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赏析 > 历代诗词绝句赏析 > 元稹《智度师二首(其二)》

元稹《智度师二首(其二)》

元稹

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纳禅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凭栏干望落晖。

智度禅师原是一名非常勇敢的爱国军人,在同题其一中,说他“四十年前马上飞”,出生入死,身经百战,英勇杀敌,生擒俘虏,颇多战功。但结果却未得封赏,未奖军功。他一气之下,便当了和尚。

这一首,“三陷思明三突围”是写昔日,“铁衣抛尽纳禅衣”是写当今。思明,即史思明,突厥人,与安禄山同乡里。安禄山叛唐造反,史思明率兵攻取河北之地,被任范阳节度使,以后又与安禄山共同夺取大唐江山,史称“安史之乱”。智度僧早在不仅在保卫边疆中英勇杀敌,卓立战功,而且在反击安史叛军中,多次陷入叛军的包围圈中,又多次夺关斩将,杀出重围。仅此一事,便可想象到当时的战斗何等激烈,他在杀敌时何等勇敢!但就是这样一位英勇善战的爱国军人,朝廷并未对他论功行赏,而是使其受到冷落和不平。因此,他“铁衣抛尽”,愤怒地离开军队;“纳禅衣”,缝补僧衣,当了一名穷和尚。从甲胄在身,万里驰骋疆场,到袈裟破烂,灯下缝补,这个变化太大了;这个极大的反差,不仅使读者想象不到,就是智度僧本人,也非始料所及。这样的大变化,使人想到他必然经过了极端的痛苦折磨和激烈的思想斗争。如果长官能奖功罚罪,他是绝不会走入清灯空门之路的。

心中烦闷,他只身一人来到天津桥上散心:“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凭栏干望落晖。”“天津桥”,故址在洛阳城南洛水之上。这是一个很热闹的地方,也是安史之乱杀得血流成河的地方。安史之乱平定后,这里又恢复了红男绿女、南来北往、车马喧阗、熙熙攘攘的旧观。但在天津桥上的人们,但这南来北往的游人客商,谁能想到眼前这个身着破旧袈裟的穷僧,竟是当年大破安史叛军、卓有战功的英雄呢?又有谁肯把这目前的繁华与桥头的穷僧产生任何联想呢?没人认识他,也没人理睬他,他也怨不得别人,便只好目送夕阳西下罢了。

前两句叙述不凡的经历和遭遇,后两句以景结情。从孤僧观落日的画面中,写出了英雄迟暮之悲,前景失落之感,色调苍凉,令人一唱三叹。清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绝句,后二句云:“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被人们誉为名句,其实这正是从元稹《智度师》中学来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元稹《智度师二首(其二)》” 的相关文章

于武陵《高楼》7个月前 (10-06)
许浑《谢亭送别》7个月前 (10-06)
贾岛《寻隐者不遇》7个月前 (10-06)
司空曙《金陵怀古》7个月前 (10-06)
无名氏《送别诗》7个月前 (10-06)
李白《苏台览古》7个月前 (10-06)
杜甫·《赠花卿》7个月前 (10-06)
薛道衡《人日思归》7个月前 (10-06)
杜甫《三绝句》7个月前 (10-06)
姜夔《绿萼梅》7个月前 (10-06)
高鹗《古剑》7个月前 (10-06)
王维《相思》7个月前 (10-06)
陆游《沈园二首》7个月前 (10-06)
陆游《示儿》7个月前 (10-06)
苏轼《虔州八境图》7个月前 (10-06)
苏轼《望海楼晚景》7个月前 (10-06)
韩氏《题红叶》7个月前 (10-06)
来鹄《云》7个月前 (10-06)
杜牧《途中一绝》7个月前 (10-06)
裴潾《白牡丹》7个月前 (10-06)
柳淡《征人怨》7个月前 (10-06)
孟云卿《寒食》7个月前 (10-06)
何景明《竹枝词》7个月前 (10-07)
王禹偁《泛吴淞江》7个月前 (10-07)
葛鸦儿《怀良人》7个月前 (10-07)
张文姬《溪口云》7个月前 (10-07)
张籍《泾州塞》7个月前 (10-07)
许浑《塞下曲》7个月前 (10-07)
薛涛《筹边楼》7个月前 (10-07)
李端《拜新月》7个月前 (10-07)
李益《从军北征》7个月前 (10-07)
裴迪《华子岗》7个月前 (10-07)
刘方平《春怨》7个月前 (10-07)
张问陶《阳湖道中》7个月前 (10-07)
厉鹗《春寒》7个月前 (10-07)
戴复古《江村晚眺》7个月前 (10-07)
吕本中《木芙蓉》7个月前 (10-07)
陈孚《博浪沙》7个月前 (10-07)
赵俞《督亢陂》7个月前 (10-07)
沈明臣《凯歌》7个月前 (10-07)
无名氏《凉州歌》7个月前 (10-07)
赵佶《在北题壁》7个月前 (10-07)
王驾《社日》7个月前 (10-07)
杜牧《汉江》7个月前 (10-07)
卢僎《南楼望》7个月前 (10-07)
张籍《蛮中》7个月前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