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孝道蒙学辩学名言名句》

    收录163464

彼此要分明

谓彼,而彼不唯乎彼,则彼谓不行;谓此,而此不唯乎此,则此谓不行。其以当 ① ,不当也;不当而当,乱也。故彼彼当乎彼,则唯 ② 乎彼,其谓行 ③ 彼;此此当乎此,则唯乎此,其谓行此。(《公孙龙子·名实论》) 【注释】 ①当:适合、得当。②唯:仅仅。③行:通行。 【译文...

郑“玉”周“鼠”

郑人谓玉未理 ① 者为璞,周人谓鼠未腊 ② 者为璞。周人怀璞,谓郑贾 ③ 曰:“欲贾璞乎?”郑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因谢 ④ 不...

马与白马

马固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有马如已耳 ① ,安取 ② 白马?故白马非马也。(《公孙龙子·白马论》) 【注释】 ①已耳:“已”是而已,“耳”是语气词,表示肯定。②安取:如何取得。 【译文】 马都是有颜色的,所以才有白马的存在,马要是没有颜色,马就只是马如此而...

形名不可混

形非正 ① 名也,名非正形也。则形之与名居 ② 然别矣。不可相乱,亦不可相无。(《尹文子·大道上》) 【注释】 ①正:就是。②居:固定、确实。 【译文】 事物的形并不就是名,名也不就是形。形与名两者确实有别,不能互相混淆,也不能互相脱离。 【评说】 “形”并...

恺悌新妇

白圭 ① 新 ② 与惠子相见也,惠子说之以强,白圭无以应。惠子出,白圭告人曰:“人有新取妇者,妇至,宜安矜 ③ ,烟视媚行 ④ 。竖子 ⑤ 操蕉火而钜 ⑥ ,新妇曰:‘蕉火大钜。’入于门,门中有敛陷 ⑦ ,新妇曰:‘塞 ⑧ 之!将伤人之足。’此非不便之家氏也,然而有大...

形名不可不正

今万物具存,不以名正之,则乱;万名具列 ① ,不以形应之,则乖 ② 。故形、名者,不可不正也。(《尹文子·大道上》) 【注释】 ①列:罗列。②乖:违背、不协调。 【译文】 世上万物都是存在的,如果不用与万物相应的、确切的名称去反映、去称谓,就会发生混乱;世上各...

方生方死

日方中方睨 ① ,物方生方死。(《庄子·天下》) 【注释】 ①睨:斜看。 【译文】 太阳正中午,同时又开始西斜;事物刚产生,同时又走向死亡。 【评说】 这是惠施“历物十事”中的第四个命题。运动着的物体总是既在这一点上,同时又不在这一点上;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

名不可不辨

名 ① 不可不辨 ② 也。(《尹文子·大道上》) 【注释】 ①名:是对所反映的对象及其属性的概括和称谓,即概念。②辨:辨认、区别。 【译文】 对于名称,不可不辨认明白。 【评说】 名是用来指代事物的。因此,名的本质首先就应该被分析。“辨名”就是要分析名的语...

最大与最小

至 ① 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庄子·天下》) 【注释】 ①至:即最。 【译文】 最大的没有外边,最小的也没有里面。 【评说】 惠施以此说明宇宙无论从大还是从小,或者说无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讲都是无限的。“大一”是说整个空间大到无所不包,不...

“好”与“牛”

名称者不可不察也。语曰“好牛”,又曰不可不察也。好则物之通称 ① ,牛则物之定形,以通称随定形 ② ,不可穷极者也。设复言“好马”,则复连于马矣。则好所通无方也。设复言“好人”,则彼属于人矣。则“好”非“人”,“人”非“好”也。则“好牛”、“好马”、...

天地一体

泛 ① 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庄子·天下》) 【注释】 ①泛:广泛。 【译文】 要广泛地爱护各种物类,因为天地间本来就是没有区别的整体。 【评说】 这是惠施“历物十事”中的第十个命题。惠施认为天地万物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而事物之间的差别都是相对...

