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教育名言》

    收录163464

教者何谓也?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

教育是什么意思呢? 所谓教育,就是仿效和师法,在上的人怎样做,在下的人就怎样效法。...

智识虽浅, 罄竭则深。

才智见识虽然浅陋, 但只要竭尽全力地钻研就能深入。...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教育别人,别人就听从你,只用道理去教育别人,别人就会和你争辩。...

古人实质,不尚智巧,言论未详,事实先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所谓 “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 者,以其事实觉其事实,故言即其事,事即其言,所谓 “言

古代人本质朴实,不崇尚智谋与巧诈,尚未通过语言加以详细说明,实际的做法就已经十分显著,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所谓 “先懂得的人去教育后懂得的人,先觉悟的人去启发后觉悟的人”,就是用实际的做法去启发别人的做法,因此说的就是做的,做的就是说的,这就叫做...

莫言大道人难得, 自是功夫不到头。

不要说至大道理难以获得,归根结底是自己的功夫下得不深。...

若诚不尽于己而望尽于人,众必怠而不从矣。

如果自己不诚恳,而希望别人诚恳,众人必然怠慢而不信从。...

为学务日益,此言当自程;为道贵日损,此理在戒盈。

学习务必每日追求进步, 把这话当作自己奉行的计划。 寻求真理贵在每天都感到努力不够, 用这个道理来警戒自己骄傲。...

勉之期不止, 多获由于耘。

刻苦自勉希望永不停止, 收获多正是由于勤奋耕耘的结果。...

不可怙(hu户)者天, 不可画者人。

不可依赖自身的天资天赋, 不可低估人的后天努力。...

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

治学固然不全在于读书, 但是不读书就没有途径弄明白经义名理。...

富岁子弟多赖(懒),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丰收的年成青年人多懒惰,灾荒之年青年人多强暴,并不是上天赋予他们的才质如此差异悬殊,而是由于客观原因影响了他们的内心而堕落成这样的。...

今使楚人长乎戎,戎人长乎楚,则楚人戎言,戎人楚言矣。由是观之,吾未知亡国之主不可以为贤主也,其所生长者不可耳。故所生长不可不察也。

今天让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地人生长于西部的少数民族戎地,西戎人生长于楚地,楚地人就会讲西戎语言,西戎人就会讲楚地语言。由此可见,我不懂得亡国的君主不能成为贤良的君主,是他的生长环境不能使他成功。因此,所生长的环境不能不加以考察。...

讲论一篇书,须是理会把透,把这一篇书,与自家衮(gun滚)作一片方是。去了本子时,许多节目次第都历历落落在心中,皆说得去方好。

讲解评论一篇文章,必须体会透彻,把这篇文章与自己的实际连作一片才是正确的。丢开本本时,许多条目顺序都清清楚楚存于胸中,都讲得明了才是好的。...

风窗梦破搔头坐,重课儿时读了书。

在窗前读书睡去,被风声惊醒挠着头发坐起,再拿起书籍,重读儿时读过的课文。...

为学须是痛切恳恻(切)做工夫,使饥忘食,渴忘饮,始得。

研究学问应当极其刻苦地下深功夫, 以至于饥饿时忘记吃东西, 口渴时忘记饮水, 这样, 才能有所得益。...

习俗移志,安久移质。

风俗习惯可以改变人的志趣,长久地受风俗习惯的影响,可以改变人的气质。...

学之不勤者, 正犹七年之病不蓄三年之艾。 今之于学, 加工数年, 自是享之无穷。

学习不勤奋的人, 等到使用时才感到匮乏, 犹如生了七年的病要用三年的陈艾医治, 而却又没有蓄存。如今对于学习, 只要刻苦用工数年, 这样自会受益无穷。...

学问勤中得, 萤窗万卷书。

学问是由勤奋换得的, 用萤火虫照明也能读万卷书。...

