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古文 > 古文知识 > 宗庙祭祀

宗庙祭祀

        《礼记·祭法》说:“人死曰鬼。”鬼与神的区别在于,神泛指万物之灵,也包括人灵,而鬼只指死人的灵。由鬼魂观念而产生的祖先崇拜成为传统宗教中最重要的崇拜,对中国文化有很深的影响。古人认为人死后如果不立庙祭祀,鬼魂便无所归宿,宗庙便是祖先亡灵寄居之所。唐宋以来民间的祖先崇拜受佛教的影响,与佛教的阎罗、轮回、地狱等观念相融合,但列为官方祀典的祖先崇拜,则始终没有接受佛教的影响。
        殷代的祖先崇拜非常发达,殷王室祖先崇拜的卜辞极多。根据甲骨学家的研究,殷人采用“周祭”。“周”是“遍”的意思,即用多种祭祀轮番祭先王及直系先王的配偶。整个祭礼完成一遍约需一年时间,故称“周祭”。后代的宗庙祭祀所沿用的制度,基本上沿用周代的礼制。
        周代的宗庙常规祭祀主要有月祭、时享、祫祭、禘祭和年终大腊祭等,而以时享、祫祭和褅祭最为重要。非常规的祭祀则无数,往往是有事就祭,如要做某事前先告庙,献俘馘,诛罪人,灾变祈禳等。这里讲几种重要的常规祭祀。
        (1)时享。时享又叫宗庙四时祭,这是春夏秋冬四季用新物献享祖先的祭祀。四时祭各有名称,但旧说互有出入,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春祭曰祠,夏祭曰礿(或作“禴”),秋祭曰尝,冬祭曰烝。四时祭源于农业古俗:每年农作物新成,人们先以农产品敬祖,然后才敢食用,体现了尊祖敬亲之意。时享在四季的孟月举行,加上年终的大腊祭,(年终大报百神并献猎于祖庙),每岁共五祀。
        (2)祫祭。祫祭是在太祖庙合祭祖先的祭祀,每三年举行一次。周制,凡旧君死,新君服丧三年毕,即举行群祖的神主大合祭,此后每三年合祭一次,一直到君主去世。
        (3)禘祭。褅祭是五年举行一次的大祭。《礼记·丧服小记》说:“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期祖配祭,而立四庙,庶子王亦如之。礼,不王不禘。”意思说王者以诞生自己的“祖”(指始祖,如殷人之契,周人之后稷)的古帝王(如殷人之舜、周人之喾)作为“禘”祭的对象,而以“祖”(始祖)作为配祭者,只有最大宗的王才有资格举行这种禘礼,这是“礼”(指宗法)所规定的,不得僭越。禘祭多在夏季举行。
        在《礼记·曾子问》中,尝、禘、郊、社四种祭祀并提,《礼记·仲尼燕居》说:“明乎郊社之礼,尝禘之礼。”又《中庸》说:“明乎郊社之礼,尝禘之义。”“郊”指郊祀天地日月,“社”指社稷春祈秋报,“尝”指宗庙四时荐新享祖,“禘”指以祭祀传说中的古帝王(即所谓“祖之所自出”)为主,以自己的始祖配祭的盛大祭礼。古人郊社尝禘并提,意在强调它们是天地祖先崇拜中的好几种很重要的祭礼,也说明在宗庙祭祀中,时享和禘这两种祭礼所处的重要地位。
        (4)祭祖。祭祖在宗庙进行,因此又有严格的宗庙制度。宗庙制度比较复杂,一般认为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七。
        所谓昭穆,就是祖先在庙中的排列顺序。自始祖以下,隔代将祖先分成两列,父曰昭、子曰穆,昭居左,穆居右,太祖庙居中。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五。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祭于寝。《礼记·祭法》则说,王立七庙一坛(封土为祭坛)一 (祭场)。七庙即考(父)、王考(祖父)、皇考(曾祖父)、显考(高祖)、祖考(始祖)等五庙加上二祧庙(即远祖二庙)。每当旧君死,新君继位,就要对原先宗庙的祖先排列作重新调整,新死的旧君主立考庙,原考庙上升为王考庙,这样依次递升,但仍然只保持七庙。这样一来,原来的祖考就不在七庙之数了。对于这些渐远渐去的“亲尽”之庙,礼又规定了“毁庙”(或称“坏庙”)制度。已毁的神祖叫“毁主”,算是远祖,归入祧祖之列,集中于祧庙或藏之于石函中或专设的房间里,逢三年祫祭时才拿出来,与远近祖先一起进行合祭。
        祭祖的礼仪,有许多与祭天大致相同。祭前有卜牲系养、卜日、卜筮选尸(尸代表死去的祖先,一般由孙辈小儿充任)、斋戒等准备工作。祭时也有预备礼、入场礼、降神礼等。祫祭、时享、禘祭向尸行九献之礼,这与祭天七献不同。具体的做法是在援用祭天七献礼之前,还行祼祭二献之礼。祼祭在降神乐舞中进行,王用圭璋为柄的勺(以圭璋为柄,是为了发挥玉的润洁之气)从彝(盛酒的礼器)中舀出用香气浓厚的郁香草调和的鬯酒献给尸,尸接过郁鬯酒,先将一些酒灌浇于地,使香气透至黄泉,以告知黄泉的祖先受祭,这叫“灌鬯”。接着,尸代表祖先呷一口,然后把剩下的郁鬯酒陈列在供桌上,叫“奠”。这样反复两次,就叫做“二献”,然后又奏乐起舞以降神。杀牲后先荐血腥,然后馈熟食。王、王后及大臣等先后献酒于尸(共九献)。如果是合祭祖先,则每一个神主都有一个尸,因此每献都从本次祭礼中的最远的祖先开始依次而献。尸离席后,也要“馂余”,即分食尸剩下的东西。祭礼结束后,未用完的祭牲肉以及其他食品也分赐给参祭者。
        周代以后的宗庙祭祀,虽然因朝代不同,新权贵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宗庙制度、祭祀的礼仪、次数等有些变动,如汉武帝以后,独立的昭穆之庙变成了同堂异室之制,但宗庙祭祀的基本原则和礼制仍以周礼为本。周代宗庙祭祀中的繁文缛节,不仅为后世所保持,而且有增无减。自北宋起,祭祖时开始挂祖先遗像,而后又有祖先的塑像、玉石像、金像等,宗庙里挂遗像的礼制则一直保持到清代。在民间,自南宋起出现了宗族祠堂的宗庙制度,祠堂分设四龛,奉祭父、祖父、曾祖、高祖四代神主,龛前各设供桌、置香炉、香盒,四时祭祀。祭祀仪式有参拜、降神、进馔、三献、受胙等礼。明清以前,庶人只能祭父,至明代,庶人可祭父母,清代庶人则可祭父、祖父、曾祖、高祖四代了。在封建社会制度的束缚下,在祖先崇拜观念的规范下,几千年来,中国社会上下的祭祖敬宗风气长盛不衰,它维系着封建社会的正常运转,成为凝聚中国人的精神力量,这在世界各民族中是十分突出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宗庙祭祀” 的相关文章

