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赏析 > 历代诗词绝句赏析 > 宋九嘉《途中书事(其二)》

宋九嘉《途中书事(其二)》

宋九嘉

老稚扶携访熟乡,驿尘满路殣相望。

终朝拾穗不盈把,只有流民如麦芒。

《途中书事》诗,作者共写了三首,这里选择鉴赏两首。前边一首为其一,这首为其二。与前一首一样,这首同样是写元军南侵、金兵溃逃时百姓流离失所、难民无以活命的悲惨景象。前一首重点写“逃”,这一首侧重写“饥”。尽管全诗未出现一个“饥”字,但是,句句均与“饥”字相连。第一句“老稚扶携访熟乡”。“熟乡”就是庄稼收成较好的乡村。为什么要“访熟乡”呢?“熟乡”粮食打的多,村民有吃的,讨饭能要下,所以“老稚”都涌向“熟乡”去想办法充“饥”。第二句,“驿尘满路殣相望”。“驿尘”就是驿车过后飞扬起的尘土,“殣”是饿死的人,“殣相望”就是到处可见饿死的尸体,这句直接写出了由“饥”而死的惨景。第三句,“终朝拾穗不盈把”。难民们在地里拾庄稼,从早到晚拾不够一把。为什么要“拾穗”呢?很明显,为了充“饥”,既使拾够一把也难以充“饥”,何况还拾不够呢。第四句,“只有流民如麦芒”。村民为什么成为“流民”呢?还不是因为“饥”而去讨吃。多“如麦芒”的流民,哪个不想填饱肚子呢。这首诗,句句写“饥”,四句中没有出现一个“饥”字,难以作到的事,作者却作到了,这就是这首诗的写作特色。

元代诗评家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说:“书事,大而国事,小而家事、身事、心事。”宋九嘉的这两首《途中书事》,书的全部为“国事”,作者系崇庆二年(1213)进士,历任蓝田县令及应奉翰林文字等职,纯系远见卓识的政坛人物,他一要忧国忧民,二要关心个人升迁去留乃至整个命运问题,因此,他一提笔,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国事”了。这是《途中书事》写作的另一特色。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宋九嘉《途中书事(其二)》” 的相关文章

曹邺《老圃堂》7个月前 (10-06)
李商隐《代赠二首》7个月前 (10-06)
白居易《魏王堤》7个月前 (10-06)
李商隐《北齐二首》7个月前 (10-06)
贾岛《寻隐者不遇》7个月前 (10-06)
李华《春行寄兴》7个月前 (10-06)
白居易《华州西》7个月前 (10-06)
韩愈《题临泷寺》7个月前 (10-06)
李约《观祈雨》7个月前 (10-06)
李白《长门怨二首》7个月前 (10-06)
杜甫《八阵图》7个月前 (10-06)
杜甫《赠李白》7个月前 (10-06)
高适《别董大》7个月前 (10-06)
薛道衡《人日思归》7个月前 (10-06)
杜甫《三绝句》7个月前 (10-06)
姜夔《绿萼梅》7个月前 (10-06)
苏轼《望海楼晚景》7个月前 (10-06)
吴隐之《酌贪泉诗》7个月前 (10-06)
荆叔《题慈恩塔》7个月前 (10-06)
钱珝《未展芭蕉》7个月前 (10-06)
王安石《夜直》7个月前 (10-06)
张乔《宴边将》7个月前 (10-06)
张籍《赠王建》7个月前 (10-06)
韩氏《题红叶》7个月前 (10-06)
来鹄《云》7个月前 (10-06)
杜牧《途中一绝》7个月前 (10-06)
曹邺《官仓鼠》7个月前 (10-06)
徐凝《忆扬州》7个月前 (10-06)
柳淡《征人怨》7个月前 (10-06)
常建《落第长安》7个月前 (10-06)
王士禛《江上》7个月前 (10-07)
李白《越中览古》7个月前 (10-07)
吴伟业《伍员》7个月前 (10-07)
戴复古《怀家三首》7个月前 (10-07)
于谦《石灰吟》7个月前 (10-07)
王安石《北山》7个月前 (10-07)
司马扎《宫怨》7个月前 (10-07)
许浑《紫藤》7个月前 (10-07)
葛鸦儿《怀良人》7个月前 (10-07)
张文姬《溪口云》7个月前 (10-07)
许浑《塞下曲》7个月前 (10-07)
杜牧《题齐安城楼》7个月前 (10-07)
郭震《米囊花》7个月前 (10-07)
刘方平《春雪》7个月前 (10-07)
裴迪《华子岗》7个月前 (10-07)
李益《塞下曲》7个月前 (10-07)
岑参《春梦》7个月前 (10-07)
蒲松龄《采莲曲》7个月前 (10-07)
徐兰《出居庸关》7个月前 (10-07)
厉鹗《春寒》7个月前 (10-07)
谢枋得《武夷山中》7个月前 (10-07)
陈孚《博浪沙》7个月前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