教之而信,必先有令人爱者; 禁之而畏,必先有令人敬者。

教育而要使人信服,一定要先有让人乐于接受的道理; 禁止某种事情要使人敬畏服从,一定要先有让人敬服的行动。...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xiu朽),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

蓬草生长在麻中间,不用支扶自然会长直; 白色的沙子与黑色的泥土和在一起,就会和黑土一样都成黑色。香草兰槐的根称为香芷,把它浸泡在脏水中,君子就不会靠近它,普通人也不再佩戴它,它的本质并非不美,是因为浸泡了脏水的原因。因此,高尚的人居住一定要选择风俗...

不奋发,则心目颓靡;不检束,则心目恣肆。

不奋发向上,就会精神颓废,萎靡不振;不检点约束自己,就会放荡纵欲, 无所不为。...

君子之学,不为则已,为则必要其成,故常百倍其功。

君子对于研究学问, 不研究就算了, 既然研究一定要有所成就, 所以君子总是百倍地用功。...

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

分别十年来学习从不满足, 熟读万卷书作诗愈来愈美。...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其

用青色去染就变成青色,用黄色去染就变成黄色,所投入的颜料变了,放进去的东西颜色也变。五种颜料分别投入就变成五种色彩了。……读书人也会受感染。他的朋友都崇尚仁义道德,敦厚谨慎,崇尚法令,就会使他的家业日益兴盛,身心日益安定,名誉日益荣耀,处事为官合乎...

身教亲于言教。

用自身的模范行为教育人,比用言语说教来得亲切。...

言以垂世立教,兴起天下而天下赖之,圣贤所以死而不亡。

用自己的言论留传后世作为规范来教育人,振兴社会而使天下人有所依靠,圣贤之人因此身死而功名不灭。...

大抵为学, 但当孜孜进德修业。

一般说来做学问,只应当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和刻苦研治学业。...

根本须是先培壅,然后可立趋向也。趋向既立,所造浅深,则由勉与不勉也。

立身之本应当先加强品行修养,然后确立志向。志向确立后,取得的成就或浅或深, 就全在于勤奋与否了。...

莫厌辛苦, 此学脉也。

不要讨厌辛劳勤苦, 这是学习应遵循的脉理。...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和善良的人居住在一起,如同进入布满芝兰之类香草的厅堂,时间长了自然变得芳香; 和邪恶的人居住在一起,如同进入盐渍鱼的店铺,时间长了自然变得腥臭。...

学也者,是所以致明致知之道也。向也不明,吾从而学之,学之不已, 岂有不明者哉? 向也不知, 吾从而学之, 学之不已, 岂有不知者哉?学果可以致明而致知, 则好

学习, 是用来获得聪明才智的途径。 本来不聪明的, 我从师加以学习, 并且学习永不停止, 怎么还会不聪明呢? 本来愚昧无知,我从师加以学习并且学习不停止,怎么还会再愚昧无知呢?学习诚然可以获得聪明才智, 那么好学不止的人, 难道不可以说他们离聪明智慧已经很...

学以不欺暗室为始。

学习的要求, 以在独处时不自欺欺人去偷懒作为开端。...

有志于道,而学不加进者,是无勇也。

立志于探索道理,而学习不能够努力提高的人,是没有勇气。...

根本既立, 然后可立趋向; 趋向既立矣, 而所造有深浅不同者, 勉与不勉故也。

首先建立起优良的道德品行, 然后可以确立志向; 志向确立后, 学习的造诣有浅有深, 那是由于努力与不努力的缘故。...

贤师良友在其侧,诗书礼乐陈于前,弃而为不善者,鲜矣。

贤师良友就在身旁,诗书礼乐摆在面前,放弃这些而去做不善之事的人,是很少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雨在夜间随着轻风悄悄地到来,细密地滋润万物寂静无声。...

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

家中有剩余之粮鸡狗可以吃饱,家中有许多好的书籍子孙都会贤良。...

发愤至于忘食, 自乐能忘其忧,老将至而不知,好学之笃耳。

发愤苦读以至于忘记了吃饭, 从书中得到的乐趣可以忘掉自己的忧愁, 连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这就是勤奋好学的精神。...