鸡非凤凰

楚人有担山雉 ① 者,路人问何鸟也,担雉者欺之曰:“凤凰。”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今直 ② 见之。汝贩之乎?”曰:“然。”则十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将欲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遑 ③ 惜金,惟恨不得以献楚王。国人传之,咸 ④ 以为真凤凰,贵,欲以献之。遂...

鱼乐之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① 之上。庄子曰:“鯈鱼 ② 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 ③ 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 ④ 其本 ⑤ 。子曰‘汝安知鱼乐...

善恶各有名

善名命善,恶名命恶,故善有善名,恶有恶名。(《尹文子·大道上》) 【译文】 用好名称命名好的东西,用坏名称命名坏的东西,所以好的东西有好名称,坏的东西有坏名称。 【评说】 “善”、“恶”之名是表示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依据它们,可以评价人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分...

名形要相符

名者,名形 ① 者也;形者,应 ② 名者也。(《尹文子·大道上》) 【注释】 ①形:有形之物。与“实”同义。②应:对应。 【译文】 名称,是用来命名事物的,事物是与名称相对应的。 【评说】 名要根据形(事物)来命名,形应有与它相符合的名。在给事物命名的时候,一定...

毕同毕异

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 ① 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庄子·天下》) 【注释】 ①毕:都,全部。 【译文】 万物有大的类别方面的共同点,也有小的方面的共同点,这两种共同点之间会有差异,这种差异就叫做“小同异”;万物之间有完全相同的共性,也有着...

魏王更葬

魏惠王死,葬有日矣。天大雨雪,至于牛目,坏城郭 ① ,且为栈道 ② 而葬。群臣多谏 ③ 太子者,曰:“雪甚如此,而丧行,民必甚病 ④ 之,官费 ⑤ 又恐不给 ⑥ ,请驰期 ⑦ 更日。”太子曰:“为人子,而以民劳 ⑧ 与官费用之故而不行先王之丧,不义 ⑨ 也。子勿复言!”...

山与泽平

天与地卑 ① ,山与泽 ② 平。(《庄子·天下》) 【注释】 ①卑:地势低。②泽:聚水的洼地。 【译文】 天和地一样低;山和泽一样平。 【评说】 这是惠施“历物十事”中的第三个命题。涉及逻辑学中的关系判断(即反映对象之间具有某种关系的判断)。所谓关系,总是相...

因“盗”被“殴”

庄里丈人 ① 字长子曰“盗” ② ,少子曰“殴” ③ 。盗出行,其父在后追,呼之曰“盗,盗”。吏闻,因缚之。其父呼“殴”,喻 ④ 吏遽 ⑤ 而声不转 ⑥ ,但言“殴,殴”,吏因殴之,几殪 ⑦ 。(《尹文子·大道下》) 【注释】 ①丈人:对年长者的尊称。②盗:强盗。③殴:...

田文弃玉

魏田父 ① 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 ② ,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 ③ 欲图 ④ 之,谓之曰:“怪石也,畜 ⑤ 之弗利其家,弗如复之 ⑥ 。”田父虽疑,犹 ⑦ 录 ⑧ 以归,置于庑 ⑨ 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 B10 大怖,复以告邻人。曰:“此怪之征,遄 B11 弃,...

何为“善搏”

康衢 ① 长者,字 ② 僮曰善搏,字犬曰善噬 ③ ,宾客不过其门者三年。长者怪而问之,乃实对。于是改之,宾客复往。(《尹文子·大道下》) 【注释】 ①康衢(qú):地名。②字:取名。③噬(shì):咬、吞。 【译文】 康衢有一位老人,给他的仆人取名叫做“善搏”(善于搏...

