当以古文的体裁样式、风格作为根本,以今天的文辞、...

凡学, 必务进业, 心则无营 (荧)。 疾讽诵, 谨司 (伺) 闻:观欢愉, 问书意; 顺耳目, 不逆志; 退思虑, 求所谓; 时辨(辩)说, 以论道; 不苟辨 (辩), 必中

凡是学习, 一定要追求长进学业, 那么思想就不会因考虑别的而受迷惑。 读书要努力背诵, 谨慎地等候时机聆听教诲; 看到老师高兴时, 去询问书中的疑难问题; 一言一行要顺从老师, 不违背老师的心意; 求问后要反复思考, 探求明白老师所讲授的问题; 还要时时进行研...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君子通过学习积聚才识, 通过请教辨别问题, 以宽厚的态度处事待人, 以仁爱的胸怀行事接物。...

请君莫奏前朝曲, 听唱新翻《杨柳枝》。

请君不要因循守旧, 总是演奏过时陈旧的曲子,还是听我唱一曲新近创作的 《杨柳枝》。...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广泛地观览而扼要地吸取, 深厚地积累而谨慎地发表。...

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理义, 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 秦汉以后,无人说到此,亦只是一向去书册上求,不就自家身上理会,自家见未到。圣人先说在那里, 自家只借

读书不可专去书本上探求理义, 应反过来结合自身的行为处事加以推求研究。 秦代汉代以后, 没有人注意到这个问题, 原因也就是一味向书本上探求, 而不结合自身考虑领会, 所以也难以探求得到。 圣人的话已说在那里, 我只借助他的言语, 设身处地去探讨, 方可以获...

学所以开人之蔽而致其知, 学而不知其方, 则反以滋其蔽。

学习是用来启发人们的疑惑而获得知识的。 学习而不懂得方法, 反而会增长疑惑。...

思索经义,不能于简策之外脱(tui退)然有独见,资之何由深?居之何由安?非特误己,亦且误人也。

思考探索经书的义理, 不能够跳出经书的束缚, 而超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知识的积累怎么能够深入? 掌握它怎么能够不动摇? 不仅害了自己, 而且也害了别人。...

义理有疑,则濯去旧见以来新意。心中苟有所开,即便札记,不思则还塞之矣。

对于义理有疑问, 就应除去陈旧的看法来创造出新意。 心中如果有所领悟, 马上就把它记下来; 如果不思考, 那么还是想不通。...

学不进, 率由于因循。

学问不长进, 通常都是由于因循前人而不知创新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