习与善人居之,不能毋正,犹生长于齐不能不言齐言也。

惯常和善良的人居住在一起,不能不正直,如同生长在齐国不能不说齐国话一样。...

齐都世刺绣,恒女无不能; 襄邑俗织绵,钝妇无不巧。日见之,日为之,手狎(xia狭)也。使材士未尝见,巧女未尝为,异事诡手,暂为卒 (猝) 睹,显露易为者,犹愦愦

战国时齐国都城临淄人,世世代代擅长刺绣,即使是平常的妇女也没有不能刺绣的。古城襄邑人的习俗是擅长织布,即使是愚笨的妇女也没有不熟悉织布的。天天看,天天做,手就熟了。即使是有才能的人如不去看,心灵手巧的妇女如不去做,依然是陌生的事,是生手; 或者稍微...

吕进伯老矣, 虑学问之不进, 忧年数之不足, 恐无所闻而遂死焉, 亦可谓之好学也。

宋人吕进伯年老时, 忧虑学问没能长进, 而年龄已大, 恐怕无所成就而便死去, 这也可以叫做好学。...

夫素之质白,染之以涅则黑;缣(jian兼)之性黄,染之以丹则赤。人之性无邪,久湛 (沉)于俗则易。

绢的质地洁白,用黑色染料去染就成了黑色;淡黄色的细绢,用红色染料去染就成了红色。人的本性没有邪恶的东西,长期沉溺于坏的习俗就会改变。...

所谓陶冶而成之者,何也?亦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其道而已。

所谓通过陶冶而取得成功的人,是什么原因呢? 也就是教育他、培养他、选拔他、任用他有正确的方法罢了。...

学者未得亲师友时, 要当随分用力, 随分考察, 使与汲汲求师友之心不相妨害, 乃为善也。

求学的人未能够得到老师朋友的指教时,应当照样刻苦用功,照样认真思考察辨,使同急切求得师友帮助提高的想法不相违背,这样做才是好的。...

今之进学者,如登山:方于平易, 皆能阔步而进,一遇峻险,则止矣。

如今求学的人,就像登山: 简单容易的地方,都能阔步前进,一遇到峻险艰难之处, 就不再努力而停止不前了。...

郑玄家牛,触墙成八字。

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牛,受其主人的影响熏陶,角触墙壁也能成为别有文趣的八字形。...

或问:“今有志于学,而知识蒙蔽,力不能胜其任,则如之何?”曰:“致知则明, 明则无不胜其任者,在强勉而已。”

有人问:“如今有人立志于学习,而他的见识浅陋,头脑愚昧,学力不能胜任,那么怎么办呢?”我回答说:“学到知识就会聪明,聪明了就没有不能胜任的, 而达到这样, 只不过在于个人发奋努力罢了。”...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靠近水的人,熟悉鱼的特性,靠近山的人,能识辨鸟的叫声。...

挨金似金·挨玉似玉。

靠近黄金就像黄金,靠近碧玉就像碧玉。...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生学习的缺点有四种类型,教师一定要知道。学生在学习中,有些人的缺点是贪多务得,有些人的缺点是学得过少,有些人的缺点是不能深入思考,有些人的缺点是畏难中止。这四种缺点产生的根源是因为学生心理不同而引起的。教师必须了解这些学生的心理特点,然后才能...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勤奋好学,会有所成功,怠惰贪玩就毫无收益。以此为戒吧!应当时刻不忘勤勉努力。...

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圣处一灯传,工夫萤雪边。

人间岁月过得非常快, 劝君早立高志, 登程前行。 儒家的学说传授下去, 全在狠下晋代车胤、孙康“囊萤”、“映雪”夜读的苦功夫。...

古人重孜孜,殖学乃菑畲(ziyu资于)

古人学习重视勤学不倦, 学问积累多了才可以创造收获。...

白沙混于泥涂,不染自污,青蓬育于麻圃,不扶自直。

洁净的白沙混合在泥淤之中,不需要染色自然就变得很脏;易倒伏的青青蓬草生长在麻圃之中,不用支扶自然会长直。...