无厚不可积

无厚 ① ,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庄子·天下》) 【注释】 ①无厚:没有厚度,薄之至。“厚”相当于几何学的“体积”,“无厚”就是没有体积,只有“面积”,是中国古代名家(辩者)的几何学概念。 【译文】 平面的、没有厚度的东西是累积不起来的,它在体积上表现为...

善譬

客 ① 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 王曰:“诺。” 明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 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者,曰:‘弹之状何若?’应曰:‘弹之状如弹。’则谕 ② 乎?” 王曰:“未谕也。”“于是更应曰:‘弹之...

无穷有穷

南方 ① 无穷而有穷。(《庄子·天下》) 【注释】 ①南方:此处泛指各个方向。 【译文】 南方可以是无穷尽的,但也可以是有尽头的。 【评说】 这是惠施“历物十事”中的第六个命题。这里涉及的是空间方位的确定性与相对性问题。世界是无穷大的,从各个方向来说都...

小偷和大盗

彼窃钩 ① 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庄子·胠箧(qūqiè)》) 【注释】 ①钩:带钩。古人的腰带上的配饰,多为金质、铜质或玉质(贵族才用得起),相当于我们现代人所用的皮带扣。 【译文】 犯“偷带钩”这点小罪的人可以被杀掉,而窃取国家政权的大盗却可以成为诸侯...

己欲达人

老 ① 吾老 ② 以及人之老 ③ ,幼 ④ 吾幼 ⑤ 以及人之幼 ⑥ 。(《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 ①②③老:第一个“老”指“孝敬”,第二个“老”和第三个“老”指的是“老人”。④⑤⑥幼:第一个“幼”指“疼爱”,第二个“幼”和第三个“幼”指的是“小孩”。...

同类相似

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故龙子 ① 曰:“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 ② 也。”屦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口之于味,有同耆也。易牙 ③ 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 ④ ,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

部分与整体

夫自细 ① 视大者不尽 ② ,自大视细者不明。(《庄子·秋水》) 【注释】 ①细:细节。②尽:全部。 【译文】 站在小的角度去看大的东西,是看不到全部的;站在大的角度去看细微的东西,是看不清楚的。 【评说】 这里体现了关于辩证思维规律的思想:从细节、部分看大...

至乐无乐

至 ① 乐无乐,至誉无誉 ② 。(《庄子·至乐》) 【注释】 ①至:最。②誉:名誉。 【译文】 最大的快乐就是没有快乐,最大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 【评说】 这个语句,从形式上看包含着矛盾。“最快乐”怎么又是“不快乐”?“最大的名誉”怎么又是“没有名誉”呢?但...

物谓之而然

道行之而成,物谓 ① 之而然 ② 。(《庄子·齐物论》) 【注释】 ①谓:称谓、称呼。②然:这样。 【译文】 道路是人走出来的,万物是人们给它起了名称后才被这样称呼的。 【评说】 这话虽然简单,但是却道出了名与实的关系,实体是第一性的,概念是第二性的,名称是...

辩无胜

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耶?我胜若,若不我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耶?其或是也,其或非也耶?其俱是也,其俱非也耶?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暗 ① ,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

不知轻重

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 ① ,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 ② ,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 ③ 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 ④ 也。《孟子·告子上》 【注释】 ①信:即“伸”。②秦楚之路:秦在西方,楚在南方,居中原地区的诸国以秦...

连环可解

连环 ① 可解也。(《庄子·天下》) 【注释】 ①连环:互相套连的圆环。 【译文】 连环(本不可解)可说是无时无刻不在消解。 【评说】 这是惠施“历物十事”中的第八个命题。连环既是封闭的,又不是封闭的,看起来连环是不可解的,但是当它毁坏的时候,自然就解了。...

适越昔来

今日适 ① 越而昔来。(《庄子·天下》) 【注释】 ①适:到……去。 【译文】 今日动身到越国去,又可以说成是昨天来到了越国。 【评说】 这是惠施“历物十事”中的第七个命题。这里涉及的是时间的确定性和相对性问题。乍一听,人们会认为这种说法极端荒唐,是思...

