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赏析 > 历代诗词绝句赏析 > 李商隐《夕阳楼》

李商隐《夕阳楼》

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夕阳楼在郑州,是萧浣于大和七八年间任郑州刺史时所建。李商隐寄籍郑州,年轻时曾受到萧的善待。后来,萧被李训、郑注等贬逐到遂州(今四川遂宁县)。大和九年秋,诗人回郑,登夕阳楼,触景生慨,写下这首情致深婉的七绝。

前两句写登楼望远,触景生愁。花明柳暗,本是赏心悦目的美景,但在别有伤心怀抱的诗人眼里,却是惹愁牵恨之物。当时朝中李、郑专权,宦官势炽,诗人又屡试不第,知己远斥。时代与个人遭际的双重阴影,使这位敏感的诗人更加多愁善感。“绕天愁”,不仅写出愁绪的悠长与纷乱,而且与登楼望远的特定情境切合。次句补叙登楼。从“上尽”“更上”这种复叠的句式中,可以感受到一种不堪忍受登高望远所带来的心理重压的情绪,盖所登愈高,所望愈远,愁绪愈加不堪也。

三、四句专就望中所见孤鸿南征之景抒慨。仰望长空,但见孤鸿一点,在夕阳映照下孑然南征。这一情景,连同此时所登之楼,都自然使诗人联想起被贬远去、形单影只的萧浣,故有“欲问”之句。但正当此时,忽又想到自己的身世原来也跟这秋空夕照下的孤鸿一样,孑然无依,渺然无适,因而情不自禁地涌出“不知身世自悠悠”的慨叹。冯浩说:“自慨慨萧,皆在言中,凄惋入神。”固然不错。但这里所蕴含的并不单纯是同病相怜之情,而且兼有怜人者对自身境遇的省悟与自怜。“孤鸿”尚有人怜问,“身世自悠悠”的诗人又复谁怜?在醒悟到自己悲剧境遇的同时,浮现的是一片空虚失落之感。这种人生体验,对那些自身不幸而又同情别人不幸的人们,具有普遍性。所谓“凄惋入神”,也许正应从这个角度去体味。而“欲问”“不知”这一转跌,则是构成这种艺术效应的重要因素。正如谢枋得所评:“若只道身世悠悠,与孤鸿相似,意思便浅。欲问、不知四字,无限精神。”此诗在情调的感伤、抒情的深婉、时世身世之感的交融等方面,都巳显示出作者艺术风格的特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李商隐《夕阳楼》” 的相关文章

子兰·《襄阳曲》7个月前 (10-06)
罗隐《炀帝陵》7个月前 (10-06)
于武陵《高楼》7个月前 (10-06)
李商隐《北齐二首》7个月前 (10-06)
杜牧《读韩杜集》7个月前 (10-06)
白居易《寒闺怨》7个月前 (10-06)
韩愈《题楚昭王庙》7个月前 (10-06)
韩愈《题临泷寺》7个月前 (10-06)
李约《观祈雨》7个月前 (10-06)
白居易《建昌江》7个月前 (10-06)
李白《苏台览古》7个月前 (10-06)
杜甫《八阵图》7个月前 (10-06)
姜夔《绿萼梅》7个月前 (10-06)
吴伟业《采石矶》7个月前 (10-06)
王维《相思》7个月前 (10-06)
杨万里《初入淮河》7个月前 (10-06)
秦观《邗沟》7个月前 (10-06)
陆游《沈园二首》7个月前 (10-06)
祖咏《终南望余雪》7个月前 (10-06)
吴隐之《酌贪泉诗》7个月前 (10-06)
王安石《夜直》7个月前 (10-06)
杜牧《途中一绝》7个月前 (10-06)
施肩吾《幼女词》7个月前 (10-06)
柳淡《征人怨》7个月前 (10-06)
杜甫《漫成一绝》7个月前 (10-06)
孟云卿《寒食》7个月前 (10-06)
窦牟《奉诚园闻笛》7个月前 (10-06)
韩愈《湘中》7个月前 (10-06)
王勃《蜀中九日》7个月前 (10-06)
塞尔赫《白芍药》7个月前 (10-07)
汪藻《即事》7个月前 (10-07)
司马扎《宫怨》7个月前 (10-07)
张仲素《春闺思》7个月前 (10-07)
张籍《泾州塞》7个月前 (10-07)
杨敬之《赠项斯》7个月前 (10-07)
杜甫《少年行》7个月前 (10-07)
刘方平《春雪》7个月前 (10-07)
岑参《春梦》7个月前 (10-07)
蒲松龄《采莲曲》7个月前 (10-07)
徐兰《出居庸关》7个月前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