酒肉之场无修士,富贵之家无直友。

酒肉之场没有善良之士,富贵之家没有直率的朋友。...

人生世间,惟有学问一事,故时敏以求之,自不知安饱耳,非有心于不求也。 若无时敏之学, 而徒用心于安饱之间, 则伪矣。

人来到世上, 只有学问一事最为重要, 所以应时时奋勉来探求它。 如此自然不知道去追求安逸、 美食, 因为他的志向不放在此, 不是有心不去追求。 如果不能时时奋勉努力学习, 而只是把心思放在安逸、 美食的享受上, 那么就错了。...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古人车胤捉萤火虫聚光夜读, 孙康借着雪光映照夜读。 他们虽然家都贫穷, 无钱买油点灯读书, 但学习却不停止。...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古人朱买臣砍柴回家, 肩挑着柴禾, 手还拿着书读。 李密替人放牧,把书挂在牛角上,随取随读。他们身体虽然都很疲劳,却还能勤奋刻苦, 卓然自立。...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古人孙敬夜读,怕自己困倦,就把头发系在梁上;苏秦夜读,疲乏瞌睡, 就拿锥子自刺大腿。 他们二人不需教导, 却能自己发愤苦读。...

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gou够),学者亦必志于彀。

古代传说中擅长射箭的羿,教人射箭,一定首先期望学射者抓住关键把弓拉满。学习的人也一定要抓住学射的关键,立志把弓拉满。...

绝编能自苦, 下笔定成章。

如果能像孔子那样, 读书刻苦努力, 以至于把编联竹简的牛皮条都翻断了, 那么他写起文章来一定下笔如流。...

懦者能奋, 与勇者同力也。

懦怯的人能奋发向上, 与勇敢的人威力相同。...

子厚以礼教学者最善,使学者先有所据守。

柳宗元用礼教育学生是最好的方法,这样可使学生先有所依据。...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读熟了唐诗三百首,不会吟作诗歌的人也会学上吟作诗歌。...

教训者,以道义为本,以巧辩为末。

教育训导学生,以道义作为根本,以巧言善辩为枝叶。...

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师婆跳假神。

跟着好人就会学习好人的样子,跟着巫婆就会学跳假神之类不正道的东西。...

种田弗离田头,读书弗离案头。

种田的人不要离开田头,读书的人不要离开案头。...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古人温舒、公羊弘没钱买书,就编蒲草成席,削竹子为简,借书抄在上面来读。他们因家贫没有书读, 尚且自知勤勉, 我们更应奋发努力。...

孔子孟子之所汲汲以教人者,在其不可得而知。而其可得而知者,不详论也。

孔子孟子教育学生最迫切的,是那些学生自己难以懂得的内容; 而那些学生自己易于懂得的内容,就不详细讲授了。...

学者须耐辛苦, 不要有富贵相。

求学的人必须耐得住辛劳困苦, 不能去追求利禄享受。...

人之心不可令闲, 闲则逸,逸则放。

人的大脑不能让它空闲, 空闲了就要追求安逸舒适, 追求安逸舒适就会放纵自己。...

以道制欲,则乐而不厌; 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

用道义制约私欲,精神快乐而不厌倦;追求私欲而忘记道义,就迷惑而烦恼。...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不有博弈者乎? 为之,犹贤乎已。

整天吃饱了饭,不知道用心去思考什么问题,难以造就啊!不是有玩掷采、下棋游戏的吗? 干那个,也比空闲着好。...

诗文须常做。当其做时,何尝不得意,过几时又觉得不好,便是进益。 然得意一层亦不可少。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若只发愤而无乐,亦太辛苦。一番发愤,一番乐,

诗文应常常去写。当写作时, 怎么能不自我欣赏得意。 过一段时间又感到写得不好, 这便是提高。 不过一时得意的过程也不可少。 古人说, 发愤学习以至于忘记吃饭, 学习快乐, 以至于忘记忧愁。 如果只是发愤苦学而无快乐, 也太辛苦了。 一番发愤苦学, 一番从中获...