万物相通

物固 ① 有所然 ② ,物固有所可 ③ ;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 ④ 与楹 ⑤ 、厉 ⑥ 与西施 ⑦ 、恢诡谲怪 ⑧ ,道通为一 ⑨ 。(《庄子·齐物论》) 【注释】 ①固:本来。②然:必然,表示肯定是这样。③可:可变。④莛(tíng):草茎。代指物之细小者。⑤楹(y...

区别事物的同异

谈辩者别殊类 ① 使不相害,序异端 ② 使不相乱。(《邓析子·无厚篇》) 【注释】 ①别殊类:区别事物的不同种类。②序异端:从事物的不同中理出秩序。 【译文】 辩论者要区别事物的类同和类异,类别分明则不会互相干扰;道理清楚,则不会互相混乱。 【评说】 强调...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 ① 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 ② 其反 ③ 也,则冻馁 ④ 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 ⑤ 之。”曰:“士师 ⑥ 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 ⑦ 之。”曰:“四境之内不治 ⑧ ,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下...

两可之说

洧水甚大,郑之富人有溺 ① 者。人得其死者,富人请 ② 赎之。其人求 ③ 金甚多。以告邓析。邓析曰:“安之!人必莫之卖矣。”得死者患之,以告邓析。邓析又答之曰:“安之!此必无所更买矣。”(《吕氏春秋·离谓》) 【注释】 ①溺:淹没。②请:请求、要求。③求:索...

不可“以人为据”

古人有言,众口铄 ① 金,三人成虎,不可不察也。(《邓析子·转辞》) 【注释】 ①铄(shuò):熔化;销毁。 【译文】 古人曾经说过:众口一词,足以使金属熔化;三个人谎报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 【评说】 这是比喻人多嘴杂,容易混淆是非,同时也比喻:说的人多了,...

大天地而小毫末

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末 ① ,可乎?”北海若曰:“否。夫物量 ② 无穷,时无止,分 ③ 无常,终始无故 ④ 。是故大知 ⑤ 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 ⑥ ,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向 ⑦ 今故 ⑧ ,故遥而不闷 ⑨ ,掇 ⑩ 而不跂 B11 ,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

小胜与大胜

蛇谓风曰:“予 ① 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 ② 也。今子 ③ 蓬蓬然 ④ 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风曰:“然。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于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 ⑤ 我, ⑥ 我亦胜我。虽然,夫折大木、蜚 ⑦ 大屋者,唯我能也,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为...

名者实之宾

名者,实之宾 ① 也。(《庄子·逍遥游》) 【注释】 ①宾:服从、归顺。 【译文】 一个事物的名称,是从属于事物实体的。 【评说】 名称是由客观事物派生出来的,这里隐含着关于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的思想。...

天下之中央

我知天下之中央,燕 ① 之北,越 ② 之南是也。(《庄子·天下》) 【注释】 ①燕:古代的北方国家。②越:古代的南方国家。 【译文】 我知道天下的中心部位,可以说是在燕国的北边,也可以说是在越国的南方。 【评说】 这是惠施“历物十事”中的第九个命题。空间无...

胜可知,而不可为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 ① 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 ② 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形篇...

经之以五事 道天地将法

故经 ① 之以五事,校 ② 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 ③ 、官道 ④ 、...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也。(《军争篇第七》) 【译文】 两军争夺过程中最难的地方,在于如何通过迂远之途达到直接的目的,化不利为有利。故意迂回绕道,并用小利引诱而迟滞敌人,这样就能做到比敌人后出动...

将者,国之辅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 ① 则国必强,辅隙 ② 则国必弱。(《谋攻篇第三》) 【注释】 ①周:周到。②隙:漏洞,缺陷。 【译文】 将帅是国君的助手。辅佐得周全,国家就会强盛;辅佐得有疏漏,国家就要衰弱。 【评说】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将为国之栋梁,维系着一国之存...

