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经典文言文翻译 > 宋史·李周传

宋史·李周传

宋史·李周传原文及译文

原文
    李周,字纯之,冯翊人。登进士第,调长安尉。岁饥,官为粥以食饿者,民坌集不可禁,县以属周,周设梐枑①,间老少男女,无一乱者。     转洪洞令。民有世绝而官录其产者,其族晚得遗券,周取以还之。郡吏咎周,周曰:“利民,所以利国也。”县之南有涧,支流溢入,岁赋菑楗②,调徒遏之,周始筑新堤,民不告病。通判施州。州介群獠,不习服牛之利,为辟田数千亩,选谪戍知田者,市牛使耕,军食赖以足。     司马光将荐为御史,欲使来见,周曰:“司马公之贤,吾固愿见,但闻荐而往,所谓‘呈身御史’也。”卒不往。神宗诏近臣举士,孙固以周闻。神宗召对,谓曰:“知卿不游权门,识今执政乎?”对曰:“不识也。”“识司马光乎?”曰:“不识也。”访御边之术,曰:“四边,手足尔,若疲中国以勤远略,致百姓穷困,聚为盗贼,惧成腹心之忧。”神宗颔之,翼日,语固曰:“李周,朴忠之士也。朕且以为御史。”执政意其异己请试以事。除提点京西刑狱。     时方兴水利,或请酾湍河为六渠,以益钳卢陂3水,度用工八十万。周曰:“湍河原高委下,捍以堤,犹患决溢,若又导之,必致为害。”乃疏言:“渠成未可必,而费已不赀。盍姑凿其一而试之,倘可以足用,行之。”渠卒无功。明年,河溢,邓城几没,始思其议。竟以直道罢,判西京国子监。 哲宗立,召为职方郎中。朝廷议和西夏,畀以侵地,至欲弃兰州。周曰:“陇右故为唃氏所有,常为吾藩篱。今唃氏破灭,若弃之,必归夏人。彼以区区河南,百年为勍敌,苟益以河湟,是尽得吐蕃之地,非秦、蜀之利也。”遂不果弃。累迁至工部侍郎,旋以集贤院学士知邠州。卒,年八十。     周自为小官,沉晦自匿,未尝私谒执政,有公事,公诣中书白之。薛向使三司,欲辟为属,及相见,卒不敢言,退而叹曰:“若人未易屈也。”以是不偶于世。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三卷》) 注:①梐枑:用木条交叉制成的栅栏,置于官署前遮拦人马。②菑楗:此处泛指抗洪用的柱桩、草石。③钳卢陂;地名。

翻译
    李周,字纯之,陕西冯翊人。考中进士,调任长安都尉。当年饥荒,官府向饥饿的灾民供应粥,灾民聚集不可控制,官府就把(控制灾民的事情)交给李周,李周设置栅栏,把老少男女间隔开来,没有一处混乱的。     转任山西洪洞县令。有与世隔绝而被官府征用财物的百姓,他的晚辈得到遗留的券约,李周按照契约归还了百姓的财产。郡吏怪罪李周,李周说:“有利于百姓,也就是有利于国家途径啊。”洪洞县的南边有山涧,支流泛出,征收赋税抗洪物资,李周开始构筑新的大堤,百姓没有叫苦的。李周任施州通判,施州官员不熟悉牛耕的便利,李周为此开辟了数千亩田地,选择懂得种田的流放守边的人,买牛让他们耕作,军粮靠此得以供给充足。     司马光将要推荐他做御史,要让李周来见见他,李周说:“司马先生贤能之人,我本来应该拜见,但听说他推荐我而邀请我去,这就是‘自荐御史’(的嫌疑)啊。”最终没有前去。宋神宗召见亲近的大臣(让他们)推荐贤士,孙固把李周的情况报告(神宗)。神宗召见李周问询,对(李周)说:“知道你不游走权贵,你认识当今的参知政事吗?”李周回答说:“不认识啊。”“认识司马光吗?”(李周)说:“不认识啊。”(神宗)询问边境防御的策略,(李周)说:“四周边境,如同兄弟,如果使中原疲乏来抵御外族,使得百姓贫困穷苦,聚众成为盗贼,担心会成为心腹大患。”神宗点头,第二天,神宗对孙固说:“李周,是朴实忠诚的贤士啊。我将要让他担任御史。”参知政事认为他不是自己的人就用事情考验他,让他掌管京西刑狱。     当时正兴修水利,有人提出疏导湍河要开凿六条渠,来让钳卢陂水流出,估计用工八十万人。李周说:“湍河源流稿积聚而下,用大堤来抵挡,尚且担心决口流溢,如果再疏导,必然造成祸害。”于是上疏进言说:“凿渠成功不一定能治理好洪水,但是费用却已不足。为什么不姑且开凿一条试验一下,如果可以用来排洪,就这样做。”渠开凿了没有作用,第二年,湍河洪水,邓城几乎淹没,才想起李周的提议。李周居然因为直言罢免,改任西京国子监。     哲宗继位,召李周做职方郎中。朝廷与西夏议和,给以西夏侵占的地方,甚至要放弃兰州。李周说:“陕西以西过去为唃氏拥有,常常成为我们的屏障。如今唃氏破亡,如果舍弃它,一定会归附西夏。如果用不太大的黄河南面的(唃氏),多年后就会成为(西夏)的劲敌,如果再用黄河、湟河(一带的民力)支持它,这是能够得到全部的西夏领地啊,这就不(仅仅)是秦蜀之地的利益啊。”哲宗于是没有丢弃。李周最终升迁为工部侍郎,不久以集贤院学士的身份担任邠州的知州。去世时,享年八十岁。     李周自从担任小的官职起,隐而不露自隐其迹,没有私自拜访官员,有公事,李周就到官衙汇报,薛向掌管三司,要征召他为部属,等到见面,最终没有敢说,(薛向)退下后感叹说:“这个人不容易屈服。”因此不被当世人知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宋史·李周传” 的相关文章