学者以勤为要。 禹惜寸阴, 陶惜分阴, 不可不知, 不可不学也。

学习的人以勤奋为关键。 大禹珍惜一寸光阴, 陶侃珍惜一分光阴, 这种精神不可不知, 不可不学。...

圣贤志士, 未有不夙兴者也。 清明在躬, 志气如神, 求道则易悟, 为事则易成。

圣贤人物有志之士, 没有不早起用功的。 清晨, 人的神志清醒, 思想敏捷, 探求道理则容易感悟, 做事情则容易成功。...

善教人者,乐以至善以亟正其志,志正,则意虽不立,可因事以裁成之。不然,待其意之已发,或趋于善而过奖之,或趋于不善而亟绝之,贤无所就而不肖者莫知所惩,教

善于教育人的人,将达到最高境界的美德告诉人,以尽快端正受教育者的志向;志向正大,自我发展的意向虽然没有确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教育而成就之。不然的话,等到他自我发展意向已经产生,或者趋向好的方向而过分褒奖,或者趋向不好的方向而即刻与之绝交,使得有...

学问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勤奋努力才会学识渊博, 不勤奋努力就腹中空空。...

为学所急, 在于正心求益。 若求之不已, 无有不获, 惟勉勉不忘为要耳。

求学所急迫的事, 在于端正思想求取知识。 如果学习求取永不停止,没有不获得收益的,因此只有不忘记勉力学习最为重要。...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欲树之长,必于始生时删其繁枝,欲德之盛,必于始学时去夫外好。

种树一定要培好树根,培养人的品德一定要修养人的思想。要想树长得好,一定要在刚开始生长时删削掉不必要的冗枝,要想人的品德高尚,一定要在刚开始学习时去掉那些修养品德以外的爱好。...

大凡学有宗旨,是其人之得力处,亦是学者之入门处。天下之义理无穷,苟非定以一二字,如何约之使其在我。故讲学而无宗旨,即有嘉言,是无头绪之乱丝也。学者而不

大凡学习上有主要的意旨,是人们成就自己的得力之处,也是学习入门的地方。天下言论文章的内容和道理没有穷尽,如果不选定一两个字,怎么能简要地概括这些内容,使之适合于指导我呢? 因此讲学而没有主要的思想,即使有美好的语言,也如同没有头绪的乱丝。学习的人不...

主于道则欲消,而艺亦可进。主于艺则欲炽而道亡,艺亦无进。

教育人以培养优良品德为主,就能消减私欲,而才能也可以进步。以培养才能为主,私欲就膨胀而失去优良品德,才能也不会有进步。...

君子之学, 死而后已。

君子对于学习, 直至生命结束才会停止。...

君子少思其长则务学,老思其死则务教,有思其穷则务施。

有德、才的人年幼时考虑到一天天长大就勉力学习,年老时考虑到不久于人世就致力于教育,自己富有考虑到受穷的人就尽力施舍。...

古之圣人, 终其身于问学之场焉, 讲习讨论, 心解力行, 以至于寝食俱废者, 为淡也。

古代品格、智慧完美的人,把毕生精力放在探究学业的场所,把整个身心用于讲授、 学习、 讨论、 研究探索和身体力行上, 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像这样才算得淡泊寡欲。...

人能先立乎其大者,则小节虽或未尽合理,亦无害也。

人能够先确立做人的一些重要品质,那么小节虽然可能有不全合理的地方,也不会有太大的危害。...

人遇逆境, 无可奈何, 而安之若命, 固是见识超卓, 然君子用以力学,借困衡为砥砺,不但顺受而已。

人遭遇逆境,是无可奈何的事,而能够安心于命运的安排,固然是见识超人, 但是君子在逆境中应当勉力学习, 用困苦挫折来磨炼自己, 不只是逆来顺受罢了。...

学海迷茫未有涯,何来捷径指褒斜?

学海茫茫无边无际, 哪里还有像唐人卢藏用隐居终南山而得高官的捷径。...