敬为“孝”

子游 ① 问孝 ②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注释】 ①子游:孔子的学生。②孝:孝顺。 【译文】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游,向老师请教什么是“孝顺”。孔子说:“现在把对父母的‘孝顺’,说成是‘能够养活...

多算胜,少算不胜

夫未战而庙算 ① 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计篇第一》) 【注释】 ①庙算:古时出兵之前,要到宗庙里举行祈祷仪式,谋划作战方案,称为“庙算”。 【译文】 尚未出兵作战而在“庙算”中取...

见秋毫不见舆薪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 ① ,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② ,而不见舆薪 ③ ’,则王许 ④ 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

告往知来

告 ① 诸 ② 往 ③ 而知来 ④ 者。(《论语·学而》) 【注释】 ①告:告诉,告知。②诸:相当于“之于”(“之”是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③往:过去的事情。④来:未来的事情。 【译文】 告诉他过去的事情,他就能推知将来的事情。 【评说】 “告往...

举一反三

不愤 ① 不启,不悱 ② 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③ ,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注释】 ①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②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③隅(yú)反:“隅”指角落、角。“隅反”指类推。 【译文】 (学生)如果不是经过反复思考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

君命有所不受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泛地 ① 无舍,衢 ② 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涂 ③ 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九变篇第八》) 【注释】 ①泛地:指道路难行之地。②衢(qú)地:指四通八达之地。③涂:通“...

温故知新

温 ① 故 ② 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注释】 ①温:即温习。②故:已有的,缘故、缘由。 【译文】 温习已知之事,探寻事情发生的根源,并且由此获得新的体会和领悟,这样的人可以当老师。 【评说】 这里说的是学习知识的问题,其中所隐含的逻辑意义...

修道保法 胜败之政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 ① 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② 。(《形篇第四》) 【注释】 ①敌之败:此指打败敌人的时机。②政:此指决定,主宰。 【译文】 所以,善于打仗的人总是使自己立于不败...

兵以诈立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 ① 地分利,悬权 ② 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军争篇第七》) 【注释】 ①廓:扩大。②悬权:悬挂秤锤,此指权衡利弊。 【译文】 所以,...

穷寇勿迫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 ① ,背丘勿逆 ② ,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 ③ ,穷寇 ④ 勿迫。此用兵之法也。(《军争篇第七》) 【注释】 ①向:指从下向上进攻。②逆:指迎面进攻。③阙(què):通“缺”,留下缺口。④穷寇:陷入绝境的敌人。 【译文】...

色与礼孰重

任 ① 人有问屋庐子 ② 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色与礼孰重?”曰:“礼重。”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亲迎 ③ ,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 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 ④ 其本,...

由己推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 ① 取譬 ② ,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注释】 ①近:自身。②譬:打比方。 【译文】 所谓仁,就是自己想要有所成立,也使别人有所成立;自己想要发达,也使别人能够发达。凡事能就自身打比方,而推己及人,可以说...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生民 ① 之司命 ② ,国家安危之主也。(《作战篇第二》) 【注释】 ①生民:民众。②司命:掌握命运。 【译文】 因此,用兵打仗贵在速战速决,不宜持久消耗。所以,知晓用兵之道的将帅,是百姓命运的掌握者,是国家安危的主宰者。 【评说...

不战而屈人之兵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 ① 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谋攻篇第三》) 【注释】 ①屈:使屈服。 【译文】 因此,百战百胜,不算是最好的;不战而使敌人屈服,才算是最好的。 【评说】 战而胜,称之为可喜;不战而胜,堪称最高境界。当然,不战决不意味着不备战...

名正言顺

子路 ① 曰:“卫君 ② 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 ③ 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 ④ 也。名不正,则言不顺 ⑤ ;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

文献证明

子曰:“夏礼 ① ,吾能言之,杞 ② 不足征 ③ 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论语·八佾》) 【注释】 ①礼:礼乐制度。②杞:杞国,是存在于商代到战国初年的一个诸侯小国。③征:证明。 【译文】 孔子说:“夏代的礼,我能说明...