B2连绵词7个月前 (09-21)
A3异读字7个月前 (09-21)
C2指示代词7个月前 (09-21)
A1通假字7个月前 (09-21)
D8名词用如使动词7个月前 (09-21)
C13形容词词尾7个月前 (09-21)
E3定语后置7个月前 (09-22)
H2谦称和敬称7个月前 (09-22)
E7被动句7个月前 (09-22)
E4状语后置7个月前 (09-22)
H4帝王的谥号和庙号7个月前 (09-22)
四、哲学思想7个月前 (09-22)
二、孙膑7个月前 (09-22)
H8古代的节日7个月前 (09-22)
一、兼爱7个月前 (09-22)
导言7个月前 (09-22)
二、仁义,礼7个月前 (09-22)
三、《周易》的应用7个月前 (09-22)
还我缘缘堂7个月前 (09-22)
葵霜阁主梁鼎芬7个月前 (09-22)
包世臣与小倦游阁7个月前 (09-22)
林语堂的有不为斋7个月前 (09-22)
王弼7个月前 (09-22)
张载7个月前 (09-22)
王夫之7个月前 (09-22)
曾国藩的求阙斋7个月前 (09-22)
郭嵩焘的养知书屋7个月前 (09-22)
何晏7个月前 (09-22)
戴震7个月前 (09-22)
王守仁7个月前 (09-22)
周敦颐7个月前 (09-22)
董仲舒7个月前 (09-22)
名家7个月前 (09-22)
墨家7个月前 (09-22)
孔子7个月前 (09-22)
致良知7个月前 (09-22)
为我7个月前 (09-22)
7个月前 (09-22)
五行7个月前 (09-22)
7个月前 (09-22)
7个月前 (09-22)
名实7个月前 (09-22)
司马光7个月前 (09-22)
董狐7个月前 (09-22)
实录7个月前 (09-22)
方志7个月前 (09-22)
韵部7个月前 (09-22)
野史7个月前 (09-22)
甲骨学7个月前 (09-22)
直音法7个月前 (09-22)
别史7个月前 (09-22)
金石学7个月前 (09-22)
白话7个月前 (09-22)
王安石7个月前 (09-22)
辛弃疾7个月前 (09-22)
文字学7个月前 (09-22)
关汉卿7个月前 (09-22)
白居易7个月前 (09-22)
韩愈7个月前 (09-22)
苏轼7个月前 (09-22)
柳宗元7个月前 (09-22)
司马相如7个月前 (09-22)
欧阳修7个月前 (09-22)
曹雪芹7个月前 (09-22)
文以载道7个月前 (09-22)
总集7个月前 (09-22)
谴责小说7个月前 (09-22)
意境7个月前 (09-22)
诗可以观7个月前 (09-22)
文气7个月前 (09-22)
宋词三百首7个月前 (09-22)
别集7个月前 (09-22)
台阁体7个月前 (09-22)
才子佳人小说7个月前 (09-22)
比兴7个月前 (09-22)
常州词派7个月前 (09-22)
知人论世7个月前 (09-22)
田园诗7个月前 (09-22)
婉约派7个月前 (09-22)
张謇7个月前 (09-22)
花间派7个月前 (09-22)
宋诗派7个月前 (09-22)
7个月前 (09-22)
章回小说7个月前 (09-22)
小说7个月前 (09-22)
7个月前 (09-22)
康有为7个月前 (09-22)
屯田7个月前 (09-22)
常平仓7个月前 (09-22)
市舶司7个月前 (09-22)
慈禧太后7个月前 (09-22)
均输7个月前 (09-22)