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赏析 > 历代诗词绝句赏析 > 卢汝弼《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三)》

卢汝弼《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三)》

卢汝弼

八月霜飞柳半黄,蓬根吹断雁南翔。

陇头流水关山月,泣上龙堆望故乡。

悲哉秋之为气也!塞外逢秋,感慨尤多。诗人以精心选择的景物,挖掘秋塞的悲剧意蕴,表现出征人边愁的复杂浓郁和凝重深沉。

边关冬早,八月即有严霜飞降。在草木摇落的秋寒,地上的“柳半黄”最使征夫敏感,因为折柳赠别乃古有风俗,柳之色衰形败极易勾起伤别之意。空中“蓬根吹断”最让戍卒心酸,因为戍卒远在异地、辗转奔波就如同飞蓬无根无蒂、随风飘荡一样,两者不同类却同命运。天上“雁南翔”最叫边人悲伤,因为雁可南去而人不能归,所谓鸿雁传书不过是传说而已,因而只有目送归鸿,愁断回肠。

前幅所状均为季节性景物,“陇头流水关山月”却以永久性存在,作为历代边卒泪流血淌的见证物,给秋塞之悲融入了深厚的历史内容。在征人眼里,河中流的是愁,山内装的是恨。他们的愁长似水,恨大如山,恰如罗隐所云:“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何况“陇头流水”和“关山月”又是两曲乐府古歌,主要写征战之苦和离别之恨。那些古老的苍凉悲壮之音最易激起征人心灵颤震。于是,现实之悲与历史之悲化为一体,真是关山无垠,流水无穷,边愁无限。

末句是全诗的魂灵。“龙堆”即今新疆库穆塔格沙漠,因沙冈起伏形如卧龙而得名。刘勰说:“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文心雕龙·物色》)。在悲凉秋色感染下,龙的传人登上龙堆,遥望那望不见的故乡,无限愁苦——现实的,历史的、悲秋的、伤别的、思乡的、怀人的——一古脑涌上心头,剪不断,理还乱,遂化为一腔悲泪夺眶而出。尽管征人望乡的形象早已有之,但卢汝弼着一“泣”字,强化了悲剧色彩,便具鲜明个性。他用这个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战乱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因而,“泣”的与其说是征人,不如说是诗人的忧患之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卢汝弼《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三)》” 的相关文章

魏野《寻隐者不遇》7个月前 (10-06)
韦庄《金陵图》7个月前 (10-06)
曹邺《老圃堂》7个月前 (10-06)
罗隐《炀帝陵》7个月前 (10-06)
李商隐《北齐二首》7个月前 (10-06)
李约《观祈雨》7个月前 (10-06)
杜甫·《赠花卿》7个月前 (10-06)
杜甫《赠李白》7个月前 (10-06)
高适《别董大》7个月前 (10-06)
杜甫《三绝句》7个月前 (10-06)
姜夔《绿萼梅》7个月前 (10-06)
杨万里《初入淮河》7个月前 (10-06)
陆游《示儿》7个月前 (10-06)
苏轼《虔州八境图》7个月前 (10-06)
苏轼《望海楼晚景》7个月前 (10-06)
王安石《夜直》7个月前 (10-06)
徐凝《忆扬州》7个月前 (10-06)
施肩吾《幼女词》7个月前 (10-06)
柳淡《征人怨》7个月前 (10-06)
杜甫《漫成一绝》7个月前 (10-06)
孟云卿《寒食》7个月前 (10-06)
常建《落第长安》7个月前 (10-06)
塞尔赫《白芍药》7个月前 (10-07)
黄景仁《别老母》7个月前 (10-07)
何景明《竹枝词》7个月前 (10-07)
汤显祖《冯头滩》7个月前 (10-07)
王安石《北山》7个月前 (10-07)
高蟾《金陵晚望》7个月前 (10-07)
张文姬《溪口云》7个月前 (10-07)
张仲素《春闺思》7个月前 (10-07)
杜牧《兰溪》7个月前 (10-07)
杜牧《金谷园》7个月前 (10-07)
裴迪《华子岗》7个月前 (10-07)
李益《塞下曲》7个月前 (10-07)
张问陶《阳湖道中》7个月前 (10-07)
厉鹗《春寒》7个月前 (10-07)
黄景仁《少年行》7个月前 (10-07)
马君武《岚山观樱》7个月前 (10-07)
戴复古《江村晚眺》7个月前 (10-07)
吕本中《木芙蓉》7个月前 (10-07)
屈大均《戴家二姬》7个月前 (10-07)
谢枋得《武夷山中》7个月前 (10-07)
赵俞《督亢陂》7个月前 (10-07)
无名氏《凉州歌》7个月前 (10-07)
赵佶《在北题壁》7个月前 (10-07)
王驾《社日》7个月前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