绥之以道,理之以义

吴子曰:“夫道者,所以反 ① 本复始;义者,所以行事立功;谋者,所以违害就利;要 ② 者,所以保业守成。若行不合道,举不合义,而处大居贵,患必及之。是以圣人绥 ③ 之以道,理之以义,动之以礼,抚之以仁。此四德者,修之则兴,废之则衰。”(《图国第一》) 【注释】 ①反...

智者之虑,杂于利害

是故智者 ① 之虑,必杂 ② 于利害。杂于利而务 ③ 可信 ④ 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九变篇第八》) 【注释】 ①智者:明智的将领。②杂:此指兼顾。③务:站斗任务。④信:通“伸”,发展。解:解除。业:此指实力。 【...

世不绝圣,国不乏贤

武侯尝谋事 ① ,群臣莫能及。罢朝 ② 而有喜色。起进曰:“昔楚庄王尝谋事,群臣莫能及,罢朝而有忧色。申公问曰:‘君有忧色,何也?’曰:‘寡人闻之,世不绝圣,国不乏贤。能得其师者王,能得其友者霸。今寡人不才而群臣莫及者,楚国其殆矣。’此楚庄王之所忧而君说...

骄兵不可用

视 ① 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谿;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 ② ,不可用也。(《地形篇第十》) 【注释】 ①视:看作,对待。②骄子:娇生惯养的孩子。 【译文】 对待士卒像爱护婴儿一样,士卒就可以跟他共患难;对待士卒像...

安国之道,先戒为宝

武侯谓吴起曰:“今秦胁吾西,楚带 ① 吾南,赵冲 ② 吾北,齐临吾东,燕绝吾后,韩据吾前。六国兵四守,势甚不便。忧此奈何?”起对曰:“夫安国家之道,先戒为宝。今君已戒,祸其远矣……”(《料敌第二》) 【注释】 ①带:包围。②冲:面对。 【译文】 武侯对吴起说:“当...

战胜易,守胜难

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然战胜易,守胜 ① 难。”(《图国第一》) 【注释】 ①守胜:守护胜利。 【译文】 吴子说:“大凡治理国家与军队,必须用‘礼’来教导他们,用‘义’来鼓励他们,使他们具有羞...

民安其田,亲其有司

武侯问曰:“愿闻阵必定、守必固、战必胜之道。”起对曰:“立见且可,岂直 ① 闻乎!君能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处下,则阵已定矣;民安其田宅,亲其有司 ② ,则守已固矣;百姓皆是吾君而非邻国,则战已胜矣。”(《图国第一》) 【注释】 ①直:仅仅,只是。②有司:官吏。 【...

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 ① ,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 ② ;知天知地,胜乃不穷。(《地形篇第十》) 【注释...

禁祥去疑,至死不渝

是故其兵不修 ① 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 ② 去疑,至死无所之。(《九地篇第十一》) 【注释】 ①修:整治。②祥:妖祥,此指占卜等迷信活动。 【译文】 因此,这样的军队无需整治就能加强戒备,不待要求就能完成任务,不需约束就能相互亲近,不用命令...

乘人之不及 攻其所不戒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兵之情 ① 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 ② 之道,攻其所不戒也。(《九地篇第十一》) 【注释】 ①情:规律,情理。②虞(yú):猜测,预料。 【译文】 古代善于用兵之人...

齐勇如一 刚柔皆得

是故方马 ① 埋轮,未足恃 ② 也;齐勇如一,政 ③ 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九地篇第十一》) 【注释】 ①方马:将马并列或拴住一起。②恃:依靠。③政:治理,统帅。 【译文】 因此,想要用拴住马匹、埋起车轮的办法来稳定军...