无丑不能,无恶不知。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虽桀、纣犹有可畏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

不要鄙视没有才能的人,不要厌恶无知的人。鄙视没有才能的人,厌恶无知的人是有害的。不鄙视没有才能的人,不厌恶无知的人,是高尚的。即使是夏代和商代的暴君桀和纣,也有可敬畏可肯定的方面,何况对于贤良的人呢?...

夫蝉难取, 而粘之如掇; 卷耳易采, 而不盈倾筐。 是故学者必精勤专心, 以入于神。 若心不在学而强讽诵, 虽入耳而不谛于心,譬若聋者之歌,效人为之,无以自

知了难以捉取, 但用黏胶粘它就如随手拾取一样; 满地的卷耳野菜很容易采集, 但心不在焉却采不满筐。 所以学习的人必须用心专一, 勤奋努力, 使学习入脑入心。 如果心思不在于学习而勉强诵读, 虽入于耳但不仔细思考, 这就如同聋子唱歌, 虽模仿别人去唱, 却并不...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

三更挑灯夜读, 五更鸡鸣晨读, 半夜清晨正是男子汉实现理想志向的好时光。...

人莫不知学之有益于己也,然而不能者,嬉戏害人也。

人没有不知道学习有益于自己的,然而不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往往是学习不认真害了自己。...

人止知农夫勤苦, 不知为学尤要勤苦。 学者工夫不勤苦, 而欲有所得,犹农夫不耕耘,而望有获也。

人们只知道农民勤劳辛苦, 不知道学习尤其要勤劳吃苦。 学习的人没有勤奋学习的工夫, 而想有所收益, 就好比农民不去耕耘, 而希望获得好收成一样。...

目不能二视,耳不能二听,手不能二事。

眼睛不能同时看两处地方, 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 手不能同时做两件事情。...

骐骥虽疾,不遇伯乐,不致千里; 干将虽利,非人力不能自断焉;鸟号之弓虽良,不得排檠(qing晴),不能自任;人才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圣。

良马虽然跑得快,不遇到善于相马之人的推选,也没有机会奔驰千里;好剑虽然锋利,不靠人的力量也不能自己斩断它物;名弓虽然优良,没有辅正弓驽的器具加以辅正,也不能自己辅正自己: 人的才资虽然很高,不致力于学问,就不能达到圣人那样的成就。...

学者出于心, 心为身之主, 耳目候于心。 若心不在学, 则听诵不闻, 视简不见。

学习的成就来自内心。心是身体的主宰,耳目听从于内心。如果学习时心不在焉, 那么对于老师的讲授就充耳不闻, 对于眼前的书简就熟视无睹。...

学恶乎始?恶乎终? 曰: 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 其义则始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有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

学习从哪里开始呢? 到哪里终止呢? 答曰: 按照课程顺序则始于诵读 《诗经》、《尚书》,终止于研读 《礼记》; 按学习的意图则始于做一个知礼达仪之人,最终达到德、才无上的圣人境界。真能持久学习,就能深入了; 学习到死,才能停止。因此学习有顺序有终止,而学习...

人不可以不闻道。 学者无向道之志则已, 果有向道之志, 便当立时奋发,定其趋向,时时用力,不可一刻放过。

人不可不学习道义。求学的人没有学习道义的志向就罢了,如果有就应当立即奋发, 确定学习的方向, 时时勤奋学习, 不可放过一刻时间。...

吾尝深有思而莫之得也,于学则寤(wu悟)焉;吾尝企(跂)有望而莫之见也,登高则睹也。是故虽有本性,而加之以学,则无惑也。

我常常进行深深的思考而难得找到问题的症结,通过学习就明白了;我常常踮起脚跟眺望而不能看到远处的景物,站在高处就看得清楚了。因此,有了向善、求知的愿望,再加以刻苦的学习,就没有疑惑的问题了。...

苦苦苦, 不苦如何通今古?

艰苦、 艰苦、 艰苦, 不艰苦怎么能够通晓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