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经典文言文翻译 > 原才(曾国藩)

原才(曾国藩)

原才(曾国藩)原文及译文

原文

    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①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②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③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④,所从来久矣。
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⑤,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同“反”)谢曰:“无才。”谓之不诬,可乎?否也!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⑥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
    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而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注】 原,论说文体之一。①戢(jí)戢:聚集众多的样子。②腾:传播。③蒸:兴起、渐成。④雠(chóu):应答、响应、应验。 ⑤自尸于高明之地:尸,主事、居位。高明,地位显贵。地,地位。 ⑥一命:官阶之最低者。周制:任官自一命至九命,九命为最高。

翻译

    社会风尚的淳厚和浮薄是从哪里产生的呢?产生于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罢了。百姓们中间,平庸懦弱的人比比皆是。如果有一两位贤能有智慧的人,大家就会拥戴他们并听从他们的教导;特别贤能有智慧的人,拥戴他的人就特别多。这一两个人的心向于仁义,众人便和他一起追求仁义;这一两个人的心倾向名利,众人便和他一起奔竞名利。众人所奔赴的,就形成大势所趋,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敢违背它。所以说:“摇撼天下万物的,没有比风来得迅速强劲了。”社会风尚对于个人的思想影响来说,起初很微弱,最后将是不可抗拒的。
    古代的帝王治理天下,使贤能智慧的人都居要职、掌权势,他们教化人民也都用仁义道德,所以那时社会规范统一而风尚相同。世道教化衰微后,前面所说的那一两个人并不全在重要的职位上,但他们的志向主张,势必不能不从口中极力宣扬出来、广为传播而造成声势。那么众人也势必不能不听从他们的号召,渐渐形成习俗风尚。这样,他们志同道合的跟随者就聚集增多,一时的人才就从这里产生出来了。倡导仁义的人,他的追随者会为仁义而死,义无反顾;号召功利的人,他的追随者也会为功利而牺牲,决不回头。(周易干卦文言说:)“水向潮湿的地方流,火接近干燥的东西烧。”没有什么感召是得不到感应的,这种情况已经由来很久了。
    现在掌握权势的君子,往往说:“天下没有人才”,他们身居高位显贵,不能用自己的理想去转变风尚、造就当代人才,却反而推辞说“没有人才”,认为这不是自欺欺人的话,行吗?不行的!十户人家的小城,其中如果有崇尚仁义的君子,他的智慧足以改变十个人,就一定能选拔十人中的优异者栽培成材;他的智慧能够改变一百个人,就一定能选拔一百人之中的优异者栽培成材。那么,移风易俗和栽培造就一代人才,并非仅仅是身居显贵之人的事,凡是有一官半职的人,都有责任参与此事。
    主宰国家行政的人采取我的主张,并且念兹在兹,就会谨慎选择能共同维护帝位的人才;士大夫采取我的主张,并且念兹在兹,就会戒慎恐惧谨慎自己的志向,担心想法偶有不当,因而败坏风尚和摧残人才。照这方法去做,几十年以后,可能有收到成效的一天吧?这就不是我所能预见的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原才(曾国藩)” 的相关文章

板桥诵书12个月前 (05-14)
后汉书·韩棱传12个月前 (05-15)
明史·鲁穆传12个月前 (05-15)
唐甄《室语》12个月前 (05-15)
马价十倍(战国策)12个月前 (05-15)
张益州画像记(苏洵)12个月前 (05-15)
明史·汪应轸传12个月前 (05-15)
郑板桥开仓济民12个月前 (05-16)
古镜(梦溪笔谈)12个月前 (05-16)
狐假虎威(战国策)12个月前 (05-16)
魏书·李冲列传12个月前 (05-16)
答李翊书|韩愈12个月前 (05-16)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12个月前 (05-16)
任末好学勤记|王嘉12个月前 (05-16)
清史稿·郝浴传12个月前 (05-16)
渤海鲍宣妻者|后汉书12个月前 (05-16)
范雎说秦王|战国策12个月前 (05-16)
高帝求贤诏12个月前 (05-16)
捕蛇者说(柳宗元)12个月前 (05-17)
箕子碑(柳宗元)12个月前 (05-17)
祭鳄鱼文(韩愈)12个月前 (05-17)
送李材叔知柳州|曾巩12个月前 (05-17)
送天台陈庭学序|宋濂12个月前 (05-17)
愚溪对(柳宗元)12个月前 (05-17)
新唐书·郭震传12个月前 (05-17)
金史·张中彦传12个月前 (05-17)
阎典史传(邵长蘅)12个月前 (05-17)
梁书·张率传12个月前 (05-18)
隋书·陈棱传12个月前 (05-18)
宋史·赵安仁传12个月前 (05-18)
后汉书·范滂传12个月前 (05-18)
太平广记·窦玄德传12个月前 (05-18)
送蔡元振序(曾巩)12个月前 (05-18)
自谴(罗隐)12个月前 (05-18)
扁鹊投石12个月前 (05-18)
隋书·长孙平传11个月前 (05-19)
新五代史·杜重威传11个月前 (05-19)
容春堂记(归有光)11个月前 (05-19)
新唐书·刘禹锡传11个月前 (05-19)
周书·薛憕传11个月前 (05-19)
宋史·陈与义传11个月前 (05-19)
三国志·吴书·朱然传11个月前 (05-19)
南史·宋书·羊玄保传11个月前 (05-19)
子思论(苏轼)11个月前 (05-19)
清史稿·金顺传11个月前 (05-19)
明史·罗洪先传11个月前 (05-19)
汉书·何并传11个月前 (05-19)
宋史·胡松年传11个月前 (05-20)
南齐书·明僧绍传11个月前 (05-20)
三游洞序(白居易)11个月前 (05-20)
旧唐书·杜景俭传11个月前 (05-20)
周书·宇文贵传11个月前 (05-20)
明史·毛忠传11个月前 (05-20)
宋史·张齐贤传11个月前 (05-20)
晋献骊姬(刘向)11个月前 (05-20)
南齐书·裴昭明传11个月前 (05-20)
聊斋志异·武承休11个月前 (05-20)
元史·欧阳玄传11个月前 (05-21)
汉书·杨王孙传11个月前 (05-21)
俞樾《戴高帽》11个月前 (05-21)
南疆逸史·徐石麒传11个月前 (05-21)
后汉书·任文公传11个月前 (05-21)
宋史·扈蒙传11个月前 (05-21)
宋史·谢泌传11个月前 (05-21)
明史·杨靖传11个月前 (05-21)
史记·贾生传11个月前 (05-21)
北史·李崇传11个月前 (05-21)
吕氏春秋·正名11个月前 (05-22)
宋史·杨霆传11个月前 (05-22)
明史·陈以勤传11个月前 (05-22)
南史·张行信传11个月前 (05-22)
晋书·王舒传11个月前 (05-22)
新唐书·陆羽传11个月前 (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