将用其民,和造大事

吴子曰:“……是以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不敢信其私谋 ① ,必告于祖庙,启于元龟 ② ,参之天时,吉乃后举。民知君之爱其命,惜其死,若此之至,而与之临难,则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矣。”(《图国第一》) 【注释】 ①私谋:个人的主张。②元龟:大龟。 【...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出其所不趋 ① ,趋其所不意 ②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虚实篇第六》) 【注释】 ①不趋:...

覆军杀将,必以五危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 ① 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 ② ,不可不察也。(《九变篇第八》) 【注释】 ①忿(fèn)速:愤怒急躁。②危:致命的弱点。 【译文】 将帅有五种致命弱点:如果...

奇正之变,不可胜穷

凡战者,以正合 ① ,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战势 ② 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 ③ 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势篇第五》) 【注释】 ①合:会合,交战。②战势:此指战略和战术的态势...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故战道 ① 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 ② 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地形篇第十》) 【注释】 ①战道:战场上的实际情况。②人:民众与士卒。主:国君。 【译文】 地形是用兵打仗的...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 ① ,齐之以武 ② ,是谓必...

致人而不致于人

故善战者,致 ① 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 ② 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虚实篇第六》) 【注释】 ①致:牵制。②害:此指阻挠。 【译文】 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总是牵制敌人而不被敌人牵制。能使敌人自动上...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夫兵形 ① 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 ② 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虚实篇第六》) 【注释】 ①兵形:形,规律;即用兵的规律。②五行:即金...

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 ① ;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 ② 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则其城可拔,其国...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 ① ,将不可以愠 ② 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火攻篇第十二》) 【注释】 ①兴师:用兵打仗。②愠(y...

礼与法,表里也

古者,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军容入国则民德废,国容入军则民德弱。故在国言文而语温,在朝恭以逊,修己以待人,不召不至,不问不言,难进易退。在军抗而立,在行遂而果。介者 ① 不拜,兵车不式 ② ,城上不趋 ③ ,危事不齿 ④ 。故礼与法,表里也;文与武,左右也。(《...

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

吴子曰:“夫人常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故用兵之法:教戒 ① 为先。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以近待远,以佚 ② 待劳,以饱待饥……每变皆习 ③ ,乃授其兵。是为将事。”(《治兵第三》) 【...

多威则民诎,少威则民不胜

师 ① 多务 ② 威则民诎 ③ ,少威则民不胜。上使民不得其义 ④ ,百姓不得其叙,技用不得其利,牛马不得其任,有司陵之,此为多威。多威则民诎。上不尊德而任诈慝 ⑤ ,不尊道而任勇力,不贵用命而贵犯命 ⑥ ,不贵善行而贵暴行,陵之有司,此谓少威。少威则民不胜。(《...

有死之荣,无生之辱

吴子曰:“夫总 ① 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故将之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备,三曰果,四曰戒,五曰约。理者,治众如治寡;备者,出门如见敌;果者,临敌不怀生;戒者,虽克如始战;约者,法令省 ② 而不烦 ③ 。受命而不辞,敌破而后言返,将之礼也。故出师之日...

乐闻乐战乐死

武侯问曰:“严刑明赏,足以胜乎?”起对曰:“严明之事,臣不能悉,虽然,非所恃也。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 ① ,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此三者,人主之所恃也。”(《励士第六》) 【注释】 ①乐闻:此指乐于服从。 【译文】 魏武侯问道:“严明赏罚就足以打胜...

必死则生,幸生则死

吴子曰:“凡兵战之场,立尸 ① 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其善将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烧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受敌可也。故曰: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 ② 。”(《治兵第三》) 【注释】 ①立尸:战时牺牲,横尸战...

一人投命,足惧千夫

武侯召吴起而谓曰:“子前日之教行矣。”起对曰:“臣闻人有短长,气有盛衰……今使一死贼伏于旷野,千人追之,莫不枭视 ① 狼顾,何者?恐其暴起害己也。是以一人投命 ② ,足惧千夫。今臣以五万之众为一死贼,率以讨之,固 ③ 难敌矣。”(《励士第六》) 【注释】 ①枭...