庄子·说剑12个月前 (05-15)
新五代史·隐逸传12个月前 (05-15)
北史·申徽传12个月前 (05-15)
熊渠子射石(刘向)12个月前 (05-15)
甘利(雪涛小说)12个月前 (05-16)
引刀断织(韩诗外传)12个月前 (05-16)
诸葛亮论|苏轼12个月前 (05-16)
自题小像|鲁迅12个月前 (05-16)
小石城山记|柳宗元12个月前 (05-16)
范雎说秦王|战国策12个月前 (05-16)
典论论文(曹丕)12个月前 (05-16)
南宫生传(高启)12个月前 (05-17)
新唐书·王缙传12个月前 (05-17)
汉书·盖宽饶传12个月前 (05-17)
范文正公文集(苏轼)12个月前 (05-17)
陆文学自传(全唐文)12个月前 (05-17)
宋史·吴猎传12个月前 (05-17)
三国志·卫臻传12个月前 (05-18)
游武夷山记(袁枚)12个月前 (05-18)
独乐园记(司马光)12个月前 (05-18)
旧五代史·罗绍威传12个月前 (05-18)
旧唐书·程知节传12个月前 (05-18)
僧侠(段成式)12个月前 (05-18)
明史·朱英传12个月前 (05-18)
宋史·王审琦传12个月前 (05-18)
外戚传序(汉书)12个月前 (05-18)
新唐书·温造传12个月前 (05-18)
晋书·慕容垂妻段氏12个月前 (05-18)
记径山之游(蔡襄)12个月前 (05-18)
杨万里与诚斋12个月前 (05-18)
杨烈妇传(李翱)12个月前 (05-18)
宋史·何郯传11个月前 (05-19)
戆窝记(方孝孺)11个月前 (05-19)
宋史·熊本传11个月前 (05-19)
宋史·吕诲传11个月前 (05-19)
复蒋松如书(姚鼐)11个月前 (05-19)
明史·周忱传11个月前 (05-19)
后汉书·赵咨传11个月前 (05-19)
魏知古(资治通鉴)11个月前 (05-19)
晋书·郭文传11个月前 (05-20)
雪涛小说·狡生梦金11个月前 (05-20)
明史·蒋贵传11个月前 (05-20)
薛瑄《游龙门记》11个月前 (05-20)
后汉书·蔡茂传11个月前 (05-20)
新唐书·窦轨传11个月前 (05-20)
新唐书·封常清传11个月前 (05-20)
明史·王廷传11个月前 (05-20)
吕氏春秋·尊师11个月前 (05-20)
宋史·李继勋传11个月前 (05-20)
宋书·何尚之传11个月前 (05-20)
史记·汲黯传11个月前 (05-20)
明史·顾锡畴传11个月前 (05-20)
隋书·皇甫诞传11个月前 (05-20)
东坡日课(陈鹄)11个月前 (05-21)
辨盗钟(梦溪笔谈)11个月前 (05-21)
钱泳《赈灾》11个月前 (05-21)
宋史·张祐传11个月前 (05-21)
三国志·袁涣传11个月前 (05-21)
魏书·王肃传11个月前 (05-21)
宋史·蔡襄传11个月前 (05-22)
明史·陆树声传11个月前 (05-22)
清史稿·李天馥传11个月前 (05-22)
隋书·史祥传11个月前 (05-22)
辽史·耶律安抟传11个月前 (05-22)
宋史·丰稷传11个月前 (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