行之以信

武侯问曰:“用兵之道,何先?”起对曰:“先明四轻 ① 、二重、一信。”曰:“何谓也?”对曰:“使地轻马,马轻车,车轻人,人轻战。明知险易,则地轻马;刍秣 ② 以时,则马轻车;膏锏 ③ 有余,则车轻人;锋锐甲坚,则人轻战。进有重赏,退有重刑。行之以信。审 ④ 能达此,...

三军服威,士卒用命

武侯问曰:“车坚马良,将勇兵强,卒 ① 遇敌人,乱而失行 ② ,则如之何?”起对曰:“凡战之法,昼以旌旗幡麾为节,夜以金鼓笳笛 ③ 为节。麾左而左,麾右而右,鼓之则进,金之则止。一吹而行,再吹而聚,不从令者诛。三军服威,士卒用命,则战无强敌,攻无坚陈矣。”(《应变...

教惟豫,战惟节

将心,心也;众心,心也。马、牛、车、兵佚饱,力也。教惟豫 ① ,战惟节。将军,身也;卒,支 ② 也;伍 ③ ,指拇也。(《定爵第三》) 【注释】 ①豫:通“预”,指素有准备。②支:肢体。③伍: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通常五人为一伍。 【译文】 将帅的意志和士卒的意志必须...

不取于鬼神 必取于人

故明君贤将,所以动 ① 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 ② 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 ③ ,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用间篇第十三》) 【注释】 ①动:出兵。②先知:事先掌握敌人的情况。③度: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数。 【译文】 所以,明君贤将之所...

凡战,智也

凡战,智也;斗,勇也;陈,巧也。用其所欲,行其所能,废其不欲不能,于敌反是 ① 。(《定爵第三》) 【注释】 ①是:此。 【译文】 作战指挥要用智谋,战斗行动要靠勇敢,军队布阵要巧妙灵活。要力求实现自己的意图,但也要量力而行,不要去做违反自己意图和力所不及的事...

赏不逾时 罚不迁列

古者贤王,明 ① 民之德,尽民之善,故无废德,无简民 ② 。赏无所生,罚无所试。有虞氏不赏不罚而民可用,至德也;夏赏而不罚,至教也;殷罚而不赏,至威也;周以赏罚,德衰也。赏不逾时,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罚不迁列,欲民速睹为不善之害也。(《天子之义第二》) 【注释】...

宁劳于人,慎无劳马

武侯问曰:“凡畜 ① 车骑 ② ,岂有方乎?”起对曰:“夫马,必安其处所,适其水草,节其饥饱……人马相亲,然后可使。车骑之具,鞍勒衔辔 ③ ,必令完坚。凡马不伤于末,必伤于始;不伤于饥,必伤于饱。日暮道远,必数上下,宁劳于人,慎无劳马,常令有余,备敌覆我 ④ 。能明...

事极修则百官给,教极省则民兴良

既致教其民,然后谨 ① 选而使之。事极修 ② 则百官给 ③ 矣,教极省则民兴良矣,习惯成则民体俗矣,教化之至也。(《天子之义第二》) 【注释】 ①谨:慎重。②修:治理。③给:此指尽职尽责。 【译文】 给这些民众进行了教育之后,再慎重挑选并任用他们。各种事情都治...

约法省罚,小罪乃杀

凡战,固众相 ① 利,治乱进止,服正成耻,约法省罚,小罪乃杀 ② ,小罪胜,大罪因。(《定爵第三》) 【注释】 ①相:观察。②杀:停止。 【译文】 大凡作战,都要稳定军心,把握时机;治理混乱的秩序,进退要有节制;服从正确的命令,以违抗命令为耻辱;简省法令,减少刑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